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麻 京豫 李兴渊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二区,郑州450008)
中医心病学科内涵与外延的探讨
李明麻 京豫 李兴渊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二区,郑州450008)
根据中医内科血病学科发展规划以及研究任务,提出了学科建设内涵与外延内容,规范学科内中医名词术语,准确心病学科、心病及心病学科研究对象等概念,开拓心病学科外延,其在医学分类、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都不断完善和增加,吸收多学科技术和进展,使中医心病学科规范、持续的发展。
中医心病学科;内涵;外延
学科建设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基础。学科建设的本质是学术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培养和开发学术研究人员的能力,使学术研究活动获得最大的效值。搞好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开展学科内涵和外延界定的研究,该项研究对于指导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心病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心血管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心衰协作分组组长单位、国家药监局心血管临床药理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医心病网络组长单位。为促进学科更好地发展,在多年的学科建设工作中,我们努力学习,不断钻研,对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并融汇于实际工作之中,使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内涵与外延属于哲学逻辑概念。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指一个概念所确指对象的范围[1]。中医心病学科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关系到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问题。中医药学的形成及发展历经数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各个流派的思想贯穿其中,加之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以及受少数民族医学、外来医学的影响,使得中医药名词术语不尽一致,对于中医药学科建设极为不利[2]。因此,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工作是中医药现代化以及中医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是需要多方面参与和支持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中医名词术语规范,才能规范学科的建设,准确把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否则不利于学科的有序发展。
对中医心病学科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是十分复杂的课题,不是一两个人、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需要通过众多专家的讨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探讨、通过对目前学科发展的现状的总结,才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我院心病学科坚持从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中医心病学科内涵和外延的进行研究,主要包括:①理论联系实际,准确理解“内涵”和“外延”的概念;②系统整理相关文献关于心系病证种类、分类方法、治疗方法;③在学科内开展讨论;④与协作共建单位学科带头人共同研讨。
中医心病学科是内科临床三级学科,中医心病学科是中医学中专门研究心与血脉相关病证的临床学科。其研究以心脏为中心,以心主血脉、心主神明为理论基点,联系心之外窍、外合,涵盖心、心包络、小肠及相关脏腑、经络、舌、脉的临床病证及其辨证论治等内容。研究心与血脉疾病的概念、发病、病因、病机、分类、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等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
其基本内涵是明确的,它是运用中医药理论阐述心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揭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心系病证的辨证论治特点,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科理论体系研究的延续和深化。
中医心病学的心是指中医概念的心,其包括的范围不单单是西医的心血管疾病,更包括与中医概念的心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具体来说心病有3个内涵:一是与“心主血脉”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二是与“心主神明”功能有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高级神经系统病变及精神疾病;三是心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疾病。“心者,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心的功能失调会诱发其他脏腑疾病,包括某些口腔病、泌尿生殖系病变等。
中医心病学科属内科临床三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心脏病患者。研究内容可以分为:①研究心血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护能力;②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③研究心血管系统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④研究各种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康复。
4 中医心病学科的外延
4.1 医学分类从目前对医学的分类来讲,中医心病学科的核心是服务临床医疗,重点研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然而疾病的复杂性及医疗成本的增高,使得目前医学研究方向更多的着眼于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心系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则是心病学科的重要外延。预防医学是现代心脏病学最具发展潜力的内容,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医注重未病先防,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完全符合预防医学的思想[3]。中医药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应有深入研究和较大的发展。随着心系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康复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心肌梗死后的康复治疗愈来愈受西方医学界的重视,而且,中医传统康复方法,有着现代康复医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也是中医心病科学急需扩大的外延部分。
其他包含一些边缘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如络病学、心身医学、心脏内分泌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临床流行病学、中医特色心脏介入疗法等。
4.2 治疗方法从治疗方法来讲,中医心病学科主要以中医、中药手段防治心系疾病,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针灸拔罐、药物外治等传统中医方法一直未被心病科所重视,理应作为其基本内涵。我院积极开展中医外治法治疗心系疾病的研究,尤其是心衰、心悸、胸痹3个优势病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并制定了标准化的诊疗规范,使得中医特色更加突出。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心系疾病的特点,不可避免地要吸收、使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方法,如我院开展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双源CT、OCT、超声心动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我院心病的诊疗水平与西医院同步。因此,加强中医心病学科内涵建设,除应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努力发掘各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和传统治疗经验,以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外,同时还要扩大其外延研究,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有效、先进的其他治疗手段和方法,为临床服务。
4.3 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来讲,以往心病科的研究对象多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心病科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研究人群范围的扩大,一方面年轻人群患心系疾病比例增加,高能量饮食、生活压力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使得冠心病等疾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同时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公民平均寿命的增加,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使得老龄心系疾病患者比例增加,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人,心病学科与老年病学科互相融合。因此,中医心病学科从研究对象来说,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个体化治疗,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样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综上所述,中医心病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涵盖了很广阔的医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秉承与发扬传统中医的同时,应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如系统生物学、病理生理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循证医学、医学流行病学等。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对中医心病学科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与实践,做到目标明确,规范、有效、持续的发展。使这一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防治方向的学科,成为理论体系完善,学科成员优秀,在中西医学术界均能具有优势的学科。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815-1169.
[2]朱文锋.论中医症状的规范研究[J].中医杂志,2005,46(9):649-651.
[3]朱美香.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13(10):73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06
1672-2779(2012)-05-0010-02
:韩世辉
201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