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富广
平和克拉克瓷的旅游化生存探讨
周富广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福建 漳州 363000)
实施科学的旅游开发是保护与传承克拉克瓷技艺的一种有效途径。政府应该重视与积极引导,编制旅游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与相应的非物质文化景观体系,营造克拉克瓷体验环境,加强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加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宣传教育,以实现旅游开发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拉克瓷;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十个类别。随着全球化与现代社会的的加剧,如何有效保护与传承“非遗”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从世界“非遗”保护、传承的实践探索来看,主要有4种模式:一是政府供养(或补贴传承人)模式,二是教育传承模式,三是原生态保护模式,四是旅游模式。[1]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其天生就有旅游的“烙印”,可开发成供游客游览、体验、学习与购买的旅游产品。相比较其他模式,旅游化生存模式具有成本低、可行性强、影响面广等优势。首先,“非遗”保护与生存无法脱离时代特征,需要根据时代所提供的客观基础,寻找它在当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为它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旅游作为现代一种生活方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旅游开发正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模式。通过旅游开发,“非遗”所在地摆脱了贫困,文化得到传承,很多民间艺人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地位也得到尊重。虽然旅游开发初期需要投入较大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环境等改造,但从长远来看,与政府供养等模式相比,旅游化生存模式具有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特点。
漳州窑制瓷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类),其窑址分布于平和、漳浦、南靖、云霄、诏安、华安等县,以平和的南胜、五寨地区窑址最为集中和具代表性。克拉克瓷一般专指平和县诸窑明末清初生产的外销青花瓷,国内收藏罕见。窑址由于地处九龙江支流上游,临溪依山而建,生产出的瓷器通过当年中国第一港的漳州月港远销世界各地,将中国的东方文明的瓷器文化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克拉克瓷文化技术承上启下并在海外广为传播。[2]明代古沉船“南澳I号”打捞出水大量青花瓷器,被专家鉴定为产自福建省漳州市的“克拉克瓷”,有力地证明了古代漳州港口在世界的影响力。漳州积极参与泉州、广州捆绑申请“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漳州窑平和克拉克瓷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平和旅游的另一热点,克拉克瓷研究基地日益受到游客的热烈追捧,前往参观手工制胚、瓷器制作欣赏复原瓷器的游客激增,曾经十天就迎来了三千多人。但是,当前许多“非遗”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与环境,失去了受众基础,如何让克拉克瓷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时代,这也是克拉克瓷传统工艺在传承与保护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3]克拉克瓷生产工艺要保存与传承,旅游模式是种有效的途径之一。事实上,目前平和克拉克瓷制作工艺“复活”了,却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五寨乡只有少之又少的一两人,至于熟悉并能操作克拉克瓷传统工艺的本地人,更是为零。而要选择教育传承与原生态保护模式,受市场经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更是缺少生存土壤和环境,试图将具有400多年的制瓷工艺从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抽离出来加以保护和保存,划定一块区域将其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可能性极小。
随着“南澳I号”古沉船里打捞出水的平和窑青花瓷引起轰动,为满足广大游客寻宝探密,追寻克拉克瓷踪迹的好奇心,平和旅游服务中心特别针对游客需求精心设计了一日游、二日游等多条旅游路线。这些旅游路线涵盖了克拉克瓷古窑址:五寨洞口陂沟窑、花仔楼窑、田坑窑、大垅窑、二垅窑等,游客可在这里感受昔日十里烟窑的繁华;在平和宝桥克拉克瓷研究基地,游客可欣赏到失传了400多年的克拉克瓷传统工艺成功“复活”全过程,还可欣赏到老工艺师的精彩技艺,亲手参与试制环节;平和博物馆游客在此可观赏到精美的克拉克瓷大的展品。平和克拉克瓷相关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追捧,逐渐成了新的旅游热点。
调查表明,克拉克瓷的旅游产品主要为观光旅游与文化旅游产品,前往的游客以对陶瓷感兴趣的散客、学者专家为主,团体游规模很少。目前克拉克瓷研究基地景区的旅游产品仍然具有浅层次开发的特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识淡薄。
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4]可以判定目前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的旅游开发正处于生命周期的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的初期。旅游者的人数逐渐增多,景区逐渐被认知,吸引当地居民开始专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易设施。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让景区快速走出参与阶段,进入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即修建基础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营销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与知名度,注重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
