史梦兰辑《永平诗存》中所收女性诗人作品论略

2012-02-15 16:28刘博仓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永平情感

刘博仓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史梦兰辑《永平诗存》中所收女性诗人作品论略

刘博仓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史梦兰辑《永平诗存》第二十四卷,收录了清代畿东地区女性诗人诗作计 95首。这部分诗作,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既体现出抒情主人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又在意象选择和艺术构思的整体特征上体现出北方文学创作劲健畅朗、壮逸豪俊的艺术风貌,并在诗的审美性与应用性相互结合的特征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体现出女性生活视野的扩大和文化修养的提升。

《永平诗存》;女性诗人;诗歌创作

《永平诗存》为晚清京东硕儒史梦兰辑录的清代诗歌选本,其选录区域以清代延续明制的永平府籍诗人的作品为标准,收录诗人181家,选录诗歌作品近3 000首,内容广泛,题材丰富,体式多种多样,能够呈现出清代永平府所辖的京东地区诗人诗歌创作的整体性风貌。其中尤为值得重视的是,《永平诗存》第二十四卷选录的是女性作家诗作,收录女性诗人蔡琬、窦兰轩、高顺贞等八家,选录诗歌作品95首,作品形式以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为多。这些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形式也较为多样,一方面在整体风格上体现出北方文学创作爽朗明快、真率酣畅的风貌,同时,也以各自的题材开掘深度和艺术构思方式体现出自身的创作个性,更以其女性视角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评判、对情感体验的艺术概括与升华,为女性诗歌创作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开拓。对《永平诗存》中收录的女性诗人作品深入具体地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清代畿东地区文学创作风貌的深入梳理,对清代诗歌创作发展历程更具整体性的审视,同时,对拓展古代女性作家研究的视野和领域,探讨编选者史梦兰的诗歌创作主张,亦将多所助益。

一、对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反映和对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现象的关注,体现出女性作家诗歌创作题材范围的开拓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嬗变的历史行程中,由于封建社会以男性的社会生活为中心,女性遭受了太多的社会压迫,女性接受文化教育、参与社会活动的权限被剥夺,个人生活阅历被局限于家庭生活的狭小范围之内,女性的文学创造才能受到了社会文化环境的抑制与禁锢。相对于男性作家来说,真正能够通过文学作品的创造体现出自身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与评判的女性,实在是为数寥寥。史梦兰对这种现象也有着深切洞察,他在评述窦兰轩的作品时,引述自己所作的《止园诗话》说:“造物忌才,而于女子尤甚。女子之有才者,率多贫夭,或早寡,或遇人不淑,求其才福相兼者,概难其人。”虽只是笼统的概括为“造物忌才”,并未能从社会文化的层面得出认识,但还是真实地反映出了历史发展中的现象,文学史上现在所论及的只有建安时期的蔡琰、宋代的朱淑真、李清照,清代的陈端生几位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更多的是以自身恋情、婚姻遭际为重心,抒发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从选录于《永平诗存》中的女性诗歌作品可以看出,清代女性诗人的创作,其情感体验范围和艺术创造视野超越了个人闺阁惜春感怀、伤离恨别和嗟叹遇人不淑的题材局限,目光投向了对历史行程的咏叹,对亲缘关系的体验,对更为广阔的社会现象的关切与体察。这种现象,反映出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女性的生活阅历在丰富,现实视野在开阔,文化修养在提升,艺术创造能力在发展,尽管这种提升和发展尚不足以构成普遍现象,且是在封建社会晚期才得以出现,迟滞缓慢,但这种现象毕竟体现出了历史发展的动向,值得予以重视和探讨。同时值得重视的是,这些诗歌作品在艺术构思方式、情景关系把握、整体艺术境界的呈现方面,同样体现出自具慧心的艺术创造性。

其中,蔡琬怀追念其父蔡毓荣在平定吴三桂叛乱中的历史功绩的四首七律,一直为后来诗论家所称道:

