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 谭星 爱菊
在日前召开的中共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期间,青岛市住宅产业现代化管理办公室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卢文静代表表示,建设宜居城市,节能降耗必不可少。作为与工业、交通并列的耗能大户,建筑的节能状况应得到重视。近年来,青岛市一直在积极推进节能建筑建设,竣工的新建住宅都广泛采用保温层、单框双玻设计,密封性大大提高,达到节能建筑标准。“十二五”时期,青岛市将重点推进新能源应用,大力发展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海水源热泵的应用。建议市政府加大科研投入,促进青岛市的建筑节能工作进一步推进。
据悉,青岛市已决定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计划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8%以上,实现年节约标煤180万t,对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贡献率达到15%以上。
近年来,青岛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始注重绿化景观、节能设备等低碳项目的建设。而“绿色节能”也成为开发商们的售楼卖点。近日,在2012年度第二批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中,青岛天泰美立方项目和青岛北郊即墨市的万科四季花城项目被评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此外还了解到,青岛市今年将再建10个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设计、施工,到日常使用都符合“四节一环保”要求。位于青岛开发区的瑞源名嘉汇项目最近在青岛市率先通过住建部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其在设计建造中运用了包括地源热泵、雨水收集、中水浇灌、光导管照明等多项节能环保技术。
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未来青岛市将积极引导和扶持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开展绿色建筑示范。逐步探索实施在土地出让、项目立项、规划设计上,将绿色建筑标准作为审批前置条件的政策。今年青岛还将以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严格执行低能耗建筑节能标准,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开展绿色低碳区域建设,争取完成10个以上绿色建筑项目;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0万m2的改造任务;加快发展住宅全产业化,全面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推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应用,力争在政府投资工程方面实现突破,年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400万t。
受调控政策影响,青岛楼市长期处于低迷当中,另寻卖点、以“绿色、低碳”为招牌吸引购房者成为开发商们手中的另一张“王牌”。据曾开发过青岛东部浮山新区“山水居”小区项目的负责人介绍,浮山新区“山水居”组团从平面规划、景观配置、户型结构、功能配套、建筑质量到住宅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绿色、环保、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采用大量先进、成熟的“四新”技术,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和活动的空间。
但绿色建筑并非高价住宅。有些市民在听到“绿色建筑”这个词的时候,多数人的反应是高房价,个别人认为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物业费。有人表示对很多高科技绿色产品不感兴趣,认为安装的感应器、节能设施,不过是先让开发商出钱,再转嫁到购房人头上。他们还认为,绿色建筑可能会节水节电,但如果一套设备要上万元,平摊到每个月里,可能要高过节约的那点水费、电费。
业内人士指出,和一些市民现有的概念不同,其实住宅楼在设计过程中就能实现节能,而这几乎不用多花什么钱。而对于太阳能、新风系统等需要增加建筑成本的设备,在未来楼盘建设中可以合理进行使用。经过专家测算,普通住宅每m2最低只需要增加几十元的建安成本,就能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尽管绿色建筑的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不言而喻,节能设计成未来新风向,但高额的成本往往让投资方或建筑企业望而却步。尽管绿色地产的发展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认识到,绿色转型才能迎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和社会发展的心脏,城市面临着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双重危机。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的城市模式势在必行。”业内人士指出,在传统建筑中加入绿色建筑元素,的确造成绿色建筑成本较高的假象。一方面,新型节能材料供应量较少,和传统材料相比,新型节能材料价格普遍较高;另一方面,和传统建筑的成熟技术相比,绿色建筑的多元化设计以及个性化需求会产生额外的成本负担。绿色建筑是未来客户的优先选择,也是时代潮流的大势所趋,对于相应的成本增加,开发商应早做准备。
在中共青岛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闭幕前夕,总投资16亿元的太阳能发电站中试基地落户青岛西北郊区平度市南村工业园区,无疑将率先推进青岛西北部节能建筑建设。该项目是平度市与青岛神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站中试基地暨新能源科技产业园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首期入驻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站中试基地项目。青岛神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青岛科技大学能源与环保技术研究所和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加强新能源环保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所打造的重要平台,具有专业、雄厚的科技实力。项目双方将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在平度市打造以太阳能、环保新技术为核心的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包括推进节能建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