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副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晓亮先生,于2012年11月7日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在京逝世,享年84岁。
晓亮先生1928年7月1日生于山西省榆社县向阳村一个书香之家。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8月毕业于八路军太行行政干部学校。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与编辑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经济编辑室主任,1982年创办《经济学周报》,任主编,1983~1994年任《中国经济科学年鉴》主编,1988年发起成立了中国民营(私营)经济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1993年与何伟教授发起成立了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任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晓亮先生是一位多产的经济学家,可以说著作等身,成果卓著。从20世纪50年代初为《工人日报》撰写社论及经济学文章算起,至今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已有六十余年,共发表学术文章2000余篇,出版著作19部(含合著),并荣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十多项奖励。他一生勤奋努力,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尊重实际,尊重科学,敢于讲实话、讲真话,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与专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大量具有创见性的意见与建议,受到经济理论界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他提出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应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被有的学者称为“晓合作”而与“吴市场”、“厉股份”并称。在民营经济研究领域,他指出“城镇集体所有制改革是恢复合作制原则”,改“官办”为“民办”,集体合作经济的方针是“民办公助”,是劳动者自愿结合,民主管理,同国有经济不存在孰高孰低、孰优孰劣问题,并发起组织了中国民营(私营)经济研究会,是社会主义民营经济理论研究的开拓者,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民营经济之父”。总之,晓亮先生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与体制改革作出了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
晓亮先生是《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的重要作者之一,他始终关心、关注、关怀和支持《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的发展,杂志社编辑每次向他约稿,他都有求必应,从不推托,并积极参加杂志举办的“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等多种理论研讨活动,为杂志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不少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2001年以来,他先后在拙刊发表了《西部大开发——要以国有为主导民营为主体》(2001年第5期)、《市场经济要求道德重塑》(2002年第2期)、《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思考》(2003年第1期)、《应该从理论上否定“原罪”概念》(2004年第7期)、《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新时期所有制结构中来考察》(2004年第10期)、《和谐社会的经济哲学》(2005年第9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过时了吗?》(2006年第11期)、《市场经济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2007年第3期)、《社会主义概念的若干理论问题》(2008年第4期)、《我国所有制改革的成就及基本经验》(2009年第3期)、《关于民营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2010年第10期)等十余篇论文。2011年,他虽然年逾八十,但仍然笔耕不辍,撰写了《为资本正名》一文,刊发于拙刊2011年第3期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科学研究的不懈追求与献身精神!
晓亮先生逝世后,经济理论界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亲朋好友及学生纷纷发来唁电或到医院悼念这位经济学家。《中国流通经济》杂志总编辑陈建中教授代表杂志社全体同志到医院向晓亮先生告别和慰问家属,对晓亮先生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撰写挽联以寄哀思,对晓亮先生的品格、学问、为人作出崇高评价:“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笔耕六十年为学为道,泓文逾千篇利国利民”;“胸襟坦荡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慰平生,奖掖后学诲人不倦谨有赤诚启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