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玲,曹 烃,刘俊洁
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军事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后来该项训练逐步扩展到教育和企业的培训领域。具体而言,拓展训练是指利用自然、地域和相应的设施,让参与者直接进行活动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来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活动,这种活动将跑、跳、投和攀爬等为基本内容的竞技体育活动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环境中,将单一的体育活动融入到社会、生活、自然等方面。在拓展训练中不仅强调体力训练,更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拓展训练是一种基于现代人生活的学习和训练方式而开展的。
传统的体育课程以单一的体育项目为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本位思想严重,以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学习为目的。而拓展训练则是突破这些传统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体验式学习,对理论与技能的学习进行提炼,更注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从某种程度讲,拓展训练将体育回归,是一种最本真的生活体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做中学”,要求教师和学生摆脱传统的单向学习方式,实行“教学相长”。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环境中,在自然放松的环境下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直接感受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这一过程中探索和发现真理,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全面发展是我国宪法赋予学生的基本权利,也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对当代青年学生而言,由于生活和学习都比较顺利,缺乏适当的挫折教育,意志比较薄弱,一旦经受挫败,往往意志消沉,甚至一蹶不振。由此造成步入社会后意志不够坚定,不敢挑战自我,更不能面对竞争。拓展训练通过设置不同的障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智慧、体力和技能解决问题。设置的教学项目和采取的形式对参与者的心理、体力等方面形成了严峻的考验。每一名受训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下,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例如通过开展类似空中单杠、攀岩等教学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竞争中不进取就无法生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
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如有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野外生存训练、心理训练、沟通技巧与团队合作训练的项目;有室内项目、室外项目、校内项目、校外项目、地面项目,还有中低空和高空项目。这种以多项目融合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教学项目,突破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束缚,能让学生体验到新鲜感。更为重要的是,开展拓展训练可以弥补体育器材和设施的不足,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做了明确的阐述,规定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作为体育课程目标。而拓展训练课程项目是对每个参与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训练,它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新颖的组织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集实用性、健身性和挑战性为一体,充分调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门课程中能兼容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学习,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达到锻炼身心、发掘个人潜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拓展训练项目对场地的要求较为灵活。有些项目在田径场或篮球场即可开展,并且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我国高校都有比较完备的体育设施和相对广阔的场地资源,特别是实施大学城建设和高等学校合并后,各高校可以共享各校际之间的资源。一般而言,普通高校不仅有丰富的体育场地,而且有些高校都有自己的军事训练场地、山地和水资源。这些资源为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不需要过多的投入就可以开展拓展训练的教学。
学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然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能否达到目标也是通过学生这一主体来检验。因此,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拓展训练通过各类项目的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同的学习内容,感受不同的训练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拓展训练课程目标的确定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制定了方向。同时,课程内容又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途径。根据拓展训练项目的难易程度,对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活动项目。按功能分类:有体能拓展、心理拓展、团队合作、沟通能力拓展等项目;按参加的人员分类:有单人项目、双人项目和团体项目;按场地分类:有室内拓展项目、室外拓展项目和水上拓展项目;按目的分类:有破冰项目、挑战自我项目和熔炼团队项目等。现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将拓展训练项目划分如下(见表1):
表1 拓展训练教学项目表
等级A:拓展训练理论知识。主要讲授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等相关知识内容。
等级B:风险较低的地面活动项目。此类项目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在团队的支持下,以个人挑战为主。
等级C:风险中等的户外活动项目。此类项目以团队挑战为主,涉及到体力和智力方面的训练。
