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追踪
日前一篇发表于《临床研究杂志》的研究报告称,大脑可能控制着肝糖的合成和释放。糖尿病人的肝脏有时会释放过多的糖到血液中,从而导致血糖升高。研究者发现,给予受试者服用二氮嗪(一种能刺激大脑代谢控制区的药物),肝脏产生糖的数量就减少了。学者认为,这一发现很可能为将来开发新型降糖药物铺设了一条新的道路。
我国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者日前在《糖尿病护理》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采用糖尿病管理评定工具评价了患者对于疾病的态度,及其对保持长期无药治疗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后,患者的态度将影响长期的无药维持时间。
118例患者在短期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后血糖接近正常水平,65例1年以上未使用药物治疗。与复发的患者相比,上述患者血糖控制显著较好,治疗后急性胰岛素反应恢复更好,他们的教育水平也较高。这些患者达到了更高的积极态度评分,尤其是在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管理能力、自我依从性和较少消极态度等方面。
一份发表于《营养、代谢与心血管疾病》杂志的研究报告显示:素食对预防2型糖尿病可能有积极作用。研究者是对4万名基督复临安息日教友进行调查统计后得出这一结论的。基督复临安息日教友普遍遵从素食主义,通过两年的研究观察,发现他们的糖尿病患病率要远低于一般人群。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母亲患妊娠糖尿病(GDM)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将增加儿童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风险,且二者共存时风险更高。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儿童和青少年医学文献》。
研究纳入212名学龄前儿童,研究结果表明,母亲患妊娠糖尿病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均可使儿童患ADHD风险增加约2倍。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母亲患GDM对儿童神经认知发育的影响更大,如果母亲既患有妊娠糖尿病,同时社会经济地位也较低,则其子女更易表现为智商较低、语言贫乏及行为和情绪功能障碍,且“多动症”风险增加超过14倍。
食品成分标签能帮助消费者挑选更符合健康原则的食物,然而,大多数人在选购时却并不耐烦去仔细看看它们。近日,《美国饮食营养协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是有研究者对200名消费者进行了小规模的测试。他们虚拟了一次购买食品的过程,在测试当中,追踪受试者眼球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阅读食品成分标签,即使他们在测试前都声称自己习惯于看标签。33%的受试者之前声称平时习惯于仔细看食品的热卡数,但实际上在试验中只有9%的人这样做了;而真正做到完整地阅读食品成分标签(包括反式脂肪、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等)的人只有1%。
研究者提醒人们,购物时花一点点时间看清食品成分标签并不麻
日前,“人工生物胰移植项目”取得进展。该项目由5个欧盟成员国的14个研究机构组成,旨在开发一种能够移植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人工生物胰,免除患者每天注射胰岛素之苦。目前在小型动物和猪体上的试验已取得成功。
器官移植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机体排异反应。以往为了抑制机体排异反应,器官移植的患者须接烦,这能帮助你将更符合健康需求的食物采购回家。受免疫抑制治疗,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而该项目采用的技术是:将人工生物胰包被在生物膜下,使人工胰细胞躲过免疫系统的追踪,从而解决了这一移植难题。采用这种人工生物胰,将无须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意味着人体移植非人类胰器官成为可能,这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用于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艾塞那肽(exenatide)不只有降糖作用,近日,一项为期三个月的新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炎效应,研究者表示,这可能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脏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FDA)近期已批准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一同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一部来自美国内分泌学会的新版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医院应为所有住院患者实施血糖检测。该指南发表在2012年1月《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
“高血糖与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的发病率增加和在非危重住院病人死亡相关,”该指南专家小组主席、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吉列尔莫博士指出,“该新版指南综合了非重症监护条件下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领域相关专家的一致建议。”
以往的研究显示,高血糖症影响着32%至38%的社区医院患者,且不仅限于有糖尿病史的个体。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普通内科和手术治疗患者更好的血糖控制与更少的院内并发症相关。
《国际心脏病学杂志》
日前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调脂药瑞舒伐他汀(商品名:可定)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不良的代谢作用。
研究共纳入54例患者,分别给予安慰剂,瑞舒伐他汀10毫克,或普伐他汀40毫克,每日一次,服用2个月治疗。结果表明,与普伐他汀治疗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但是,瑞舒伐他汀还能够显著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能同时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这或许会导致患者发生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的倾向。
台湾省一项涉及94000人的研究表明:曾患肾结石的人日后患上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平常人更高。该研究结果显示,肾结石患者在患病后五年内罹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是一般人的1.3倍。研究者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为什么肾结石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此关联,他们猜测有可能患上肾结石之后导致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持续增高,由此诱发了糖尿病。
据了解,长期饮水不足、饮食以及先天基因等因素都会导致肾结石,结石阻塞泌尿通道,使尿液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会引起急性严重的腰部和下腹部疼痛。
一项美国研究显示,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应当常规接受睡眠评估,睡眠质量不佳可导致高血糖等一系列不良影响。论文发表于《睡眠》月刊。
研究发现,在10~16岁1型糖尿病患者中,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5 ,这将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生活质量降低、情绪低落、阅读评分下降。
1型糖尿病青少年浅睡阶段时间延长,深睡阶段(慢波睡眠)时间缩短。有关睡眠结构的调查显示,慢波睡眠减少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和嗜睡。浅睡眠时间延长可导致血糖升高、抑郁、嗜睡、睡眠觉醒障碍。
人们都知道吃盐过多会引起高血压,但你知道吗,机体摄入糖分过多也有相类似的害处。发表于《高血压》杂志的一篇新研究表明:那些习惯于喝含糖饮料的人,血压比不喝含糖饮料的人要高,基本上,每天喝一次含糖饮料,收缩压平均会升高1.6毫米汞柱。而不含糖的饮料对血压则无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