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平,吴 亮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面临的新境况及发展对策
杨海平,吴 亮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在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及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实践,就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自身问题、其他文化形式的冲击与挑战、相关主体误解等3个方面.建议从树立正确指导思想,重视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协调发展,以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为重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宣传等方面加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体育文化;大学体育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桥梁,一直是高校校园的主体文化之一,受到高校管理者以及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高校扩招影响的显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办学设施的进一步紧张、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这些问题必定会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产生影响,同时也要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做出新的回应.因此,研究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境况,既是我们认清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现状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手段.
从广义上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范围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及其他特定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大学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2].它主要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技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它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规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其表现形态主要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3].物质文化主要有学校体育教学的场馆、设施与器械,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硬件”和基础.精神文化包括体育审美情趣、体育价值观念、体育道德规范等方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软件”,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和最高层次.制度文化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学、体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理论体系,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保障.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既有文化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首先,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教育性特征.作为体育物质文化的器材、场馆等设施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而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也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功效.其次,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生物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可以使人的个性得以张扬,它可以是情感的表述,也可以是理性的表达、哲理性的表达(太极拳、健美操等).再次,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大学作为一种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4].这种变化也必然会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制度及精神层面.大学校园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体育管理制度与方法逐步成熟与丰富都是时代性特征的体现.最后,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共享性.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造的一种亚文化,这种文化也必将为校园全体师生所享有,并对周围社区及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其器物层面、制度与精神层面的共同作用将产生其他校园文化所不具有的独特功效.首先,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画像与标语等都是美丽校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体育运动会、体育节及校园人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的精神更是大学精神的深刻体现.很难想象没有体育场地设施、没有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大学会是什么模样,或者说是否还能称之为大学?其次,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社会成员都必须进行社会化[5].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学生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学生情感、完善其人格,同时也可以使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问题.再次,培养“终身体育”习惯.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克制文明病、保障个体的终生幸福都具有重要影响.高校是学生接受系统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良好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及习惯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效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经过大改革、大发展,现在进入到了大提高阶段,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6].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伴随着经济转型的就业难、办学规模扩大导致的专业膨胀及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新问题必将反映在校园体育文化中.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校园体育文化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其中的问题也不少.首先,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器物层次的体育场地设施依旧供给不足.据2004年我国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设施普查数据显示:相比1996年,学校系统的体育场地由413 583个增长到558 044个,但是其在全部场地设施中所占的比例却由原先的67.17%下降到65.5%[7].所反映的是学校系统的体育场地设施发展速度相对其他系统较慢.与此同时,据《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却由1996年的97万增长到2004年的447.34万.以上2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作为器物层次的体育场地设施短缺必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由于招生人数的增多和器物层面的短缺,造成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也出现了新问题.体育师资的短缺及场地的有限,导致很多体育课成为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大学生慢慢地疏远了体育活动,本应该共享的校园体育文化成为了少数人的娱乐.一年一度的校运会虽然已经成为制度,但是参与者往往不足全体学生的10%,其他同学则成为了观众.由于学校体育经费有限,使得很多学校将经费投入到少数的几个能为学校争光的高水平项目中,而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形式化、淡化的趋势.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在物质环境、精神风貌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8].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在自身发展存在诸多不足的同时,也遭遇了其他校园文化的强烈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办学进一步开放,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进一步丰富,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诸如辩论赛、英语角之类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自助旅游及野外活动,各种类型资格证的学习与考试等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增多,开展范围也进一步广泛,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校园范围内的网络游戏、学生功利心态下的各种社会兼职等校园文化形式也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与课余时间,使得他们在体育场地设施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远离运动场,淡化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体育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文化活动,其中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其主要开展形式,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让人们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误解.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近年来不时出现的学生因为军训而猝死的现象也时刻影响着广大社会民众的思想:现在学生的体质太差了.加上相关的体制性缺陷,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因噎废食”现象严重.体育课堂上,只要学生稍微有点不舒服或者是随便一个借口,就坐在阴凉处见习,本可以完成的基本练习也不做了.在这种情形下,学校体育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文化功能是不可能体现的.对于部分学校领导及管理者而言,有组织性的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完成任务式地一年一年的重复,在新兴体育项目不断产生的情形下,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显得缺乏活力.与此同时,学生以为“不生病就是健康”的错误健康观念也导致其远离体育.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在以科研论文和课时量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方式下过分强调“体育课堂上的安全第一”,遏制了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学校领导与老师、大学生本人乃至学生家长等不同主体对于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误解也使得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遭受到了器物文化停滞不前、制度文化缺乏保障机制、精神文化缺乏人文底蕴、行为文化缺乏规范性和多样性的尴尬境地[9].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其自身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其具有不可替代性,进一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发展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切实贯彻执行党的“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遵循体育教育教学规律.具体行动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相结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其次,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系统性,抓住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转变态度,更新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改变过去那种只重技能培养的做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相信他们可以做到过去我们所不能做到的.再次,加强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知识水平,这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要改变过去那种固定的、僵化的、千篇一律的、缺乏多样性的课程体系,建立内容丰富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突出以强身育人、健康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和健康为主线,探索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生命在于运动”以及“花钱买健康”等现代人的体育健康、终身体育意识.