辰龙关

一径登危独惘然,重关寂寂索寒烟。遗民老胜头间雪,战地秋闲郭外田。闻道万人随匹马,曾经六月堕飞鸢。残碑洒尽诸军泪,苔蚀尘封四十年。

关锁岭

山从绝域势遥分,天限西南自昔闻。烽静戍楼狐上屋,风喧古本鹤惊群。横盘石磴危通马,深锁雄关冷护云。叱驭升平犹觉险,挥戈谁忆旧将军。

江西坡

西岭千重簇剑铓,曾麾万骑蓦羊肠。鬼镫明灭团青血,野冢荒凉啸白杨。梦断层霄空漠漠,事随流水去茫茫。只今剩有残兵卒,指点空山说战场。

九峰寺

罗壁松关古径深,题名犹记旧铺金。苔生尘鼎无香火,经蚀僧厨有蠹蟫。赤手屠鲸千载事,白头归佛一生心。征南部曲今谁是,剩有枯禅守故林。

蔡琬出身名门,生于1695年,卒于1755年,《永平诗存》著录为卢龙人,字季玉,其父蔡毓荣本汉军正白旗人,曾任清初湖广、云贵总督,在平定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战功卓著。在任云贵总督期间,对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康熙61年(1722)冬,蔡琬从夫高其倬就任云贵总督,途经辰龙关等昔日其父平叛的战场,追怀父亲的平叛功绩,痛悼父亲归于空门以终的人生结局,有感而作。诗中呈现出昔日的战场风烟消散之后寥廓荒寂的景象,抒发出追怀父亲征战功绩的深挚情怀,并在更深层次上,寄寓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的咏叹。

三首诗构思严整,境界宏阔苍凉,对仗工稳,风格雄逸沉郁,一方面抒发出对父亲平叛征战功绩的追怀之情,传达出对父亲一代将才却遁于空门的人生结局的悲叹痛切;另一方面,则以对硝烟散去后苍茫寥落景象的描绘,寄寓了深沉凝重的历史变迁的感慨,情感内涵丰厚深沉,具有令读者深思咏叹的艺术力量。

蔡毓荣晚年于浙江九峰寺遁入空门,《九峰寺》一诗或可能是由途经当年父亲征战之地引发出追怀功绩的情思,并进而感喟父亲“白头归佛一生心”的结局写成的诗篇,既抒发出对父亲的追忆之情,更传达出对父亲当年征战功绩已渐为世人淡忘的痛切之情。

蔡琬感受过北方风物壮阔辽远的景象,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更体验了家庭生活变故的经历,体现于诗中,则是以开阔的视野、深厚的人生体验发之于诗。在整体上呈现出幽怨而又见刚劲的艺术风貌。《永平诗存》中选录的蔡琬诗作中,抒发的不是细腻深婉的闺阁粉黛情思,呈现出来的是堪与志士情怀比肩的沉雄豪逸之气。《永平诗存》转述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对这四首七律的评点说:“绥远将军平吴逆后,随获谴咎,归空门以终。四章皆怀滇南征战地,悲歌慷慨,其原出于少陵《诸将》《咏怀古迹》等篇。”认为蔡琬的诗作承继了杜甫的诗风,可见评价之高。

《永平诗存》中所选录的女性诗作,在抒发夫妻间情感交流的作品中,同样体现出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胸襟、深挚的情怀,把个人的情感与关切现实生活的仁人情怀绾接在一起,使作品凝聚深沉丰厚的内涵,这种特征,充分体现在高顺贞的两首古体诗《赠外》中:

