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多媒体专业艺术设计意识培养研究

2012-01-29 06:30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专业

王 菊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多媒体作品的产生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结果,优秀作品的诞生既离不开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也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可以说作品是二者完美结合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表现手段的变革和信息传达方式上的变化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需求决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只有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有发展前途。多媒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多媒体产业,而多媒体产业一般涉及多媒体动画、游戏制作、软件开发、电子出版、手机内容等领域,所需人才的知识构成除了基本的人文素质、外文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和艺术设计能力。因为无论是平面作品还是影视或动画,艺术设计都是必要而不可替代的。

设计在作品的诞生过程中无处不在。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是“做工作之前预先设定的方法和图样”。设计理念是作品的灵魂,好的作品离不开新锐的创意和丰富的内涵,需要艺术素养和先进的理念支持。设计是灵魂的表现,技术是实现设计作品躯体的手段,二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设计的技术实现问题。“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设计师个人的意识形态、知识积累和创造力、想象力在决定设计优劣方面至关重要。所以,对于多媒体专业教学而言,艺术设计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高职多媒体专业艺术设计意识教育的现状

不同院校间多媒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更偏重于技术,主要定位在多媒体技术(或系统)应用与开发方面,而图形图像制作等专业则偏重于实用艺术,对于理念及创造力的培养不足。除了培养定位上的不同,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生源素质先天不足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初中毕业生,经过专业美术训练的学生不多,即使有参加过美术班培训的学生,接触的也都是素描、水粉等基础。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真正接触设计的寥寥无几。这种先天不足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存在很大的影响,给课程教学增加了难度,对课程设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我校为例,由于生源主要以初中生为主,在进行相关专业招生时,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没有进行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设计,而且文化基础与普高学生存在差距,无论艺术素养,还是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这些客观原因使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意识培养上存在相当的难度。

课程体系后天失养 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多媒体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更为关注的是计算机技术的训练与培养,侧重“工具型”人才培养。在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下,在课程设计上缺乏设计意识培养,软件技术类课程比例过大,比如,同样是矢量图软件,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的功能操作区别都不大,三个软件可以进行整合,压缩为一门课程。应增加设计基础课,如设计概论、色彩设计、版式设计等,增加设计理论课如世界设计史等课程的比重,增加文化养分的输入,了解学习世界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应逐步合并相似的软件类课程,专业课教学应充分体现开门办学、设计与社会挂钩、课堂设计与企业的具体设计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专业环境氛围建设不足 形成良好的专业设计氛围对学生设计理念的培养及创造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不可轻视,远到 “孟母三迁”,近到我们的邻邦俄罗斯在艺术上的成功经验,都一再证明环境氛围对于个人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不是单一能力或复合能力,而是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创造力的产生离不开以下几点的相互配合: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心理学家Amabile对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更加细化明确的研究,认为主要有社会环境、动机取向、评价期望、评价效应、任务约束、创造机遇、对创造行为的奖励等。由此可见,专业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要。俄罗斯作为艺术大国,在艺术上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影响,与其成熟的艺术环境氛围是分不开的。俄罗斯艺术素养教育自成体系,是全方位、全民参与的立体式教育。由于政府对艺术的重视,不仅俄罗斯各级院校都开设有各种各样的艺术素养教育课程,学生还可以免费使用种类繁多的公共博物馆资源。“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专业环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沉淀,需逐步建成系统成熟的艺术设计意识教育体系。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讲座和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参观各种设计展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等方式增加学生受教育的机会。专业图书资源不足,可以通过扩充专业图书资源等方式加强专业影响。

设计意识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探索

(一)构建渗透性教育模式

构建渗透性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艺术设计意识培养具有主导性作用。设计意识的养成仅仅依靠教师是不够的,就像很多人学习英语十几年,真正需要对话的时候却说不出来,但是同样的人到了英语国家待上一两年之后,英语就说得很流利了。所以,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环境氛围会使教学目的的实现事半功倍,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应更重视给学生提供环境氛围,而不仅仅是从教师入手。

首先,无论平面作品,还是影视,在创作过程中都离不开设计。我们的学生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首先要掌握丰富系统的设计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第一,设计的作品要表现出独创性。与其他实践性工作不同的是,作品要体现出作者的思想,突出独创性,反对老套。这就要求进行独创性或个性的培养。体现个性的知识积累、审美自由活动和大量的艺术欣赏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合适途径。

