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LCM IS系统的改进策略

2012-02-15 13:39李记旭李富成
图书馆学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书目馆藏检索

李记旭 李富成

(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 潮州 521000)

目前主流的OPAC系统有江苏汇文软件公司的Libsys系统、深圳科图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公司的ILAS系统、深圳大学图书馆开发的SULCMIS系统和北京邮电大学的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它们是国内优秀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代表,被国内大多数图书馆所采用。

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体系中,我国某些高校和大型图书馆引进了国外成熟先进的自动化集成系统,以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等采用美国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开发的INNOPAC系统,国家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采用以色列Exlibris公司的ALEPH系统,上海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使用美国Epixtech公司的HORJZON/IPAC系统,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使用的是美国Sirsi Corporation的WebCat/Link系统。这些国外的OPAC系统以先进的技术和稳定的性能在国内拥有一定的市场。

虽然图书馆OPAC系统功能大同小异,但是在具体的系统呈现、功能界面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优劣,因此笔者以深圳大学图书馆开发的SULCMIS系统为切入点,与国内外OPAC系统进行分析比较,从中窥测图书馆OPAC系统的发展趋势。

1 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互联网访问调查法,选定所要调查的OPAC系统对应的相对成熟的高校图书馆,通过网络访问各高校OPAC主页以及各个开发商的OPAC系统主页,进行点击浏览及采访,提取了国内外有关OPAC系统评价体系的相关文献指标,包括英国Ramesh Babu和Ann O’Brien提出的WebPAC评估表的74项特性[1]、台湾陈惠瑜提出的WebPAC评估表的56项特性[2]以及2002年黄碧云和方平提出的WebPAC评估表的74项特性[3]。同时结合近几年国内外OPAC系统的发展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评价特性,形成了比较全面和新颖的评价体系,分别对检索功能(首页快速检索栏、进入界面点击次数、检索字段、检索途径、检索策略)、浏览与导航方式(字顺浏览、分类浏览、期刊导航)、书目信息显示(FRBR格式、MARC格式、封面图片、摘要、相同或相近条目链接、相关主题和基本著录内容)、资源链接类型(非书资源、网络资源、馆际互借)、用户服务项目(新书通报、预约、读者推荐、检索历史、保存页面、我的图书馆、帮助、热门资源、RSS推送、用户评价、界面设置、标签、馆藏地图)进行了分析研究。

2 SULCM IS系统存在的不足

通过以上评价指标分析研究,笔者得出SULCMIS系统服务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2.1 检索入口过于传统

SULCMIS系统给读者提供了传统的检索点,读者常使用的字段主要集中在题名、著者和主题词,这是因为OPAC系统提供的其他字段过于专业化,限制了检索自由。同时,对于美术、音乐等专业的学生,因无法找到电子资源、视频资料等相应的检索入口,而造成自主学习的不便以及馆藏资源的浪费。在检索容错能力方面,并不具备自动更正、提供相似检索词的辅助功能,使读者在检索词出错的情况下检索不到所需书目,导致检索失败。在利用新技术、新服务方面,SULCMIS系统提供了任意词检索,但是在全文检索这一技术层面上还是一片空白。全文检索功能在图书馆界已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全文检索,读者能直接发现数字资源标识所忽略的数据信息资源,OPAC应该在这方面力求注入新的技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

2.2 书目信息显示单一

在提供检索信息结果的界面上,信息输出过于简单,只是停留在书目、著者、ISSN/ISBN号、索书号、馆藏地址等基本信息,而缺少对书目资源使用信息的介绍,没有对所检索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揭示,对读者缺乏有效的指导意义。在信息呈现的方式上,采用传统的相关书目信息以书名、索取号、馆藏信息单层模式罗列,无法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层次化罗列选取,书目信息显示结构单一。在书目数据信息排列方式上,只是提供简单的以书籍出版时间为限制条件的书目数据信息显示排列服务。

2.3 馆藏资源分布分散

读者在进行检索时并不能通过单一的入口对全馆信息资源,包括纸质图书资料、电子图书资料、期刊、媒体音像等进行全面有效的检索,同时缺少对外部相关资源的搜索和链接功能。在Library2.0时代,信息资源类型已从单一的馆藏目录扩展到索引、文摘、数字化期刊、多媒体数据库等多样化资源,而OPAC系统必须拥有能提供最新目次信息和资料获取方式的能力。

2.4 书目数据标准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采用的数据格式为中国机读目录CNMARC(China 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它是以NUMARC元数据格式为依据,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 2709标准格式一致的,用于我国图书馆间以及图书馆与情报部门间的标准计算机可读形式交换书目信息。MARC数据模式建立之初,并不是为了读者信息获取而设计,而是为了图书馆馆藏服务流程而设计,甚至只是为了方便机器的解析。由此制定出来的MARC格式带有严重的缺陷,如字段众多、重复严重、著录规则不统一、语义含糊、字段子字段标识、结构复杂等,造成MARC兼容性日益降低。同时,与国外OPAC系统中采用的MARC元数据的多版本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OPAC系统的发展,造成系统相对封闭,外部系统数据无法与其互操作的境地。