等级D:风险较高的户外活动项目。此类项目用于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在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该类项目对个体心理冲击力较大,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等级E:风险性较高的综合项目。此类项目要求通过每个成员的努力,完成一项较复杂且具挑战性的活动,该项活动主要是团队挑战活动。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拓展训练项目,在训练过程在要及时了解个人或团队的挑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安全隐患,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各学校的资源及条件不同,在项目取舍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2)循序渐进原则。在选择项目时应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开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拓展训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拓展训练的学习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在注重问题解决的同时应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4)全面性原则。拓展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由于每个项目的性质不同,其所具有的学习效果也必定不同。但是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选择项目时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在强调连贯性的基础上,加强知识传授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表2 拓展训练教学内容和进度
由于高校课程受到课时的限制,选取课程内容与设定的学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在有限的学时内,选取的项目既要符合拓展训练课程特点又要能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拓展训练教学内容的选取时,要充分体现拓展训练“主体体验式”教学的特色,以体能活动为主导,引发认知、情感、意志和沟通能力,同时潜在地培养学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专家问卷对拓展训练课程内容选用的统计结果分析,对现有的课程内容用权重的方法加以筛选。如果所开设的课程因场地、器材等问题没有条件进行,可以在表1所列举的课程内容中进行替换。为达到教学目标,在项目选取时应遵循项目开设的原则,项目之间替换最好是同层次之间的替换。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现状,可以得出:拓展训练以选修课的形式在普通高校内开展的课时一般为16周,每周设置一个核心项目,开设两个学时,每学期共32个学时,机动课时按四学时计算。根据拓展训练的课程原理,第一节课安排以理论为主的“破冰课”,约两个学时,其余的理论学习均在学生完成活动项目之后“讨论交流”中穿插进行。这种理论学习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结合实践进行的反思、总结与分享。由于拓展训练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交互进行,这种特有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为 “三明治”式的教学模式。
在选定的拓展训练项目中,包括不同难度等级、不同情景的活动项目。每个活动项目又都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出不同的活动要点,因此每节课对学生的训练要求也不同。具体而言,在心理训练方面,活动项目给学生的心理压力越大,学生感受到的身体风险就越大,完成项目就越困难;在体能训练方面,体能消耗越多的活动项目,完成起来就越困难;在社会适应训练方面,活动项目中的场地越是接近不熟悉的野外环境,器械使用的越多,保护的要求越高,活动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干扰因素就越大,完成任务的困难就越大;在情景模拟方面,情景特征的展现越复杂,学生受到的约束和压力就越大,项目的难度就越大;在耐力训练方面,时间危机是学生完成项目的所有时间,时间越紧张完成任务的难度就越大;在团队协作训练方面,团队协作是在多名成员完成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活动要求成员协作的程度越高,任务完成过程中解决冲突、讨论与决策、行动与监督的表现就会越明显,完成任务的难度也会相应变大;在综合素质训练方面,项目所包含的理念越多,完成任务的难度也越大。每一项活动的难度级别是在参考相关研究难度分级的基础上,对拓展训练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与问卷的方法进行划分(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拓展训练理论课的难度最低,学生的挑战压力较小,主要学习拓展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此后的活动实践做准备。接着三次课时难度较低的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加强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等;在第五次课以后,学生面对的挑战难度迅速加大,尤其是团队解决问题的项目得到了增加;第六次课达到巅峰。然后难度慢慢回落,保持在平均值水平。一直到第10个项目,高空断桥难度又开始提高,让学生保持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一直到后两次课,其难度又开始提升,一直到最后一个项目为“毕业墙”,这项活动需要通过个人和团体的协作才能完成,因此有时我们叫它 “胜利墙”或“求生墙”。
表3 拓展训练课程难度分析
项目的完成需要各组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勇于奉献,发挥学生的各自优势,激发学生的各种潜力,学生的积极态度与生死与共的精神会使成功的可能性加大,无特殊原因各队都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拓展训练活动中希望给学生的高峰体验,让学生了解到“团队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的意义。在结束活动时体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感受。然而,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拓展训练不像传统的体育课程对某项技能的学习,它涉及的项目非常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其项目量多达上百个。无论数量有多少,但它们的等级是不变的,依然是五个等级。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按照课程主题设计不同等级进行同类别替换(见表4)。
表4 拓展训练课程内容替换项目
拓展训练作为公共体育课程在普通高校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拓展训练课程不仅促进了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拓展训练本身具有的优势,各高校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有选择性地开设。需要强调的是,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应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和全面性等原则,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1] 李金芬,周红伟.拓展训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 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5):110.
[3] 陈永存,张铁城,娄玉柱.拓展训练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27.
[4] 李金芬.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81.
[5] 吕杰.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探讨[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6] 刘宁.学校体育开展拓展运动的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