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医精诚》浅论孙思邈的医德观

2012-02-14 15:09黄建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孙思邈医术医德

黄建新

中国医德教育源远流长,治病救人是古代医德的基本思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首次系统全面的阐述了医德规范,创立了精诚合一的医德观。对中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

1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创立了“精诚合一”的医德观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序》中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治病救人原则,将《大医精诚》置于《备急千金方》之首,更进一步以“精诚合一”的医德观来论述和阐明了这个观点。

1.1 精即医术精湛 孙思邈认为“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并且指出作为一名医生“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孙思邈对于精的要求是从两方面来阐述的。一方面是精医之精,患者以生命之躯托于医者,且疾病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医生必须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医术,明辨病因,精心诊治,否则只会贻人怠命。孙思邈明确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步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只有精读这些经典著作才有了成为医技精湛的“苍生大医”的基础。随着疾病种类不断地衍生、变化,医理幽深而复杂,这就要求医生在学习和掌握医学经典的基础上,早临床、多临床,从临床实践中不断认识疾病,积累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使专业技术更加精进。

另一方面是精学之精,孙思邈还提出“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这正是《大医精诚》中“博极医源,勤学不倦”的详细注解。孙思邈不仅是医学大家,同时精通儒、道、佛及诸子百家,这些各家经典不仅增加了孙思邈的见识,也对他的精研医学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从而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医生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广泛博览诸家经典,涉猎多领域学科,从典籍中汲取知识和经验,不仅能使自己具备较高的医德修养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更能完善和提高医学专业水平,更好的治病救人。这与现代医学多学科交叉,相互融合促进医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1.2 诚即品德高尚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指出:“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认为医学技术是复杂而高深,不愿为人民服务的人勿教他,不是有志于医学的人切勿传授给他,这样才能保持医学的优良传统,才符合医学的道德。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从“大医之心”、“大医之体”、“大医之法”三个方面论述了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大医之诚。

他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在这里孙思邈详尽地阐述了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抱着仁爱救人、舍己为人的崇高目的行医,平等待人、专心致志、不避艰险、不记得失、勇于负责,才可称之为“苍生大医”,否则就是误人误己的罪人。

孙思邈不仅要求一名医生要有至诚之心,同时在医生的仪表、规范上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这些都成为后世医生的行动准则。

精诚合一,就是既要医术精湛,又要医德高尚,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医术精湛才能挽救患者于危难之中,才能辨别真伪,去粗取精,解决疑难杂症,创造医学奇迹;同时只有医德高尚,才能无私无畏,不顾个人得失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勇于承担责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就是孙思邈“精诚合一”医德观的核心和实质。既说明了“精诚合一,德术并重”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大医精诚》具有现实意义。

2 孙思邈医德观的现实意义

孙思邈的“精诚合一,德术并重”的医德观不仅在古代医学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就是在现在也具有其现实意义。

2.1 对医学教育的意义——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人才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医务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因此加强培养教育具有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工作势在必行。舍己救人、救死扶伤不仅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医生的社会责任。社会需要具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务人员,两者缺一不可。因此精诚合一、德术并重是医务人员的最高境界。只有以此作为医学教育的目标,并以此贯穿于每个环节,才可以教育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医务人才。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遵守医疗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2.2 对医疗事业的意义——精益求精,兼收并蓄,创新发展 孙思邈发明了导尿术,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由此可见技术精湛,勇于创新是有可能促进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科技也在不断更新。试管婴儿的出现使不孕不育患者看到了希望;克隆技术的发展,使不可逆的脏器病变又有了治愈的可能。这些都是人类科技发展的结果。而医疗科技成果的产生都必定是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精湛的医疗技能为基础的。从而可以看出《大医精诚》中的“精”不仅在古代有其特定的意义,就是在现代医学中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胡希俊.浅议我国古代医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4,8(12):262-264.

[2]周金林,周 伟.古代有关医德论述浅议[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1):13-14.

[3]陈明华.孙思邈精诚合一的医德观及现实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4):352-353.

猜你喜欢
孙思邈医术医德
孙思邈与屠苏酒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药王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