2.5 系统整体有待完善

部分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现象,严重打击读者操作应用的积极性。在OPAC系统的操作上,界面结构复杂,与主流的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给用户在使用上的良好体验性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3 SULCM IS系统改进方向

3.1 以读者为中心

未来的OPAC系统设计应该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开发出以资源服务于读者的人性化、社会化的OPAC系统,而不是像现在的以图书馆资源为中心的馆藏服务模式。这就需要研发人员在了解现有信息资源的前提下,进一步对读者的检索习惯、检索兴趣、检索倾向进行研究,加强OPAC系统的便易性。当今主流的网络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之所以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正是因为它们为用户提供了易用、便捷的搜索环境以及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功能。因此,图书馆OPAC系统应向搜索引擎学习,通过简单关键词任意字段的检索,在检索算法中运用权重方式分析相同的检索词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的含义,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呈现。

3.2 一站式检索

在现实中,读者检索关注的是内容,载体形态已不再重要,按照载体形式分别进行检索,很难满足读者系统性、全面性、高效性的检索需求[4]。通过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深度的整合,利用OPAC系统检索界面进行统一跨库检索,或者根据读者需求进行选择类库资源检索,真正实现跨库跨载体的一站式检索,从而简化资源从发现到获取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以往传统的以图书馆馆藏资源为中心的分类分库检索模式,使OPAC系统更加迎合读者的检索心理。

3.3 检索智能化

国外有研究表明,后控制词表的后控模式具有自然语言和人工受控语言两者的优点,如果该技术能在OPAC系统检索中运用,将有效提高OPAC系统的检索效率。同时,OPAC系统的检索功能应该具有拼写检查、错误纠正等一系列检索反馈策略,在读者面临拼写出错、无检索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提供修改检索词提醒,帮助读者智能识别、重新定位检索策略,最快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个性化检索方面,OPAC系统应该充分利用读者的检索历史、检索策略等数据,适时推出为其量身定做的、符合需求的信息资源服务。

3.4 FRBR化显示

1998年IFLA发布了一份关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unc tional Requirements of Bibliographic Records,简称 FRBR)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书目记录描述的对象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实体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这些资源的描述、定位提供了完整思考框架的概念模型:“实体—关系”模型(ER Model),即包括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关系的模型。

由FRBR模型建立的新的书目构架、组织模式使得在各书目数据、各著录对象间织起一张相互联系的、立体的、富有层次的知识网络,使得OPAC系统能够对书目数据进行层次关系结果显示,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准、更加完善的检索服务。打破了以往书目记录显示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结构单一的缺陷,使OPAC系统在信息资源的组织、功能服务、界面优化等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5 深入揭示书目信息

OPAC系统在揭示读者检索的基本信息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为读者发掘有用信息。在提供附加封面、摘要、评级、评论等增值信息外,对引文信息、内容片段推送、书目记录、名家书评信息等可信赖的服务做进一步的研发。

3.6 鼓励用户参与

在Web2.0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博客、维基、RSS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图书馆资源库建设,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共同协作,发现隐性知识,共建和谐人文馆藏的新局面。在技术上,使用Tag标签将信息资源分类并增加信息量,为读者灵活获取信息资源提供方便;使用Mashup技术将其他信息资源进行融汇整合;使用AJAX技术提供数据接口,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检索体验等。随着Web2.0的发展、Library2.0的深入研究,以Library2.0为中心的新技术新理念的运用,必将为图书馆OPAC系统服务实现开放、共享、高质量提供帮助。

3.7 元数据格式改制

在当今数字环境下,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的MARC元数据格式的局限性尤为突出,例如,对各类字段的使用没有严格的规定,结构严谨但是缺乏灵活性;以阿拉伯数字为标识,不具语义也不直观;采用ISO2709作为编码标准,只有符合此信息标准的系统间才能传递数据,并难以转换格式。因此,简单易用、可扩展、在语义上可实现互操作的Dublin Core元数据理所当然受到图书馆界的推崇。国外已有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基于语言的框架协议,以实现图书馆元数据从MARC到DC的转换。

3.8 开放包容

在OPAC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面对强大的功能需求,图书馆不可能单独完成OPAC系统的建设。因此,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建设理念,与软件公司、图书机构甚至读者进行合作,引进、建设OPAC系统功能、完善书目信息。同时,创造开放的系统使用新环境,通过开放开源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与外界实用新型的信息资源和应用功能的无缝对接,使读者利用主流的搜索引擎就能对馆藏资源进行有效检索,以扩展OPAC系统的受众面,扩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

[1] B.Ramesh Babu,Ann O’Brien.WebOPAC interfaces:an overview.Electronic Library,2000(5):316-327.

[2] 陈惠瑜.我国大学校院Webpac界面与特性之评估比较[J].大学图书馆,2000(2):57-79.

[3]黄碧云,方平.Webpac比较评估研究及评估表的设计[J].情报资料工作,2002(5):41-43.

[4] 吴杏冉.FRBR对编目理论和实践的影响[J].图书馆杂志,2006(10):19-21.

猜你喜欢
书目馆藏检索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