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凤琴 张婷婷
(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1300)
目前,我院工科专业教学中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教学。教师在讲授机械制图课程时,仅局限于手工绘图技能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及空间形体投影图的表达能力,授课学时为60学时。课程结束后,进行一周的齿轮减速器机械制图测绘实训,采用手工作图,基本上只能完成减速器零件图的绘制,效果较差。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中,以机械制图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快速准确地绘图能力,授课学时45学时。
1.机械制图教学课课时少,基本投影及作图原理知识作为学期末重点考核的内容,占去了部分课堂练习的学时。这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不能深入展开,学生对识图及零件图的绘制感到吃力,学习兴趣下降,教学目标很难达成。
2.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与课内外练习和测绘实训中,没有把计算机绘图软件作为绘图工具使用,学生只采用手工作图,效率低,练习量少。学生没有时间通过实践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巩固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达不到读图及画图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导致后续的机械基础及专业课的学习也受到了影响。
3.在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中,会重复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导致课时浪费。
4.大部分学生只是对计算机绘图课程感兴趣,但对机械制图学习有畏难情绪,制图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导致计算机绘图课程的学习也出现困难,难以达到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存在三种模式:分离式、叠加式和融合式。目前,我院采用的是分离式教学模式,效果不甚满意。大多数同类职业院校工程图教材应用叠加式教学模式,即对两门课程进行简单的叠加,但实质上还是分离式教学,是计算机绘图引入机械制图课程的初级阶段,效果有待提高。部分高职院校采用融合式教学模式,将两门课程进行有效融合,用少量学时培养学生手工制图的能力,在后续大部分课程的教学中,把计算机绘图与传统机械制图内容结合讲授并共同练习。逐步在各知识单元中强化计算机绘图的作用,减弱手工绘图比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逐步探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讲授机械制图时,只训练学生手工绘图的能力,实践少,效率低,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得不到有效锻炼,使学生对课程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学习。而对于计算机绘图课程来说机械制图是基础,学生必须具备识图制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才能绘制出符合要求的机械图样。为避免两门课程单独授课形成的诸多弊端,有必要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这也符合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上述缺陷,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还可以加强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提高以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真正满足现代机械制图行业实际需求的学生。
两门课程整合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多样化,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可以使用CAD三维软件创建一些三维模型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型,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空间思维能力。
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结合学生就业岗位和企业工程实际,重新分配教学学时、调整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并以计算机绘图软件作为绘图工具,将测绘实训作为项目载体融入课程的教学之中,重组优化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整合之后的课程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从而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手工绘图能力,同时,熟练掌握运用CAD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具备测绘零件的能力,并且能够运用视图的表达方法,正确地绘制零件图,能够正确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
教学内容改革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将两门课程的内容简单地叠加,而是要重组开发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将计算机绘图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强化运用CAD绘图软件进行教学和练习。比如,轴测图的画法可简单讲解,重点放在三维软件的应用及三维造型设计内容上,使课程教学内容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从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组织、精选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机械制图课程中投影理论、组合体视图画法等模块的难度,同时,增加读图、测绘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使教学内容反映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以及技术改造相适应。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整合之后的课程,既有制图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绘图实践,单纯的理论考试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要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其中,过程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对手工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参与度及完成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理论笔试和上机技能考核。
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把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学生的认识、学习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好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学习与就业的衔接。比如,每届技能大赛,对于学院机电、数控等大多工科专业而言,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基本上只有制图这门课程,所以,比赛项目通常也定为测绘、计算机绘图等,这样可以结合学生相应就业岗位确定比赛项目,将职业素养也列入比赛的评分标准中。
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授课 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要求,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逐步建立各种难度组合体的三维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将建好的各种零件的三维模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到三维模型投影成三视图的全过程,使得在传统教学中组合体视图的识图和绘制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同时,该部分的教学课时也得以缩减。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和CAD绘图软件将螺纹的加工、零部件的装配等过程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养,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有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授课时引入计算机绘图软件制作的三维模型,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同时,课堂联系实际,使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学效果良好,如利用教室作为三面投影体系,引导学生分析想象出三面投影的形成、方位关系、大小对应关系等。在讲投影法及基本体的投影时,可随时利用身边的实物如粉笔盒、水杯等,以具体直观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死板的描述形象化。丰富课堂板书,不仅使学生更加明确画图的要求,也使得板书更加色彩缤纷,从视觉上更吸引人。如投影规律这部分内容,利用不同的颜色,体现出不同的点、线、面在三面投影中的对应关系;在讲授螺纹或齿轮的画法时,用不同色彩表达不同的线型,以明显区分不同线型的具体应用。学生对计算机绘图兴趣较大,大部分训练以及测绘实训应安排在机房上课,要求学生每次自主运用所学命令绘制一幅较完整的机械图样,让学生具有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以计算机绘图软件为工具,绘图内容不局限于机械图样,在平时的练习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可增加电气电路图,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家居家装图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绘图软件作为一种设计工具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整合,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获得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还能启发学生获得学习使用工具软件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持续及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课程的改革会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杨军.浅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有机融合[J].科技信息,2009(32):588.
[2]王小政.谈机械制图与 CAD绘图的模块化整合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0(4):133-134.
[3]王娇.浅谈高职高专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学[J].科技信息,2009(35):265.
[4]苏亚辉.关于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5):91-92.
[5]尤惠媛,王定保.机械制图与 Auto CAD 融合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6]高巍.基于三维CAD平台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46-147.
□有话职说
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霍勒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