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劫中国工人回国讲述经历

2012-02-10 11:33
环球时报 2012-02-10
关键词:被劫持水电苏丹

本报记者 段聪聪

9日下午,29名在苏丹遭劫持的中国工人平安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2天扣人心弦的营救工作至此全部结束。《环球时报》记者当天奔赴机场,采访了这29名同胞。获救中国工人孙世伟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被关押期间,29名同胞始终坚信总有一天会被释放,坚信祖国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他们。

1月28日,苏丹南科尔多凡州中水电集团公司“141”公路项目营地遭到“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武装袭击,29名中国工人被劫持。事发后,中国外交部、国资委、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各方一起努力,在苏丹、南苏丹等有关国家以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组织的帮助下,29名中国工人于2月7日获释。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一开始我也很害怕。但只有我们两个翻译,我们必须站出来跟他们(指绑架者)交流。”获救员工孙世伟在抵达北京后对媒体表示。他和另一名同事反复向看守解释,这些中国工人是平民,与任何一方都没有关系,是来修路架桥的。通过他们的沟通,守卫逐渐放松警惕,食物和水的供应状况改善,到后期还获得了一定的医疗保障。

回忆起被劫持后的情况,孙世伟印象最深的是29名兄弟姐妹非常团结。据他介绍,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到同事们睡觉的地方看看大家的健康状况,是否有人发烧、拉肚子。如果有人情绪低落,就过去拍拍背,谈谈话,鼓鼓劲。

在被劫持的29人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大多数,他们主动帮助年龄大的同事。谁走不动了,别人会扶一把。对于其中的两名女性,男同事们自发地保护她们。晚上赶路的时候让她们走在中间。走到任何地方,两名女员工的身边都至少有一名男同事陪伴。

中水电集团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说,公司对危机处理得当,没有影响工人家属对公司的信任。所有获救工人以及在此次事件中不幸遇难的工人家属都将获得慰问金,集团公司的负责人还将专程看望工人们的家属。

“我们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程度越深,遇到这类事件的概率就越大。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中水电一名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据他介绍,中水电集团目前在60个国家拥有280多个项目。为保障运营项目的安全,该公司的一些项目聘请了当地保安,在特别危险地区甚至动用了准军事化保安部队。

据记者了解,中水电在苏丹还有4个在建项目,目前都正常运转。遇袭的公路项目已经完全停止。何时才能重新开工,取决于该公司与业主,即苏丹道路桥梁部公路局的协商结果。

在此次营救过程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受各方委托作为中间人承担了移交人质的工作。该组织东亚地区代表处新闻官马忠信对记者表示,首先,任何一家在危险地区经营的公司都应事先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其次,与当地各个部落和组织进行定期沟通和对话,尊重他们的宗教、习俗、文化和语言是必须做的工作。“获得当地人的尊重意味着可以获得90%的安全保证”。不过,马忠信也表示,即便这样做了,有时也无法避免一些不愿意遵守规则的恐怖组织的袭击。

据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明介绍,过去5年来,外交部应对了各种各样的领事保护事件,涉及战乱、政局动荡、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劳资纠纷等,多达12万起。此外,近几年外交部还组织十余起重大撤侨活动,去年中国从利比亚和日本撤侨事件令人记忆犹新。张明表示,外交部将继续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做好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被劫持水电苏丹
弃水电量及调峰弃水电量计算方法研究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我国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将建设十大水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