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傅璟
住宅设计是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专业入门课程之一,是学习、理解设计方法,体会设计要求,解决尺寸和尺度,满足使用功能,训练空间把握综合能力的设计课程。在学习中,许多同学受限于自身经验,往往以各种样板间的设计资料作为资料来源。这种方法在开阔眼界、借鉴优秀方案的同时存在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住宅实际需求和样板设计要求的区别没有很好地理解,会造成设计上的诸多问题。另外,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改善住宅环境进行装修时,通常以样板间作为设计参考甚至模仿的对象,一味进行复制。装修居室前,人们大多会去观摩很多样板间,参考大量设计图片,希望从中找出居住的“理想情境”,当下此种行为不乏少数。有些设计公司为了方便,普遍存在照搬样板间设计的做法。这些看似快速解决设计问题的做法,往往使居住者在实际使用时产生许多不便,出现使用与想象严重不符的巨大落差。住宅室内设计就是生活方式的设计,而样板间设计在带来惊喜之余,会与居住的实际生活方式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对于设计初学者或经验不足的设计师,看似简单的居室设计却不能很好把握。设计很难做出新意,设计结果很难满足要求,不能使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居住者生活方式的不了解,或者说不能按照使用者的生活方式“量体裁衣”。照搬样板间的做法肯定“不合身”。归根结底,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对样板间和普通住宅设计的区别不够理解。正确认识二者的差别不但是设计师的必要专业素养,也可以使消费者避免盲目模仿,毕竟样板间与普通住宅在设计上存在巨大差异。
第一,样板间和普通住宅设计的针对性不同。
样板间设计是把地产商对楼盘的整体定位具象化,用一个具体的样貌让住宅变得生动真实,在众多楼盘中给人深刻印象,从而脱颖而出,使人产生购房欲望。样板间设计的出发点,是在当下时间点上呈现某一类居住群体的共同特征,是针对一个潜在客户的群体喜好进行设计,设计的目的是把目标群体消费的可能极大化。因此,设计时每一位购房者或居住者个人的需求和差异往往就被忽略了。
而住宅设计针对一个具体的家庭或个人,设计最终反映特定家庭或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设计呈现的是个性化特征,追求的是个体要求在居住的较长时间段(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满足。在较长时间内,家庭的人数、家庭生活状况、居住者年龄、身体条件、经济条件等都会发生变化。设计在满足家庭短时间居住要求的同时,还应适当考虑家庭长期的变化对设计适应性提出的挑战。设计应该为日后生活的变化留有余地。样板间与住宅的这些不同特征反映在具体设计中,会在空间形式、尺度尺寸、用材用色、家具陈设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第二,样板间和普通住宅设计的空间形式存在较大差异。
住宅是与人关系最紧密的空间,住宅的空间形式与其他类型空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住宅的样板间在位置选择上具有特殊性。有些样板间搭建在售楼处现场,更多的做法是将样板间设置于在售住宅建筑中。即使选在建筑内部,因户型、楼层、朝向、采光、视线、景观等方面的变化,也会与实际居家住所的真实情况存在差异,更不要说很多样板间完全是脱离实际环境的“模型”。
样板间设计需要最大程度体现空间优点,规避原有空间不足,利用空间变化呈现实际居室中少有的理想状态。例如当下很多公寓住宅出现的大露台、可变空间的户型就存在实际使用问题。样板间设计往往将大露台设计为入户花园、花园露台、阳光书房等。有些样板间会拆除部分墙体,联通各房间使空间显得比较开阔,获得更好的视野、采光。这些设计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潜在购买者的欲望,实现居住理想的空间模式,而在实际居家设计中往往成为“鸡肋”——户型不好利用、不具备实用价值、面积浪费、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等。相反,居室设计在空间使用中更多考虑实用性和个体差异:与室外贯通的敞开空间在实际使用中大多需要封闭,室内各楼层、各房间完全敞开也不能保证温度、隔音、安全、私密性等基本居住要求;餐厨开放可能会与烹饪习惯相左;过多的花园露台会降低使用率,投入长期维护精力;开放式书房会使家庭成员间的活动相互干扰……因此,住宅设计在保证居住舒适、满足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寻求空间处理的多样化,切忌盲目模仿样板间,而忽略了家庭的实际空间需求,从而得不偿失。
第三,居室设计不要掉进设计“风格模式”的陷阱。
样板间设计受到销售策划方向的限制,设计效果会出现向某种历史风格倾斜的表达方式。“风格”虽然是已被程式化的历史经典,然而看待风格、借用风格的手法却可以有所变化。