归君近十年,琴瑟谐佳偶。清夜戒鸡鸣,朂君惭益友。时艰愁禄养,抱关薄升斗。今子将出山,心知语难剖。敬为书管见,君其择可否。四海尚燔烻,劳民事奔走。既苦差役烦,生业焉能厚。或构雀鼠端,终岁罹枷钮。尽倾比户资,饱侵胥吏口。所赖长官贤,身各安农亩。妇子同欣欣,欢乐逮鸡狗。拯民如拯溺,临渊急援手。教之诚务本,孝悌其为首。慎哉作牧难,民生关国久。愿子裕民财,勿为儿孙守。

驱车过大田,永昼日当午。悯彼田中人,耘作何辛苦。春耕方播种,锄苗需夏雨。秋风禾黍登,输纳入官府。不辞力穑勤,免受催租侮。何故华堂中,日夜事歌舞。闲坐杂娼优,欢晏聚朋伍,洒尽付缠头,青蚨那能数。青楼一夕歌,中人产一户。愿子识财难,勿为颜色蛊。

诗中以自责的情怀含蓄地传达出了对宦游夫君的牵念之情,并以情感深挚的诗句表达出对夫君固守高洁品性的为官准则的劝勉之意。在第二首诗中,则进一步拓展思绪,以对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平现象的描述,抒发出对夫君操守自重的嘱托,语言平易朴实,恳切畅达,情思真淳深挚,在与宦游夫君个人的情感交流中融注了丰富深厚的社会现实生活内涵。诗中尽管有着以儒家忠孝观念为价值取向的因素,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关注现实、同情民瘼的仁人情怀,嘱托夫君清廉耿介、操守自重的贤明情肠,读来感人至深。在前代的夫妻赠答诗中,这样的作品实属罕见。

在高顺贞的诗歌作品中,还选录了更具社会历史内涵的《读〈桃花扇〉传奇》,以组诗形式抒发出了阅读《桃花扇》传奇的感受,一方面体现出对作品厚重广博内涵的深刻体悟,另一方面,则以对作品的感受为据对南明王朝的历史做出了评判,抒发出了历史沧桑的兴亡之感,沉郁凝重,苍凉痛切,体现出非同一般的学识与见识:

莺花窟里帝王家,乐境浑忘日易斜。一曲深宫歌燕子,隋堤杨柳正飞花。

清议纷纷起祸胎,阉儿得志气如雷。秦淮夜半灯船歇,余党重收复社来。

烽火绵延遍九州,仓皇避乱一身游。重来不见佳人面,寂寞东风锁画楼。

渔樵旧梦醒扬州,说到兴亡泪欲流。休向秣陵回首望,铜驼荆棘故宫秋。

南朝多少兴亡事,都借云亭妙笔收。一种传奇千种恨,桃花零落水东流。

诗中,作者回顾了南明王朝沉溺享乐和阉党误国的历史状况,高度颂赞了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南明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的内涵的深刻与构思的精巧,抒发出了追怀历史、感叹兴亡的丰厚意蕴。作者生活的时代已是清王朝的后期了,仍抒发出深沉凝重的历史变迁的感喟,应该说,是需要识见和勇气的。

二、以诗赠答的对象角色有了新的延伸,诗歌的艺术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以诗酬唱赠答,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所收录的具有对唱、轮唱方式特征的作品中已有了赠答因素,其中还收录了已是相当完备的赠答诗。在古代诗歌发展历程中传世的经典性名篇佳作中,赠答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诗人在与家人、友人聚散离合的人生历程中,收获真淳情感的抚慰,感受生活的底蕴与哲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之于诗,命意各具特色,体式多种多样,风格各有千秋,或激情澎湃,或豪壮慷慨,或情韵悠长,充分体现出审美意义和应用性功能完美契合的特征,同时,也从一个具体方面,体现出传统文化深厚广博的底蕴。

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变迁,赠答诗在清代女诗人的创作中有了新的变化,体现着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女性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展现个性才能的进展,尽管在封建社会后期,这种变化并非普遍,其新的特征仍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现象。