1.旅游目标市场定位
客源市场是景区发展的根本。克拉克瓷走旅游化生存道路,首要问题就是其目标市场在哪。当前前往基地、窑址参观的还是以专家、学者和感兴趣的少许游客为主,包括日本等外国学者。在确定目标市场过程中,克拉克瓷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影响力,还要考虑景德镇瓷、德化白瓷等同种类型景区,以及平和三平寺、南靖土楼等不同类型景区的竞争关系。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市场也是一个区域性的旅游市场,平和及其漳州其他县市为其一级市场,厦门、泉州、龙岩、汕头为其二级市场,福建其他地市、江西、浙江等周边地区为其机会市场。国际市场仍将是日本、荷兰、德国等对克拉克瓷感兴趣的专家与学者。
2.解决投资开发主体
目前我国很多景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运作模式,即景区管委会既是该景区的管理者,又是该景区的开发商,这种模式虽流行但也是进一步限制景区发展的瓶颈之一。从各地旅游开发的实践看,旅游景区开发的出路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5]平和克拉克瓷景区旅游开发中同样需要解决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需要引入外来开发主体,将景区推向市场。国家相关法规以及《福建省旅游条例》为此提供了法律依据。《福建省旅游条例》第10条规定:“国家所有的旅游资源的经营权,可以依法有偿出让给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但应当通过拍卖、招标或者协议的方式进行,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因而,平和克拉克瓷景区完全可以根据《福建省旅游条例》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合理确定旅游投资开发主体。
3.旅游要素体系配套
旅游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传统六要素,当前前往宝桥村的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交通比较便捷,但前往南胜、五寨等窑址交通落后。此外,餐饮、购物、娱乐、体验环境等其他旅游要素体系不够完善,函待解决。尤其是在以后的旅游产品开发,需将浅层次参观向深层次体验引导,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文化、民俗、环境等深层次旅游要素需要开发。
4.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景区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克拉克瓷旅游一开始就要站在区域旅游合作的高度进行开发与营销,共同做大市场基础、扩大影响力与提高参与度。参观窑址、观赏瓷器以及欣赏制作工艺,这些都是静态的观光旅游产品,线路只能设计成一日游。平和县目前已计划将克拉克瓷古窑址与平和自然风光结合,让游客既享受大自然风光,又品鉴克拉克瓷文化。面临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状况,克拉克瓷与附近的三平寺、琯溪蜜柚果园、白芽奇兰茶园联合开发多日游线路,以求市场、基础设施、品牌、信息、促销等共享。从大的区域,还可考虑与漳州、厦门、龙岩甚至德化白瓷、粤东等区域合作。
5.社区参与问题
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并从中受益,是克拉克瓷旅游化生存模式成功的根本保证。一方面,经济收入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居民参加旅游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旅游也能提高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将更加热衷。而旅游促进“非遗”保护的综合效益也会增强地方政府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旅游使“非遗”的主体认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豪感,从而会更自觉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6]只要居民参与并能从中获益,克拉克瓷生产工艺自然能得到保护与传承,克拉克瓷地位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1.政府重视与积极主导,编制克拉克瓷旅游规划。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按照规划层次可以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依据。平和县政府应积极主导,通过公开招标编制克拉克瓷旅游开发规划。旅游规划将对克拉克瓷景区从目标体系、资源分析与评价、市场定位与形象设计、空间布局、产品与线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与具体安排。编制旅游规划避免由于行政区划或部门的分割而造成克拉克瓷管理体制上的分割,把各地区利益与区域大局利益统一起来。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并严格执行,避免保护、利用过程的随意性。
2.引入市场机制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旅游环境。作为展示漳州、平和形象的一张新名片,克拉克瓷的重生与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克拉克瓷要进行旅游开发,交通、水电、通信以及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建议成立专门的机构(如漳州克拉克瓷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解决旅游设施建设和克拉克瓷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并帮助推介产品,塑造景区形象。为支持基地的发展,漳州市、县、镇三级拨出专款建设了基地连接省道的水泥路。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出让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弥补财政投入不足,确保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7]
