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永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水年华,如梭岁月。谁曾想,昔日校园读书声犹朗朗在耳,弹指间,云鬓未改,却平添几茎银丝,铅华洗净,已难遮眼角细纹。就像大自然的时序更替,还来不及回味春的温柔、夏的炽热,生命的秋天就已经悄然袭身,不期而至了。人生大舞台,角色转换何其倏忽,直教人有点措手不及。
诚然,人从呱呱坠地到慢慢变老,如同花开花落一般,是个自然过程。现在这个过程延长了,以前七十古来稀,如今耄耋奔期颐,长寿的人多了,这无疑是件大好事。当然,老年人增多也带来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在我国,一个娃娃面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老人,已是常见的家庭现象了。国际上通常看法是,60岁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达到7%,即意味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从1999年开始就已快步迈入老龄化行列。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称,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至2.21亿,平均每年增加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至16%。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达到4亿多。这一趋势必然导致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的急剧增加。为此,我国正在加紧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前两年,上海出台了DB31/T461-200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将服务分为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助医等10个项目,并制定了具体的服务内容、要求和管理标准,就是为了保证社区居家养老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质量,以逐步满足多样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健康长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世界卫生组织曾大力提倡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就是说人不但要活得长寿,还要活得有质量、有意义、有尊严,不但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然美人迟暮、英雄老去,谁也奈何不了,但只要心不老,纵然鬓已霜、发如雪,生活依然可以精彩。君不见,在天山脚下,每年一批批“银龄行动”志愿者辞故里,赴远乡,送医支教,形成一抹绚丽的援疆夕阳红。君不见,在公园里,老人们每天载歌载舞,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老太太的一曲“青藏高原”照样高亢入云,余音绕梁,直追李娜、韩红,超萌。
如果把青年人比作蓬勃向上的朝阳,那么老年人就是夕阳映照的晚霞。几十年风雨人生路,有一马平川的顺畅,也有崎岖泥泞的艰辛;有风花雪月的浪漫,也有清角吹寒的失落;有春风十里的喜悦,也有千山暮雪的悲凉。如今往事如风,荣辱成败、爱恨情仇,都融进了天边那片醉人的晚霞中。虽然,记忆的碎片还会偶尔重现在午夜梦回里。揽一缕夕阳作彩虹,把微笑送进生命中。晚霞中的微笑,自有一种历经沧桑的坦然、随缘自安的从容和感悟轮回的淡定。微笑中,绚烂归于平淡,落日余晖渐渐消逝。微笑中,皓月当空,繁星满天,明朝又是一个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