只有搞好“硬件”基础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打好基础.以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为重点,搞好校园体育文化的“软件”建设.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的确立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个部门、单位的事情,而是整个学校上下长期艰苦奋斗的系统工程,应常抓不懈.搞好制度文化建设,保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健康顺利发展,制度是完成一切工作的保证,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校园体育文化不会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建立新型的高校校园体育竞赛体制,重视校园体育运动精神文明奖励工作,扩大先进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繁荣校园自己的体育文化市场.与此同时,也应该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协调发展.
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只有体育课堂充满活力、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才能真正繁荣.首先,创新大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在保持传统的校运会、小范围内的单项比赛的同时,积极创新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新形式.可以考虑举行校园体育文化节,传播相关的体育文化与身体健康思想和知识,同时与其他相关的艺术文化活动相结合,优势互补.其次,完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时代性、科学性、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体育教师教学、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评定,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和树立健康的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具备独立的思维和行为能力,学校应该从体育制度文化层面鼓励学生自主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新兴体育项目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加强有关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使领导干部、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
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意识不强,学生家长对学生参与高水平业余训练的种种误解,都表明我们体育工作者对自身的宣传意识还有待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同样如此.首先,在体育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改变那种体育课堂上没有情感培养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在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基础上确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其次,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与形式.可以采用校园网站、体育标语、体育与健康知识讲座、体育社团等多样化的手段宣传、活跃校园体育文化.再次,要利用校运会、体育节等契机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结合国际性、全国性和各级各类有影响的体育赛事宣传校园体育文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要因势利导地多举办师生之间的校园体育活动交流与比赛,既能够全面锻炼师生,也为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做出了榜样.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意识,它能化作人们追求时代气息、奋发向上的实践终身体育的力量.校园体育文化也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和文化特质.科学最忌偶像化、权威化,科学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在与权威、与高高在上的“绝对命令”的抗争中走向今天的辉煌.独立思考、自由论争、倡导民主、崇尚平等、反抗权威,这些都是300多年来科学进步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同样,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反思和理性思考.
[1] 彭杰.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3):66-68.
[2] 魏四成.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04-405.
[3] 李新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树立终身体育观念[J].济南大学学报,2002,12(5):117.
[4] 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05-108.
[5] 乔梁.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3(4):56-57.
[6] 周远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J].临沂大学学报,2011,33(1):6-12.
[7]汪振德.学校运动场地——想说开放不容易[J].教书育人,2011(7):62-63.
[8] 石丽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0,230(8):90-91.
[9] 姜志明,曲新艺.当代中国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5):15-19.
The New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Campus Sports Culture in Chinese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Haiping,Wu Li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mai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physical culture on campu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development practice,the present paper made a study on the new problems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culture has to face with.The research concluded that the problems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culture are facing mainly include problems of their own,challenges from other culture forms,and misunderstandings from different people.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are made such as the establishing correct guiding ideology;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spiritual culture and system culture, enhancing in-class and out-of-class sports activities,and strengthening the campus sports cultural propaganda.
the campus culture;Sports culture;college sports
G807.4
A
1009-8445(2012)05-0071-05
(责任编辑:徐生然)
2012-06-24
杨海平(1965-),男,内蒙古包头人,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