第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作品创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多问、多参与项目。

第三,要有表现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再好的创意,再精彩的设计,缺乏精湛的技术支持,就如同镜花水月,纸上谈兵。技术虽非终极追求,却是实现目标的必经途径。表现能力培养属于实现理想手段的培养,如软件应用、相关表现技法等。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表现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而独创性和想象力则需要大量知识积累与想象力的激发来完成。渗透性教育是把相关理念渗透到学生喜欢的各门课程和他们热心参加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有意识地获得其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学生在具有浓厚兴趣和乐趣的状态下接受教育,自然会兴致很高,也很容易无意识地接受设计氛围的渗透,从而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

其次,形成专业氛围需要有目标、有计划地逐步实现。

好专业氛围的形成需要时间的打磨,理念的培养不是通过速成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积淀,需要做好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准备。比如,对学生的项目作业进行展览,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利用舆论的影响力激励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专业影响力,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氛围。

再次,建立有影响的专业研究社团,并有意识地提高专业研究社团的地位,为专业工作室提供宣传条件,树立模范,使相关专业工作室成为相关专业学生的目标,以此方式深化专业影响力,可实现理念培养的潜移默化。

最后,可以及时给学生提供国内外相关专业比赛信息,鼓励学生参加,对获奖学生要不遗余力地宣传并予以表彰,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广播、海报等媒体为专业氛围造势。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条件,比如图书及相关工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真正变成学习的主角。

(二)注重课外延伸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意识,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堂上担任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课外时间的规划,承担导向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开出相关专业书籍目录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增加对相关艺术设计方面书籍的阅读,储备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作为对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检阅。

(三)教育场地多样化

艺术设计意识的形成是将经历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贯通为一体的产物。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经验与技能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诱发学生对创造的自然需要,尊重学生的自然创造力。因此,教学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必须根据课堂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变化灵活开展。

为了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作多方面、多角度的直接知觉,丰富其内在意象,教学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感性记忆,唤起他们的感情。教育场地多样化是手段之一,不应拘泥于教室教学,可以通过参观、在图书馆上课、查资料讨论、采风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体验到的东西进行反思或思考。在很多时候,这种反思或反应会转变成新的刺激,激发新一轮创造过程,产生新作品。

(四)强化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在进行学生设计意识培养时,需要建立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学生设计能力的发展,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评价不仅仅是考核的结果 评价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也是调整教学步骤、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有利工具,应利用评价提供有利信息与指导,给学生以客观且带有鼓舞性的评价,使其产生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评价的鼓励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笔者在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会将学生的优秀作品集中拍摄,通过博客向外展示,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目标不是考试及格,而是达到优秀,会自加压力,尽自己努力做出让学生佩服的作品。

评价途径应多样化 评价不是单方面的,评价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家长、同学、自我;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除了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实现评价价值的最大化。

应采取质性评价方式 质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注重与教学活动的有机联系,是可以客观描述出来的。质性评价的常见方式有档案袋评价,即通过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资料袋的使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依据使用目的、提交对象及对学生帮助的不同,档案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美国学者比尔·约翰逊(B.Johnson)将档案袋评定分为最佳成果型、过程型和精选型几种。建立档案可以采取纸质介质,也可以建立电子档案。对于信息系的学生而言,在电脑网络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就可以采用网络方式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档案,比如,利用博客建立档案,这样既方便浏览,又可以给学生的作品一个面向公众展览的机会。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建立档案,会主动地巩固计算机相关技术基础,同学相互之间会增加交流,对学生遇到的难点,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专业氛围。

在学生艺术设计意识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教学体系中艺术类课程的比例如何合理提高、如何配置,教学应如何适应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以实践和探索。

[1]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35.

[2]宋忠元.学院的当代使命[J].新美术,1994(2).

[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37.

[4]史华红,王富玉.高校德育渗透性教育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1):87.

[5]滕守尧,聂振斌,等.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6]牛晓牧.生态式艺术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

[7]王大跟.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张伟.俄罗斯艺术素养教育的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艺术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星.云.海》
《花月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