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聿文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自主增长”是主旋律
□文/邓聿文
发展模式走到尽头,难以为继,如果不谋求经济的转型,从依赖政策刺激转向自主增长,中国经济就可能或者说势必陷入长期的增长泥潭
承前启后的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1年的经济形势作了回顾和总结,亦为2012年的经济发展定了基调。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就外部形势来讲,欧美连续爆出的主权债务危机,使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有可能进入长期停滞的趋势,这对高度依赖外需的中国经济而言,绝非好事;就国内形势来说,2011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同时并存,尽管经过一年的防通胀努力,到年末物价终于有较大程度回落,但与此同时,经济减速的局面也已形成。可以说,用“内忧外患”来形容2011年的中国经济,并非夸张。
鉴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2年的经济和社会工作将可能遇到的严重困难作了充分的预判与分析,提出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五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五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它充分体现出了会议对2012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定调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表示,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相对于历年经济工作会议乃至其他会议,这是个新的提法,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刺激造成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了史无前例的刺激计划,包括4万亿政府投资、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产业发展规划,从而使中国经济得以快速从危机中复苏,保持较高增速。二是中国经济还没有形成自主增长的机制。尽管改革30余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但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尤其是后者,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对中国商品的庞大需求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但由此也使中国走向了一条依赖外需的出口导向型的发展不归路,而代表自主增长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这30余年却很少。
但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刺激,还是长期的依赖出口,都会导致严重后果。政策刺激不用讲,一旦停止刺激,或者政策刺激的效果全部用完,经济增速立马就会下降。这在2011年表现得很明显。随着前两年政策刺激导致的通胀,2011年为防通胀恶化,减少了刺激力度,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呈现出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从出口依赖看,为了满足美欧民众对中国廉价商品的需求,我们不得不压缩国内劳动力、资源和土地的价格。因为对后发国家来说,要积累促进经济增长所需资本,必须向发达经济体出口商品,换取外汇,于是在众多后发国家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你的商品如果不能做到价廉物美,人家就不要你的,这逼得你不得不去剥削本国劳动者,压低生产要素的价格。它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国内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长期上不去,收入不高,想消费也不可能,致使消费占GDP的比例很低。除此之外,依赖出口还会导致另一后果,即当发达经济体出问题,其民众也开始节衣缩食时,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的需求也会大大减少,如此一来,这些国家大量依靠出口商品的企业便会纷纷倒闭,进而造成工人失业。这正是2011年以来我们在经历的事情。
问题还在于,政策刺激和出口依赖的后果不是单个在发生作用,而是互相叠加在一起。它使得已经高度固化的靠牺牲资源和环境,以及低成本的人力优势,来谋取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走到尽头,难以为继,如果不谋求经济的转型,从依赖政策刺激转向自主增长,中国经济就可能或者说势必陷入长期的增长泥潭。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化可谓非常及时。
不过,这种有序转化并不显得那么容易。它不仅要有克服既得利益的勇气,还要有系统的规划和推进。这也就是中央为什么在此次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四个“牢牢把握”的原因。四个“牢牢把握”就是: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这四个“牢牢把握”,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转化的整体。
当前来说,在四个“牢牢把握”中,关键是要把握第一个,即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没有民生的保障和改善,老百姓就会有后顾之忧,不敢去消费,就此而言,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是要加强社保体系的建设,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没有收入差距的缩小,不培育发展一个中等收入群体,就会出现“富人有钱无处花(消费),穷人有钱不敢花”的情形,加大低收入群体的不满,加剧社会冲突。所以,只有让中等收入者在社会结构中居主体地位,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消费结构。
加快发展服务业则与这两者都有密不可分之关系。由于服务业是处理交易成本的产业,它具有的许多优势,使得在中国发展服务业意义特别重大,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如与工业相比,服务业的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能促进消费,有利于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服务业容纳的就业人员特别多,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就业;而作为直接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将向旅游休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方面拓展,只有服务业得到较好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因此,要真正扩大消费进而扩大内需,使经济发展的支点从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到依靠消费上来,从而培育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
要真正扩大消费进而扩大内需,使经济发展的支点从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到依靠消费上来,从而培育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
2012年注定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经济环境的复杂和严峻考验着政府的调控艺术和水平。所幸的是,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高度的忧患意识,不回避问题和矛盾,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精神,以及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措施,将为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转变发展方式,生成自主增长的机制带来希望。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