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钟 郑晓丹 纪晴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厦门361008)
医学高职院校口腔护理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
陈钟 郑晓丹 纪晴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厦门361008)
导致口腔护理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偏差的根本原因是现行课程已经不适应临床需求,因此,需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努力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口腔护理人才。
口腔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全面适应口腔临床工作的毕业生。我校培养的口腔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口腔科以及口腔诊所等单位工作。随着毕业生进入临床工作,医院和诊所方面对我校的口腔护理教学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例如,专业实训的内容与临床岗位任务有差距,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不恰当,校内教学与临床实习间存在脱节现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等。导致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偏差的根本原因是现行课程已经不适应临床需求,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迅速地与临床工作接轨,达到学习与岗位“零距离”接轨。
现有的口腔高等护理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课程结构是以培养口腔医生的方式培养口腔护士,基础医学课比重偏大,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对护理专业的需要;其次,口腔护理教学缺乏口腔专业的特点;再次,实训课学时不够,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不够纯熟。再次,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所占比例太少,以专业知识传授取代了专业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缺乏作为一名合格护士必备的素质。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如下。
(一)课程注重整体优化,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口腔专科特色划分教学模块
对必修课进行重组,以公民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和职业能力模块为框架,降低基础医学课的比重,对普通医学和护理知识的掌握强调“必需,够用”。选修课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包括职业素质和职业拓展模块,任选课包括人文素质和职业拓展模块,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辅修模块中,口腔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对口腔护理技能的掌握,对于口腔医学知识、理论和技能强调重点突破。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应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在配置有先进多媒体互动系统的口腔临床模拟实训室及口腔临床实训室教学,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理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避免教与练分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量参与,可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身上,及时观察、纠正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增加了实训课的比重,而且优化了技能训练的效果。
其次,在高等口腔护理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过程中,应考虑让学生早期接触和进入临床。可以采取三段式教学实践:第一阶段是学生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就开始进入医院进行基础护理技术见习,第四学期进行临床护理见习,组织学生利用课间见习、教学实习等方式,通过交流技巧应用、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体检等密切接触临床,帮助学生在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护理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进入口腔辅修课的学习,每周末安排学生进入口腔门诊见习,使学生认识到口腔护理专业相对于普通护理的特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阶段是教学实习。
(三)以口腔“四手操作”技术为主线,以“角色替换”为手段,“订单式”培养适合临床需要的口腔护理人才
以口腔“四手操作”技术为主线 在当代牙科服务中,“四手操作”被认为是一种现代化的操作和管理系统。“四手操作”可以缩短就诊时间,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提高诊治效率,有效地控制交叉感染。“四手操作”要求口腔护士具备娴熟的口腔护理技术,能与医生默契配合。目前,国内多数口腔专科医院已开展口腔“四手操作”护理,但“四手操作”配合水平尚参差不齐。我们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四手操作”理念,综合口腔疾病治疗程序,根据岗位需求,自编了《口腔护理学实训指导》,将“四手操作”技术融入实训教学中。实训项目按术前护理(护理评估、患者准备、用物准备、椅位防护);术中护理(椅位和灯光调节、器械传递及交换、患者护理);术后护理(患者护理、用物整理、椅位消毒、患者健康指导)三部分进行教学;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技能掌握为目标,将学生操作练习、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师示教及指导、临床见习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授课。通过反复进行口腔“四手操作”练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器械使用及维护、器械的传递及交换、吸唾器的使用、感染的防护及健康指导等技能。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效。
以“角色扮演”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场景。在实训练习中,学生每3人为1组,分别轮流扮演患者、医生、护士三种角色进行实训操作。扮演护士的学生依据开展护理工作所需的人员准备和用物准备,完成治疗过程中的体位调节、器械传递、术野清晰等任务,掌握口腔护理的特点及方法,熟练口腔四手技术、护理流程等。教师从旁加以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操作前的着装、物品准备,操作时的面部表情、言谈举止,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动作规范、及时观察了解病情等。扮演医生的学生按照治疗步骤进行配合,体会“四手操作”过程中医生的感受,熟悉医生的诊治过程及操作步骤,培养学生做到想医生所想,更好地完成“四手操作”任务。在实训中,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模式,使每一名学生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病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对护士的要求以及每一项操作给病人带来的感受,使学生有机会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看待、处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心理的观察,促使学生从病人的观点出发,理解病人的实际心理需要,从而产生同情和共鸣。
(四)提高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所占比例
建设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教学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们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教学。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又要求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及良好的服务态度。
改变教学方式,将“护德教育”列入口腔护理学培养重点 传统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性过强,教学方法单一,常常是灌输式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反映护理工作的道德要求;在教学组织方面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往往道德教育课一讲完,职业道德教育就结束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因此,应将护德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将学生的护理礼仪训练融入实训教学,包括学生的仪表仪容修饰、坐立行走姿态、接待礼仪、电话礼仪等方面,可设计各种情景剧,让学生自扮病人,交换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学生将规范的礼仪服务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道德观念,达到“慎独”的境界。
重视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可在课内模拟各种病人及角色转换的场景,给学生机会体会病人的心情,使其接受高难度的有效沟通的挑战。通过对话和交流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良好的愿望、美好的心灵、热情的态度、诚挚的关心等内在品质都在护理行为中得到体现,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重视岗前教育,强化护德培育 可聘请口腔医院优秀护士对学生进行岗前教育,介绍医院口腔护理工作的概况及前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对护士的素质要求。可召开护理优秀事迹宣传报告会,请优秀护士进行经验交流,探讨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可通过岗前教育,激发学生对口腔护理工作的热情和愿望,巩固其专业思想,增强其荣誉感,加强其工作责任心,使其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进入临床工作。
[1]袁俐,濮海慧,陈玉华.浅论高职护理专业校本课程中的职业导向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51-52.
[2]毕清泉,李惠萍.高等护理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03,2(1):62-63.
[3]陈玲.探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护理专业课程改革[J].现代护理,2006,12(15):1463-1464.
[4]陈宏丽.从四手操作的临床现状谈口腔护士的培养[J].中外医疗,2009,28(35):185-186.
[5]孙云霞,傅增智.从默会知识论视角透视实习护生的护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140-141.
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34-0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口腔护理人才》(课题编号:FJCGGJ11-025)的部分成果
陈钟(1975—),女,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学。
郑晓丹(1983—),女,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口腔内科护理学。
纪晴(1963—),女,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口腔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