例如某位设计师的样板间,被解读为“白色欧式”风格。天花造型、墙面镶板等界面造型和比例关系依然保持了欧式的传统特点,造型边缘多用花线和层次丰富转折的线脚进行处理。设计在保持经典样式之余,把极简主义的手法融入其中。界面之间大面积的空白取代了复杂的填充图案,地面完整铺设单色石材,没有波打线的处理使空间更加完整连贯。整体效果少了传统欧式风格的繁复与沉重,多了现代空间的简单和轻松。同时设计色彩搭配上也一反欧式的传统,没有浓妆艳抹的强烈对比,没有金银雕饰,取而代之以弱对比为主的白色、米白、灰白。整个设计简洁清爽,符合都市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定位。
这说明,样板间设计可以摆脱单一模式化或既有风格的限定,在策划定位的方向之下,细化设计内容,实现设计效果的调整。同时这个例子也说明住宅更要根据居住者各自的要求、喜好进行设计,避免简单模仿,盲目追求时髦样板间的风格和程式化设计套路,真正从居住个体角度出发,体现个人兴趣、审美、生活方式和个性化主张,摆脱风格模式化的设计,从而找出最合适居住者的设计定位。
第四,照明设计、材料设计的适用原则。
样板间会选择自然采光最好的户型,在灯光照明上也以照明效果为首要目的,尽量呈现温馨柔和的效果,让人深受感染,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而住宅设计的采光和照明设计情况不同,设计时不会像样板间那样以丰富的层次和照明效果作为首要目的,而会在更多考虑照明功效和长期能耗的同时兼顾照明效果。设计可以更多利用台灯、落地灯等灵活可变的灯具,起到辅助照明效果,营造更加亲切温馨的居室效果。另外,样板间照明主要考虑日间展示效果,而居家照明设计的目的要兼顾设计效果和夜晚使用的现实情况,细微的不同也需要设计上的精心考虑。
此外,板样间以展示促销为目的,为保证样板房的整体视觉效果,往往不需考虑装修成本,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是力求尽善尽美,不惜重金,使人产生身处星级酒店或豪宅之中的感受,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而普通住宅在设计时更应体现个性化。个性化不只是视觉上的效果,更是实实在在的个体生活差异的再现和美化,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居住习惯、个性喜好选择装饰材料。与其他消费品一样,“最贵的未必最好的”,装修选材创新不但可以大幅降低整体装饰造价,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意外效果和创意,体现居住者独特的审美品味和生活情趣。
第五,家具陈设最终反映设计效果,需要重点考虑。
如果样板间的陈设设计是浓缩生活情景的诗篇,那居室设计就是一部生活的纪实文学,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对接是住宅设计的最大挑战。经验较少的设计师和盲目的消费者不能想象家具陈设后的效果,不能区别看待一些只为营造气氛但并不适合居家使用的家具陈设。
家具陈设在样板间设计中,依然首先重视效果,重视把设计目的或空间定位未尽之意,通过软性装饰手段得到更进一步发挥。空间、界面设计相对简单的样板间在家具陈设部分更会多花心思。如某楼盘的样板间,陈设用了大量中式现代元素,屏风、书画、池塘、地席坐塌,好不惬意,一派现代城市内的文人生活缩影。这些陈设要素如果放在别墅大宅可另当别论,而在百十平米的普通公寓住宅中,这些陈设只能观赏,做片刻幽梦。对于普通住宅的设计,要考虑放置很多家居必备的设施设备。笔者经常看到样板间入户花园的舒适座椅被实际居家的洗衣机、燃气管表、热水器等杂陈设施替代——样板间中的花园门面变成了现实的杂物间。对原有建筑空间的位置、朝向、视线、设备管线等进行实际的考虑和设计改造,在设备与陈设美化的协调上做文章,才能使住宅设计接受实际和理想的双重考验,这也是住宅设计的重点之一。
第六,样板间和居室设计中的尺寸差异。
样板间设计的空间尺寸和家具尺寸不会过多关注实际使用情况,更多关注展示效果。有些样板间,家具都被设计成“小号”,目的是使房间产生更宽敞的错觉,便于展示效果,更利于销售。另外,即使家具尺寸没有缩水,也会减少家具数量,最典型的是缺少衣柜、储物柜和单独的储物空间、伺服空间或设施。如果居室住宅设计不考虑这些细节问题,将会带来使用不便,甚至不舒适、不安全的长期隐患,并且在居住后很难改变,造成长期甚至“终身遗憾”。
住宅商品化使室内装修成为家庭重要消费之一,消费的不只钱财、时间、精力,同时也在消费设计。装修的整个过程就是在消费某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如果说购买住宅进行装修获得了更多可以享受的物质,那么设计、观念的消费将会影响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住宅室内设计就是生活方式的设计。
总之,样板间和居住公寓或住宅的设计,看似都是住宅,但是在设计定位、设计方向和具体设计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自住住宅设计盲目模仿样板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样板间设计如果能在追求时尚效果之外适当考虑实际功用,会更能吸引消费者,在满足理想居住条件的同时与更真实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便于销售。自住住宅设计也可借鉴样板间多变的设计创意,结合自身使用特点,在满足居住舒适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