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浙江省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蒋扬名
台州是海洋资源大市,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州海洋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建设质量强市,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高地,则是推动台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抉择,是台州全面迈进滨海新时代的强劲动力。台州市质监局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目标,强势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倾力打造标准引领、品牌集聚、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质量安全五大质量战略高地,助推海洋经济发展。以下是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大力实施标准引领战略,积极发挥标准在推动发展、引领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领先的技术依据和技术标准。我们一是建立台州沿海产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按照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要求,以“5+1”主导产业、20个百亿转型升级产业集群等为导向收集国内国外标准,对接世界500强企业标准,力争建成全国沿海地级市一流的标准信息库,占据标准信息前沿阵地。以标准信息库为依托,开展我市传统优势海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所涉及国内外先进标准专题研究和动态跟踪,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找准差距并确立有效对策。目前,标准信息平台已拥有国内外技术标准50多万份,资深专家100多位,平台网站点击率达50多万次,为台州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推动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名牌企业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集聚效应显著的产业区域,鼓励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建立采标联盟,引导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改造等方式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逐步在36个县域块状产业制订并推广实施联盟标准。目前,全市有880个产品获得采标证书,已制定推广实施联盟标准21个,推广率达32.1%。三是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积极推动优势龙头企业申请组建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争取标准话语权。对制订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给予5~100万的政府资金奖励。目前,我市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订507项,为主制修订91项;2个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落户台州。四是开展技术贸易壁垒研究应对。加强海洋食品、机电、海洋医药等领域的国外技术法规、标准的研究和跟踪,寻求应对略策和解决方案,建立预警机制,积极破解贸易技术壁垒,全面提升我市海洋产业、产品的国际标准化水平和应对规避风险能力。
品牌,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品牌集聚实现从单个产品品牌培育向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培育迈进,并逐步升级为城市品牌,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突出品牌培育重点。制定台州市海洋产业品牌发展规划,重点培育港航物流、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现代渔(农)业等产业优势品牌,提高沿海开发的档次和水平。目前,全市已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05个、市级名牌产品463个。2011年,省级以上名牌企业生产总值达874亿元,同比增长16.12%;销售额达677亿元,增长9%;出口额达40.7亿美元,增长12.4%,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培育省级名牌100个以上,市级名牌200个以上。二是大力培育区域名牌。围绕我市36个县域优势块状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区域名牌培育,重点做好电机、水泵、模具等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区域名牌、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区域名牌3个,温岭水泵产业集聚区已成功获得“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称号。三是完善品牌培育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名牌培育和评价机制,运用质量指标和经营绩效,建立科学的创牌评价体系。健全扶持名牌产品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品牌奖励基金,为企业提质创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已落实质量品牌奖励基金6000多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创品牌的积极性。
打造质量管理战略高地,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质量管理上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在质量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一是实施政府质量奖制度。通过建立并实施市、县、乡镇三级政府质量奖,引导和培育一批卓越绩效管理的标杆梯队,形成全市质量管理战略的主流力量。目前,市、县两级政府已全部设立质量奖,22个镇也设立了政府质量奖,20多家企业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市政府质量奖奖额高达100万元。二是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通过建立并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确立企业第一质量人,实施企业质量长远发展战略。我们率先在省级以上名牌企业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再逐步推广到所有规模上企业。目前,我市已有189名质量官持证上岗。我市的做法还在“全国企业首席质量官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上作典型介绍。三是实施“百创千导万训”工程。通过引导百家企业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推进千家企业导入各种质量先进管理方法,每年免费培训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万人以上,在企业中广泛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推广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大力开展群众性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赶超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12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301家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2600多家企业运用其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规模上企业有效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覆盖率达到88.2%。
我们围绕海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集检验检测、质量分析诊断、技术开发、质量咨询、技术培训为一体的,与海洋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合理布局。我们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台州市实施方案》、《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编制技术机构发展规划,完善检验检测能力空间布局,搭建以国家级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市级技术机构为骨干,县级技术机构为依托的检验检测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投入3.4亿元用于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错位发展。对市县两级技术机构发展方向作合理定位,以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国家级中心重在满足高端要求,体现龙头作用;省级中心按照“强、精、专”要求,争取成为省内相关领域的权威;县级技术机构立足现有资源,重在满足区域内共性的基本服务需求。目前,我市已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级质检中心9个,县级技术机构6个,检验检测能力项目达4100多项,基本满足我市沿海产业发展需求。三是创新拓展。坚持人才、科技、装备三驱并进,内提外拓,接轨国际,提高我市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综合能力。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完善分配、激励、保障机制,推行“柔性人才政策”,实施“院校合用”,形成一支以中高级工程师为骨干的检验检测队伍。通过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研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近年来全市质监技术机构共承担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4项,省局科研项目1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省局科技兴检奖1项,获专利3项。在技术装备方面,通过加大持续投入力度,引进了一批高精尖设备,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通过加强技术机构内部管理和能力建设,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技术机构规范化管理,并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认证检验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检验检测项目获得双边或多边国际互认。
质量安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坚守质量安全底线,确立“大安全”监管思路,进一步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不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区域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区域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定上升,人民群众对质量安全充满信任。一是落实区域监管责任。以质量强市建设为主载体,把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各级政府大安全监管工作体制,推动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市政府把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通过“质量先进乡镇”、“质量强镇”等载体,把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落实到乡镇一级。二是推行分类监管。对全市食品、特种设备、健康安全类等重点产品进行分类排摸,按照质量安全风险高度和监管难度,进行ABCD分类,实行分类监管。三是下移监管重心。坚持关口前移,在块状经济发达的乡镇(街道)设立基层质监站(所),使监管触角有效延伸到了乡镇。目前,全市已设立基层质监站(所)21个,实现重点乡镇监管全覆盖。四是强化质量诚信建设。以浙江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并完善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对质量失信企业,“一企一档”建立管理档案,列为重点管控对象,长期动态跟踪。五是建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以预防为主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能力。近年来,我市质量安全形势稳定,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区域性质量问题,为台州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质量安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