诗歌史上广为流传的赠答诗当属男性友人之间的诗词酬赠,这和封建社会中以男性游历仕宦为主体的社会生活状况有直接关系。在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生活结构中,女性被剥夺了平等教育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一些世家大族的女性受到识文断字的文化启蒙,其作用也不过在于能让女性将来能够“知书识礼、父母光辉”的婚嫁准备条件,其真正的创作能受到社会压抑,其生活更是被拘禁于家庭、婚姻的狭小范围之内,对生活的感受和生命体验更多的局限于对个人婚恋情感的咏叹。

《永平诗存》收录的女性诗人作品中,赠答酬唱的范围扩展了,出现了父女之间、母女之间、兄妹之间的赠答,体现着女性诗人生活视野的扩大、情感世界的丰富,其中传达出亲人间真淳深厚的情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诗人审美领域的拓展:

人生踪迹等飘萍,此日分襟乱寸衷。目极归帆何处是,淡烟飘渺有无中。

窦兰轩《送莲溪姊》

几回搔首望晴空,握手伤离两意同。驿路不堪重极目,故园迢递乱山中。

窦兰轩《再送莲姊》

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窦兰轩送别姐姐莲溪而作。《送莲溪姊》一诗以对人生踪迹的慨叹落笔,既是对姐妹二人行踪不定的伤感,又像是包含着对人生现象的感悟,思绪开阔,为抒发别离情怀做了铺垫。后两句则以对神态及所见迷茫景象的描绘,把离情别绪寄寓在了寥廓浑茫的境界之中。《再送莲溪》一诗,则以神态的描绘落笔,在抒发惜别情意之时,又融注了对故乡的遥望思念之情,使诗中同样传达出了凝重丰厚的情感内涵。这两首送别诗,抒发出姐妹间别离时留恋怅惘、难舍难分的深挚情怀,同时也在意象的选择、整体诗境的呈现上,显示出感慨中寓豪宕、凄切中融豁达的格调,思绪悠远,境界开阔,既传达出姐妹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又在极目远望归人的形象描绘中,呈现出对故园的深切思念,从中可以看出,在整体作品的意象选择和情境构成上,体现出了北方女性文学创作的区域性风貌,

史梦兰引述自著《止园诗话》说:“滦州王太宜人窦氏,字兰轩,闲静工诗。所适武举陛臣公,虽业骑射,而恂恂儒雅,白首相庄;其子若孙科第蝉联,又得亲见其盛,殆所谓才福兼者非耶?宜人姊莲溪,弟桂园,皆能诗,刻有《诗庭合集》行于世。”姐妹二人和弟弟均有诗才,且有合刊的诗集,可见窦兰轩出身于具有浓厚文化情韵的家庭。据光绪年间所修《丰润县志》和当时诗人王昌为窦兰轩的诗集《兰轩未定草》所作序言记述,窦兰轩的父亲窦文魁为乾隆年间的武进士,其夫君王陛臣也是习武之人,窦兰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却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诗才,也是颇能引人回味的现象。

《永平诗存》收录了迁安女诗人高顺贞与父亲高继珩、兄高萝洲的酬赠之作,这在前代赠答诗创作中是很少见的现象,既抒发出与亲人间深淳的情谊,同时又能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中以其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感受,反映出了社会历史状况,使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具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涵:

