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毅,陈仪平
(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江西 赣州 341000)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以学科馆员的服务为主要代表形式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其面向特定学科领域或研究机构的一线用户,以用户为中心,主动了解用户需求,使服务内容知识化,为用户的科学研究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专业的参考咨询服务,从而成为具体科研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006年,国家科学图书馆面向科研一线开展学科化服务后,学科化服务正成为新的热点与趋势。
学科馆员是学科化服务的核心,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状况好坏是学科化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化服务,这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针对不同院系,安排不同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咨询馆员负责,按学科开展全方位的一种服务。吕俊生称其为国内图书馆服务的第一次跨越,即从传统的以图书馆端为标志的服务模式,开始向用户端的模式过渡,它动摇了传统的等待用户上门的服务模式。近年来,图书馆界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学科馆员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这一制度在理论上已经日益成熟与完善,但在实践上,这一先进制度的开展并不理想。据报道,目前全国仅有一百多所知名度较高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对于全国2000多所高校图书馆而言,这个比例是很低的。陈香珠对财经类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做过一番调查分析,其结论是:学科馆员制度普及不够,学科服务工作水平较低,缺少个性化服务,与学科馆员的职责存在较大差距。吕俊生也指出,学科馆员制度的组织力度和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彻底转型。就笔者所接触的范围和了解的状况而言,学科馆员制度的开展更多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少有实质性的动作。
众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化服务举步难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笔者认为,首先其根本原因还在图书馆本身。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取决于自身的内在动力,学科馆员制度难以推行,要从图书馆方面寻找原因。长期以来,图书馆的工作都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如图书馆的书刊借阅服务、网站信息发布服务等,多向被动传递已经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固定模式,大多数的馆员形成了一种被动的惰性思维。馆员缺乏学习培训机会,再加上长时间单调枯燥的重复性工作,职业发展前景黯淡,提升空间有限,使得相当一部分馆员不思进取,因循守旧,视野狭窄,对任何变革都消极对待。其次,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与学科化服务的真正实现,必然引起图书馆原有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的变革,而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还属于业务流模式,处于一人一岗、“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状态,系统性的机制变革存在许多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会遇到许多阻力和羁绊。
(2)图书馆的工作未能得到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相应程度的重视。图书馆虽说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图书馆一直属于教学科研辅助单位,馆员一直定位于教辅人员。高校人事政策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无可厚非,但图书馆往往成为解决高学历、高层次科研人员配偶工作的单位,如此一来,馆内专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匮乏。学科馆员要求具备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及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符合这样要求的馆员寥寥无几。
(3)教师、科研人员等用户对图书馆员的期望值不高。囿于传统思维,用户对图书馆新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不熟悉,没有期望馆员为其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再加上对馆员的职业能力、社会影响力缺乏了解,一旦有信息需求时,并不会立刻想到图书馆员。
(1)制定本馆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化服务建设规划,结合本校及本馆实际,通过深入的调研分析,确定近期目标和未来发展目标。规划必须有适当的前瞻性、预见性,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科化服务任务的艰巨性、繁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计划必须具备可操作性,细化目标任务,量化评估标准。
(2)选择学校某一重点学科或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作试点,挑选聘任3-4名学科馆员组成学科化服务团队,开展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面向院系开展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对学科馆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由单个的学科馆员来实现对口学科的服务全覆盖是不可能的。由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有限,不可能组织多个学科团队,因而暂时只能选择某一重点学科开展学科化服务。服务重点学科更易获得学校层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重点学科的科研任务更繁重,信息需求更大,学科馆员如能分担科研人员的信息检索任务,提高科研效率,将极大地提升图书馆形象,为馆内同仁所认同,为学校赞赏,从而为以后更大范围的学科化服务奠定基础。