3.建设相应的非物质文化景观体系,营造克拉克瓷体验环境。当前要进行旅游开发,平和县乃至漳州市相关部门需要在克拉克瓷旅游体验环境营造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可建设闽南克拉克瓷景观园,设计按照闽南建筑的风貌进行建设,包括接待区、展览区、制作表演区、培训区、研发区和附属部分等。其中制作表演区建成后将用于开展克拉克瓷工艺现场制作表演,也作为提供游客即兴参与烧制克拉克瓷活动的场所。体验环境与空间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和谐结合;二是历史与时尚相融合;三是静和动的结合;四是可观、可视、可听与可参与性结合;五是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例如制作、影视、表演、活动等)。[8]
4.加强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认知,离不开解说系统。目前接待游客给游客讲解的主要是平和县博物馆馆长杨征,以及克拉克瓷研究基地负责人林俊等人,还未培养专门的讲解员。除此之外,克拉克瓷景区目前还没有精准的游览图,方向标识牌、服务标识牌、忠告牌示、景点游览图及景点牌示是克拉克瓷旅游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完善的景区解说系统能够很好地向游客展示景区的个性、特色、价值与魅力,提高游客的认识能力与体验质量,从而实现景区开发的价值。克拉克瓷景区在构建解说系统中,要考虑游客构成的多样性并具有一定超前性,解说系统具有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待条件合适,还可以进一步建立电子导游解说系统。
5.加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宣传教育。旅游是一把“双刃剑”,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也有弊。一方面,旅游开发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旅游是民族地区展示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舞台。另一方面,由于开发不当,很多地方存在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极影响。[9]要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克拉克瓷工艺,还要做好保护教育宣传工作。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与尊重克拉克瓷的意识,积极参与保护克拉克瓷的活动;加强对政府主管人员的教育,提高旅游开发对克拉克瓷技艺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对旅游开发商的教育,强调“非遗”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培养他们旅游开发中文化保护的意识;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宣传,提高游客对克拉克瓷的认识与保护意识,尊重克拉克瓷的文化、经济价值,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实现旅游开发促进克拉克瓷文化保护。
[1] 王德刚,田芸.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生存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7(1):16-21.
[2] 何小青,李贵荣.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历史文化探讨[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95-99.
[3] 李莉,江郁涛.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88(14):66-67.
[4]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张吉林.“三区联动”建设的初步设想[R]//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0-200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96-309.
[6] 胡绍华,阚如良,曹诗图.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06 (9):239.
[7] 李建中.跨多行政管辖区的“福建土楼”旅游开发战略与治理模式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9,29(4):138-140.
[8] 黄益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以增强游客体验为视角[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8(1):125-129.
[9] 张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J].现代商贸工业,2010(7):94.
(责任编辑:马圳炜)
Discussion on the Survival Strateg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Karrack
ZHOU Fu-gua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 Fujian, 363000,China)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and inherit Karrack ar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guide the preparation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 creating experience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terpretation system,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order to protect and inherit Karrack art by tourism development.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Karrack; tourism development
2011-12-19
福建省教育厅2011社科B类项目(JB11531S),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科研课题(ZZY1118)。
周富广(1982—),男,江西吉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管理。
F592.7
A
1673-1417(2012)01-00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