腊尽无多日,何堪又远行。兵戈正满地,风雪况长征。滹水萦怀迥,燕云绕梦清。归期须及早,应念倚闾情。

《送萝洲兄之保阳》

老夫逾花甲,劳劳走四方。官贫家负债,愁重鬓添霜。养志惭鸡拙,承欢朂雁行。书香绵世泽,努力爱时光。

《代柬寄萝洲兄》

高顺贞长兄铭鼎字萝洲,能诗,咸丰间举人,任满城训导、知县等职。这两首写给兄长的诗,情感深淳丰厚。《送萝洲兄之保阳》一诗,重在抒发对兄长腊月将尽之时远赴异乡的牵挂之情。本是年关已近,在“兵戈正满地”的社会景况和风雪长征的自然环境中的离家远行,自会使家人倍增牵念。诗中以对兄长所往之地与自身情怀的绾结,强化了思念牵挂的情感力量,结句“归期须及早,应念倚闾情”扩展了情感传达的范围,既是自身内心的牵挂,同时也在对远行兄长的期待和奉劝中突出了家人的牵挂之情。在寄与兄长的诗柬一诗中,作者重在突出老父担承一家责任的艰辛,一方面侧重写了家庭生活的困顿,暗示出老父为官清正的操守;另一方面,则从子女的角度突出了牵挂老人的心愿,以“书香绵世泽,努力爱时光”传达出对兄长能够承续家风、书香继世的期待。仔细品味诗的底蕴,其中既包含着对兄长珍惜时光、自励上进的提醒,也隐约包含着对家庭中男性后代承继家风传统的认同,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

《永平诗存》中收录的高顺贞与父亲高继珩的酬唱诗,尤为值得重视,这在前代女性作品中很是少见,体现着女性文化修养在家庭生活中位置的提升:

文章早岁冠骚坛,乍喜头衔换冷官。老境谁期逾岭峤,诗名天遣继苏韩。

半生归隐输彭泽,千古从征愧木兰。此去花田春正好,长途珍重勉加餐。

休从宦海感升沉,食禄何方有夙因。改辙漫嗟迁左秩,出山无计息老薪。

愁看华发难为别,名到珠江那济贫。一语临歧须记取,风波稳处早抽身。

《恭送家大人之任粤东》

高继珩曾补调广东博茂盐课大使,诗当是高顺贞的送别之作。第一首诗抒发了对父亲年事已高却需至广东赴任的牵挂与进言。诗中表达了对父亲早年即有文名的敬意,并以陶潜回归田园和木兰代父从军的典故抒发出父亲未能退居田园的遗憾和自己不能陪伴父亲远行赴任的愧疚,以“花田春正好”一句宕开思绪,宽慰父亲勉力加餐,珍重自爱,体现出对父亲的牵挂祝愿情怀。第二首则承接上一首的思绪,一方面以“食禄何方有夙因”宽慰父亲赴任南疆,另一方面则在感叹境况不佳时,劝慰父亲“风波稳处早抽身”,既体现出对父亲能早日回归与家人团聚的渴望,又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中融入了对官场风波的认识,在更深的情感层次上抒发出对父亲的宽慰和惦念之情,语言朴实畅达,情感丰富厚重,风格沉稳深切,确有感人的力量。

《永平诗存》中同时收录了高继珩的四首答诗,体现出父亲对女儿深挚厚重的关切之情:

帆影飘摇落五羊,壮游夙愿喜初偿。山程络绎休辞远,世味酸咸要饱尝。官小幸无民社任,地偏差免贼氛荒。苍苍雅意怜幽草,为染余霞绚夕阳。

策蹇重看万叠山,又随征雁渡雄关。也知晚景难为别,暂慰调饥一解颜。剩有壮心怜老骥,好安比翼学详鸾。买山忍负三年约,营就菟裘待我还。

持门井臼剧艰辛,怀抱新添小玉麟。好自将雏慎眠食,休因远望损精神。纵筹家计宜殚力,善慰亲心要保身。知汝柔肠轮共转,平安锦字托文麟。

萍泛如登大愿船,逍遥且作地行仙。九千里外聊充隐,六十年来只信天。北海水通南海水,出山泉是在山泉。宦成早办归田计,还尔团圞骨肉缘。

第一首诗抒诗人所任官职的旷达心态,第二首重在传达自身内心难以抑制的离情别绪,第三首抒写出对女儿的关切与体谅,叮咛与嘱咐,尤为具有感人的情韵。女儿诗中说“千古从军愧木兰”含自责之意,父亲诗中则道出“新添小玉麟”的原委,并对女儿抚养后代、操劳家务中应自我调养、珍重身心做了殷切嘱托。第四首诗则抒发出宦游南疆洒脱旷达的情怀,其中并以颔联“北海水通南海水,出山泉是在山泉”哲理意味,强化了自适淡泊的意绪,以宽慰女儿对自己远行宦游的牵念之情。应该说,诗写的并非工稳精湛,但其中所传达的父女之间相互关切的情感交流,具有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永平诗存》中还收录了蔡琬寄与庶母的两首七言律诗:

芸幌凝香老嗜书,峄桐高致更谁知。玉姜有曲藏幽谷,卫女多情忆旧庐。柳絮吟成新韵后,梅花笑指夜禅初。天涯萍梗应思我,一别滦阳往事疏。

畴昔闲身任往还,鸿泥踪迹隔乡关。乔松想尚如前秀,孤石知应笑我顽。庭树巢怜新燕影,云乡梦记旧鱼湾。春来花满南台畔,扶仗今谁共看山。

《寄庶母朱孺人》

从诗题可知,诗是寄给庶母朱氏夫人的。从诗的内容可知,作者和庶母曾一同生活过,有着共同的文学情趣,感情很是融洽。诗当是作者从丈夫在南方任职时所作,抒发出对庶母高风韵致的赞许之情,传达出对庶母的思念,其中也融注着对故乡“滦阳”的思念之情。在封建时代,封建家庭中嫡庶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界限,其关系往往难以融洽,嫡庶关系往往是利益纷争和家族败落的根源。蔡琬这两首寄给庶母的诗,感情真挚,体现出虽有嫡庶之别,却以共同的文学情趣建立了情谊深厚的庶母继女关系,确属少见。可以想见,这位朱孺人当是具有文学艺术修养的女性,蔡琬的寄诗体现出不同辈分之间的女性以诗为载体的情感传递与交流,这种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诗歌自身发展历程中,其审美功能和应用性功能相结合的艺术特征的新进展。

三、意象壮逸畅朗,以劲健畅达为风格主调,具有浓郁的北方文学风格特征

和州鲍源深在为《永平诗存》所作的序言中说:“永平,古营州城,极峻峍渀盪之观。地络弥漫,猭千里,雄伟甲燕蓟。故其人多磊砢英峙、意气激宕、雄直清奇之概。一发于诗,无苶靡不振之习。顾刚介自喜,不为翕翕热,尤不自相表暴。”序言概括出古营州之地,即京东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创作风尚之间的关系。收于《永平诗存》中的优秀作品,思路开阔悠远,意象选择有壮逸畅朗的特征,诗境以清旷辽阔为底色,情感淳厚深切,呈现出劲健幽远、朴实明逸的风格,具有浓郁的北方文学区域风貌。

在所录女性诗人作品中,其情感的表现能够超越个人婚恋情感的体验范围,在更为宽广的领域内感受自然风物的美,抒发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的认识,传达与亲友间的情感交流,在开阔幽远、疏朗清寂的境界中展现自适洒脱的情怀:

露冷烟消碧落空,远山如黛月如弓。蛩吟缓缓隄边路,蝉韵微微树杪风。几点雪花天际白,一痕萤火草间红。中郎不起吾谁与,莫问良材爨下桐。

蔡琬《秋原踏月》

云遮碧落远濛濛,海静波澄望欲空。几簇亭台烟树里,一痕山色有无中。可胜细草漫天绿,剩见孤莲照水红。郑重危楼休竞倚,朱栏西角有凉风。

蔡琬《登海天阁》

秋满汀洲夜气清,凉飚飒飒远鸿惊,来当寒碛霜初白,过尽空江雨乍晴。万里客怀方辗转,一声云际最分明。更长镫炧虚窗静,鬓雪知添又几荆。

蔡琬《江上闻雁》

蔡琬的这三首诗,充分展现出了寥廓悠远、冷落清旷的艺术情境。《秋原踏月》一诗,以远近相衬、上下相映的艺术构思呈现秋季月夜幽寂清旷的自然景观。天地澄澈,远山如黛,弯月似弓,堤边路上的缓缓蛩吟和随风而起的微微蝉鸣,更是增添了秋原景色的幽寂之趣,在已呈现出的雅洁鲜明的秋景铺垫下,以蔡邕爨桐制琴的典故,抒发出伯乐难遇的清寂寥落情怀,谦逊中包含着对才能的自信,别具洒脱豪逸的情致。《登海天阁》一诗,描绘出登楼远眺时所见到的辽阔迷濛又秀逸清旷的自然景观。首联“海静波澄望欲空”一句,既展现出辽阔的空间背景,又凸显出抒情主人公的神态。颈联则以隐约闪现在烟树中的“几簇亭台”和或隐或现的“一痕山色”,概括出远望景色的旷远迷濛的视觉印象,其中“山色有无中”化用王维诗句,贴切自然,不着痕迹。颔联中以孤莲照水、红染四周的鲜亮景致,着意突出了秋景之美。尾联则以“朱栏西北有凉风”的感受,隐隐传达出怅惘的思绪,情韵悠长。《江上闻雁》一诗重在抒发秋夜中的羁旅寂寥之感和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首联和颈联以当下情境中的鸿雁鸣叫声引发出对羁旅行程的总括。初秋踏上行程,如今已是“过尽空江雨乍晴”的时节。颔联则是对远离故园、羁旅异乡的深切体验。在思念故土、难以安眠的秋夜,云间传来的雁鸣之声,增添了诗境寥落清旷的色调,更会引发抒情主人公悠远绵长的思绪。尾联承接上联的思绪,以长夜难眠中几可预见的容颜变化,强化了诗中传达的情感内涵。

丹枫染遍碧枫林,秋色无端已十分。残柳敛烟风飒飒,远山沉翠雨纷纷。有怀空对东篱菊,断梦长依南浦云。欲觅新题思未就,遥天嘹唳渡鸿群。

窦兰轩《即景感怀》

柳枝黯淡最堪怜,无限哀鸿度远天。满径黄光金欲绝,一林红叶火初燃。坐看弓势初三月,拨尽云和廿五弦。爱惜良宵犹未卧,砧声偏向玉楼传。

窦兰轩《晚秋》

窦兰轩的这两首七律,在艺术情境的构成和整体格调上,与蔡琬的诗有着相似之处。《即景抒怀》一诗,抒发出对深秋景象的深切体验及由这种景象引发的辗转羁旅的落寞凄切情怀。首联是对秋季景象的整体概括,“丹枫染遍碧枫林”总括出枫叶皆红、遍染山林的景象,明丽茂密,韵致天成。接下来的“秋色无端已十分”一句,则体现着内心情感的变化,在感受枫林之美的瞬间,体验到的是晚秋时节萧飒寥落的景象。“残柳敛烟风飒飒,远山沉翠雨纷纷”,颔联对寥落秋景的体验,抒发出辗转无奈、思亲念远的情怀。诗中“有怀空对东篱菊”一句以陶渊明回归田园的典故,体现出怅惘无奈的情怀,“梦断长依南浦云”隐括江淹《别赋》中总括的分别情状,传达出行踪不定、屡屡作别的感喟。尾联则以深秋时节空中传来的雁群鸣叫的嘹唳之声,寄寓了忆旧感怀、惜时伤情的怅惘思绪。在意象的选择上,以“枫林”、“远山”、“南浦云”展开了辽阔的境界,以“残柳”、“沉翠”、“东篱菊”描绘萧瑟凄清的情景,景随情迁,情在景中,在情调的变化中,完整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状态。《晚秋》一诗在构思方式上有所变化,以触景生情落笔,远空中哀鸿阵阵,凸显出深秋季节的旷远寥廓景象,颈联和颔联的写景则描绘出最富特征的枫林景致和清幽雅洁的月夜景色,尾联则跳跃性的承接首联的思绪,以砧声入耳传达出寒凉四起的环境中牵挂亲友愁烦幽怨的内心感受,含蓄悠远,丰富厚重。