(3)确立学科化服务的具体任务及模式:一是主动加强与用户的交流沟通,使自己的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建立用户信息库,制定用户信息需求表,收集该学科科研人员的电子邮箱、电话、研究方向、工作经历、科研成果、在研项目等。在该院系聘请一名副高职称以上承担有专业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担任“图情教授”,由“图情教授”及时向图书馆提供该学科的科研动态及信息需求。聘请该院系若干名学生为图情信息员,传递学生的信息需求。通过学科馆员与师生的合作互动,以保证用户需求与服务渠道的畅通;二是参与该学科馆藏资源建设,优化用户获取资源的环境。通过筛选网上资源,揭示链接属于该学科的高质量的网站,建立学科导航库,通过知识链接实现无缝对接的知识服务。创建学科信息门户和信息共享空间,搭建资源推荐平台,鼓励用户推荐评价资源,鼓励用户提供信息或直接捐赠资源;三是开展用户培训,培养用户获取资源的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学科化服务观念得以深入用户,服务的触角得以延伸到一切有用户存在的地方。如发放图书馆手册、活动资料和张贴海报,利用LED大屏幕发布信息,把资源推介、学科服务的信息刊登在大学校报、校园BBS及各院系网页上。开展论文选题方法、写作技巧、文献查找、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辅导讲座,让用户掌握检索文献信息的技巧与方法;四是选拔培养学科馆员,建立新学科团队。对有进取心的馆员通过选拔聘任后,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内容,对馆员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培训。针对不同人员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如馆员参加专业研修班、自主学习、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等。
学科化服务的出发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某一重点学科的师生读者为中心,为用户提供特色化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一切都必须以图书馆拥有这一学科的丰富馆藏资源为基础。因此,图书馆的学科特色馆藏是开展优质学科化服务的前提。同时,优质的学科化服务又有力地促进图书馆学科特色的形成,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特色图书馆的两个主要方面。“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的特色文献最能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彰显图书馆特色,树立图书馆品牌,实现资源共享。学科化服务则是特色服务的集中体现,使图书馆更加充满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打造特色图书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馆上下都应充分认识到创建特色图书馆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在制定规划时就提出建设特色图书馆的目标,并召开动员大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由一名馆领导具体分管督促,制订落实具体的行动计划。
(2)加强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设置特色文献的专项经费,开辟多种采访渠道,实现多种形式的采访,力求特色文献收集齐全、及时、专业。如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客家学文献的购藏,有的是通过招标集中采购,有的是通过网购,对海外港台出版的客家文献,除通过中国进出口公司、外文书店等系统订购外,还与一些有关系的书商合作,委托代购,有的也与科研人员联系,获取采购信息。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一方面向学校争取政策编制,引进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馆内的选拔培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科馆员团队。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考评激励机制,使学科馆员成为有吸引力的、让人羡慕的职业。学科馆员通过高质量的学科服务,获得师生、科研用户的尊重与敬佩。
(4)建设特色数据库。一是把馆藏纸质特色文献数字化;二是利用网络收集整理特色资源。将这两类资源按有关标准和要求整合建成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库,并力求操作简单、检索方便。数据库建成后要及时维护和更新,进行深层次开发,深入到知识单元内部,提供全文检索。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库的开放,并大力宣传推广使用,让更多的用户从中获取资源,以最大范围展现本馆特色。
(5)提供特色化服务。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不仅仅限于一次文献,也不限于题录文摘式的二次文献,图书馆要根据个性化服务原则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如特色学科的论点汇编、专题述评、动态综述等三次文献,将最新的文献信息及时通过电子邮件、QQ、手机短信等方式推送给用户,使科研人员能及时了解跟踪学术前沿,把握未来趋势,以提高特色文献的利用率。强化服务意识和观念,学习日本、美国图书馆界全面开放的服务理念、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既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又提供网络在线咨询、信函电话咨询服务,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定题服务,对重点科研人员的紧急需要也可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服务用户,让用户满意。
(6)用户参与。“吸引用户参与,关注用户体验”的理念使许多机构都在利用各种方式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图书馆学科特色资源的建设也应该积极地吸引用户参与共建共享:为特色资源建设提供建议;为图书馆提供该学科的特色资源,将自己的或者自己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源信息以纸质或以数字形式提供给图书馆;参与特色资源的评价与采购。
[1] 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14-18.
[2] 吕俊生.从“学科馆员”到“学科化服务”——我国图书馆服务的两次跨越[J].图书馆论坛,2011(5):132.
[3] 陈香珠.财经类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4):16-19.
[4] 艾春艳,游越.读者参与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模式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70-72.
[5] 张翔.基于SERVICE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营销——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73-76.
[6] 鄂丽君.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1):53-55.
[7] 生修雯,陈香珠,喻樟.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研究——以江西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1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