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静静 陈友山 李坤杰
(冀中职业学院 河北 定州 073000)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深刻影响了各学科的教学方式。
高职英语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必备工具,应与网络新技术紧密整合,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做贡献。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在2010年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一项重大目标。其中,着重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强调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总结,我们试图通过网络新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满足个体差异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角色,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和指挥学生学习,协调学生之间的智力交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爱好以及自学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网络新技术是指国际互联网、校园网以及借助网络平台的聊天工具、微博、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库、电子信箱、博客、BBS等,还有投影仪。个体差异指学生在知识层次、认知能力、学习习惯、情感因素、职业取向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出现下滑,我院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学生来源复杂,不仅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还有不少美术特长生。首先,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高职学生文化课成绩比较差,英语则更为突出;他们的英语基本停留在初中水平。其次,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课学习信心不足,主要是他们中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没学好;进入职业院校后心里有落差,这一点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自主学习能力差,中学阶段由于升学压力他们没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训练,也很少通过网络学习知识。最后,情感因素,据《人体工程学》教师对两个教学班进行的问卷调查,35%学生有自卑心理、23%的学生有焦虑情绪,甚至有轻微抑郁。有的学生家庭状况欠佳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担心,使他们很多人心里有了阴影;女生的焦虑更为常见。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亟需把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转变为构建一种满足个体差异的英语教学模式。
我院网络硬件、软件建设日臻完善。校园无线网已经开通,网络多媒体教室早已满足教学需要;学生都备有笔记本电脑和能上网的手机,甚至有MP4、MP5等视听设备。我院各系都建立了精品课网站和相应的学习资源库。因此,无论是学生需求,还是教学环境设备都已具备了构建英语个体差异教学模式的条件。
我们构建这一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弥补课堂授课难以满足个体要求的不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转化学生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这一思想体现了当代教育思想的趋势,即“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突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就是所谓的混合式学习模式(B-learning),它使我们“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教学效果。”③同时,也践行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以我院2010级应用艺术系两个教学班为例,教学模式融合了课堂教学和学生在网上的学习过程。
我校学生英语单科高考成绩大都在六七十分以下,而应用艺术系美术特长生的成绩更低。他们大多数人对学习英语没信心、没兴趣、没动力。他们中的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入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很差;更谈不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了。而且心理负担重,自卑、焦虑或者颓废情绪时有表现。当然,他们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年龄,记忆力好、计算机网络操作熟练、善于动手、乐于实践,但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目前,我校采用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的 《当代高职高专英语》(2009年第二版)(以下简称《英语》),教材内容涉及听说、读、写、译,信息量大;对学生而言,难度可想而知。英语是公共课,每周4课时,2010级广告和装饰设计专业各1个班,共计43人合班上课。
导学 导学内容包括介绍学科或单元知识背景,课程标准,尤其与其他相关学科或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要求、课时安排和应达到的目标。《英语》导学的课程标准由我系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现状和未来就业要求制定,明确了两学年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学习方法、情感等目标。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我们建议教师在课堂精心组织导学,以便使他们尽快适应高职英语学习环境。在正常授课过程中,这一环节可以作为学习新单元的预习由学生课后在网上进行。
重点与难点分析 主要是每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分析。这里的重点与难点是单元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即听说训练、课文阅读、语法训练、写作训练、课后练习。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环节难度有差异;同一个学生对不同的环节难度也不同。更有学生把所有环节视为难点,就是说他们的知识联结点要追溯到初中时才能构建新的知识。比如,《英语》第一册第6单元有“动词不定式”的训练,很多学生要按以下步骤才能掌握不定式的用法:“动词的分类”→“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非谓语动词的形式”。重点与难点的讲练主要在课堂,不同学生的难点弥补主要在网上。因此,在难点分析中,我们把与该难点相关的知识点和学习途径列出来,添加必要的链接,让学生登录相关网页去补充原来的知识。我们推荐了www.ewteacher.com/(英语教师网)和 www.docin.com/(豆丁网—语法专项训练)。对其中任一环节可推荐相关网页给学生。
自主学习与探究 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完成,但在开始阶段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在“重点与难点分析”环节,我们列出了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而不同的难点和相关知识点网页的链接,接下来就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自己的难点。有的难点是学生的技能问题,不可能在一个单元解决。如“听说技能”,一是建议学生坚持在线练习听说 (推荐听说练习网站http://www.rrting.com/),或者把材料下载到MP4、手机等,可随时练习。二是教师组织活动,如讲故事、短剧表演、小演讲等。这时,网络提供了不同层次、内容丰富的听说材料,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这是传统课堂难以做到的。三是提供必要的帮助。我给学生介绍了网络词典即《有道词典》,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在线阅读速度和掌握词汇的能力。
协作学习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小组成员可以链接不同的网络资源或到图书阅览室参考纸质书刊找出最佳解决方案,最后共享协作成果。自主学习与探究和协作学习可以互相促进。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和由小组协作解决。《英语》第一册第单8元的两篇课文分别介绍了两个著名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和姚明。我们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Jordan and Yao Ming?(你知道的乔丹和姚明是什么样的?)小组分头搜索两个球星的资料,协作完成一篇完整的陈述。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难点也可协作;听说训练更适宜以协作形式完成。我们也布置和学生专业相关的资料翻译练习;如英文产品说明书、广告词的翻译等,学生可以在微博中交流译文,彼此帮助。
学生困惑留言板 BBS可以用作学生的困惑留言板。学生经常问到的是某句话不会翻译或某个练习的答案自己不确定;问题可以由教师解答也可由学生解答。但教师一定要把好关,确保答案准确。在这里,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交给学生讨论解决。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情感因素产生的困惑,但如果学生不愿意公开 (即使用匿名)自己的苦恼,也可以给教师QQ留言或发 E-mail。
专题讨论 这是上一个环节的延伸,教师对留言上的问题可视情况在课堂解答或组织专题讨论、辩论。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要在课堂讨论,个别问题在线解答。如参加英语过级考试的学生提出不知道如何准备AB级考试,我们就在课堂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座。《英语》有一个单元的话题是:How to Cope with Stress?(如何处理精神压力?)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组织了课堂讨论。大家谈了自己在生活中常有的精神压力、如何解决的。教师最后归纳大家讨论的要点。
网上答疑和交流 答疑主要针对留言中的具体问题,如果是普遍问题就在课堂处理或专题讨论。交流可以是在线的实时交谈,也可以通过QQ留言和E-mail。如果是学习情绪问题或难于简短回答的问题,就用后一种方式。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认为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该模式的学习提高了效率,使他们个体差异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英语成绩和学习兴趣;养成了利用网络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博客、E-mail、QQ等工具的使用使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但在应用该模式过程中,也有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1)重视学生利用网络新技术的过程,尤其开始阶段不能放任自流。有的学生对网络资源随意复制粘贴,而没有经过思考,自然就没有成效。(2)应当及时对学生自主学习给予评价,我们将其在各环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以激励他们认真对待网络学习。(3)不能过分依赖网络。由于学生自制力差,不少人在网络学习时听歌、玩游戏、闲聊等。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及时检查。(4)教学资源要经常更新。每学期要有2~3次更新,如果教师发现了对学生有帮助的网页要及时更新,发现了精彩的多媒体素材也要及时添加。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注释:
①胡帅:《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第 12期,第2886-2889页
②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12期,第6-11页
③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