欹枕难成寐,疏灯映画屏。

夜风吹虎啸,凉月伴人醒。

诗境愁中仄,家山梦里青。

望云情不极,雁语入苍冥。

高顺贞《秋夜偶成》

驱车北向渡滹沱,流水年华感逝波。

惆怅临风一怀古,青青宿麦满长坡。

高顺贞《渡滹沱》(二首其一)

高顺贞这两首诗,意象壮朗,境界阔大,笔力劲健,体现出遒劲旷逸的风格特征。《秋夜偶成》这首五律,首联即抒发出秋夜难眠的心绪,颈联的“夜风吹虎啸,凉月伴人醒”着力强化了秋夜景象的荒寒凄厉。夜风侵袭,时闻虎啸之声,惟有远天凉月,与人相伴。景象的荒寒与抒情主人公思念故乡家园的思绪情景相生,深沉厚重。“诗境愁中仄”所传达的难以名状的无奈愁绪,尤为强化了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渡滹沱》一诗,则把即景感怀与吊古伤时的思绪融合在一起。渡河之时,滚滚流淌的滹沱河水引发了诗人年华流逝的感叹,纵目远望之时,经历过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滹沱河同时唤起了诗人幽远的怀古思绪,诗人把内心涌动的各种思绪寄寓在了“青青宿麦满长坡”的景象之中,其中既有感喟与怅惘,更有似乎是了悟之后的平和与旷达,传达出了丰富凝重、深沉悠远的情思。

就总体特征而言,选入《永平诗存》中的女性诗人作品,意象壮逸畅朗,境界浑茫辽阔,情感真切沉郁,以劲健畅达为风格主调,主要抒发怅惘郁切的思绪,呈现出浓郁的北方文学风格特征,值得从不同角度做深层次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女性诗人创作对诗歌功能的扩展,在明末清初南方女诗人的作品中已有了明显的趋向,这一点,仅从沈德潜编辑的《国朝诗别裁集》中选录的作品即可见出这一特征。本文无意对这类作品做过于拔高的评价,但在北方诗歌创作中出现的如此集中,确有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现象。在北方诗歌创作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之时,对这种创作趋向的思考和探讨,应对有清一代诗歌发展历程的整体研究,有积极的铺垫作用。

[1] 牛昶煦,等,丰润县志[Z].光绪间修.

[2] 窦兰轩.兰轩未定草.莲溪诗集[M].香港:中国国学出版社,2011.

[3]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影印版)[C].中华书局,1975.

[4] 史梦兰.《止园诗话》,《永平诗存》引.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校对:王文才)

On Poems of Female Poets Collected in Shi Meng-lan’s Yongpongshicun

LIU Bo-c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Volume 24 of Shi Meng-lan’s Yongpingshicun contains 95 poems by female writers from east of Beijing. These poems are of different topics and styles, reflecting social experience of poets. With respect to selection of image and artistic thoughts, they are typical of northern literature which features boldness and optimism, without any trace of sadness and sentimentalism. In addition, with their innovative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s and functionalism, they also reflect the expansion of horizon and literary cultivation of females.

Yongpingshicun; female poets; poetic creation

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ZY01)

2012-03-01

刘博仓(1964-),男,河北丰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I207.2

A

1009-9115(2012)03-0012-06

猜你喜欢
永平情感
教师节
踢球
认识形近字
小刺猬的秘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段永平:从企业家到幕后教父
Effects of Maixueka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on Serum MMP-9, S-100β Protein Level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