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011年12月30日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保部表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同时,发布的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存在差异。目前现行的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环境保护部高度重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原则同意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现行标准相比较,新修订后的标准草案作了如下调整:一是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方案,将三类区(特定工业区)并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二是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 h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铅和苯并芘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三是收严了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将有效数据要求由50%~75%提高至75%~90%;四是更新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颗粒物等的分析方法标准,增加自动监测分析方法;五是明确了标准实施时间。规定新标准发布后分期分批予以实施。
本刊讯 GB 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锈钢制品》于2011年12月21日起发布实施。新标准参考国外相关规定修订了重金属迁移限量,而对备受关注的重金属锰的迁移限量并未作出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锈钢制品》适用于主体材料为不锈钢的食具容器及食品生产经营用工具、设备。食品接触用不锈钢的主要安全问题为重金属的迁移。据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介绍,与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相比,新标准参考了德国LFGB法规的相关规定,铅、铬、镍、镉等重金属迁移限量均与之一致。此外,我国还根据实际采样分析情况,对砷迁移限量指标也作出了规定。
张旭东说,与原标准比较,新标准铅、镍等金属迁移限量均比原标准严格,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铬迁移量由原标准的0.1 mg/dm2调高至0.4 mg/dm2,因为铬是形成不锈钢钝化膜、保证不锈钢质量的关键金属,新指标限量经风险评估是安全的。
日前,知名品牌“苏泊尔”多款不锈钢炊具因锰含量超标等问题被查处。在新标准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人提议设定重金属锰的迁移限量指标,但最终未被采纳。据张旭东介绍,锰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凡符合我国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制品,其锰的迁移水平不会造成健康损害;只有个别国家对锰的迁移量作出了规定。他说,卫生部欢迎有关单位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提出增加锰指标的立项建议。
GB 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锈钢制品》修订工作历时5年。据张旭东介绍,修订过程中广泛听取了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意见,借鉴了国际和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结合了我国食品用不锈钢制品的种类、特点、安全风险和消费特点等具体情况,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
本刊讯 TD-LTE(时分双工模式的长期演进)、祖冲之(ZUC)密码算法和泛在绿色社区网络技术标准3个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在通信标准国际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据介绍,作为中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TD-LTE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将为中国的通信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2011年在日本福冈召开的第53次3GPP系统架构组会议上,我国祖冲之密码算法被批准成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LTE)国际标准。我国自主密码算法首次成为国际标准是我国商用密码安全领域的重大突破,扩大了中国在全球移动通信安全应用领域的影响力,对我国商用密码算法走向全球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另一个重大突破则是泛在绿色社区网络技术标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在组织开展“绿色社区”等技术报告研究基础上,由中国企业主导发起制定的“IEEE 1888泛在绿色社区网络技术标准”于2011年正式发布。它是首个由中国企业完成的物联网和绿色节能领域的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绿色节能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突破。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标准,IEEE 1888把信息和通信技术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消耗更少的能源及对环境造成更小的影响,并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以及便利的环境,并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国内针对祖冲之密码算法和泛在绿色社区网络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工作已经启动。“当前ICT(电信和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竞争激烈,标准化的节奏加快,标准专利化趋势日显,标准化机构群起,一方面在与其他标准化机构竞争标准制定主导权或话语权时中国不能落后,但标准质量和在产业界的影响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在与标准化机构之间竞争的同时更应争取标准化机构之间的合作,增进理解,尽可能将国际标准化方面的纠纷提前到国内协商解决,CCSA将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机构的工作和联合研究的力度。”中国工程院院士、CCSA理事长邬贺铨说。
为了减少灾难、恐怖袭击以及其他主要事故的影响,ISO发布了一个新的应急管理和事件反应标准。ISO 22320:2011《社会安全 应急管理 事件反应要求》将帮助拯救生命,减轻伤害和损害,并确保连续性的基本服务,比如卫生、救援服务、水和食物供应、电力和燃料输送。
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Ernst-Peter Döbbeling教授解释说:“事件发生后的任何反应,可能包括国际、区域或国家各级工作的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的参与。协调工作和确保有效的行动需要统一的国际指导标准。ISO 22320是一个有价值的标准工具,所有类型的组织都能利用它提高其在处理任何危机中的事件反应能力。”
ISO 22320概述了建立指挥和组织结构的程序、决策支持、可追溯性和信息管理的全球最佳实践。参与组织间的相互配合操作对于成功的事件反应是必不可少的。这项标准还有助于通过指定的进程、工作系统、数据采集与管理,确保及时、相关和准确的操作信息。该标准还建立了协调与合作的基础,确保所有相关方在灾难发生时,统一协调,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解的风险,保证更有效地利用整合后的资源。
Döbbeling教授补充道:“除了这项标准的许多优点,我们希望标准中列出的信息和通信的要求,可以促进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发展,实现最大的通信互操作性,这在紧急情况下会是成败的关键因素。”
这项标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事件反应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事件反应对于受影响的人群是恰当的,并且在文化上是可接受的。
(陈艳玲译)
本刊讯 由国家标准委牵头推进的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申报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经ITU向全体成员国两次通函征求意见,已于瑞士日内瓦当地时间2011年12月6日获正式通过,这是由国家标准委牵头组织申报成功的第一项ITU国际标准,也是我国数字电视领域的第一项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申报ITU国际标准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在数字电视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领导小组的统筹和协调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众多专家积极参与,各层面工作整体推进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这将使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技术形成从发射、节目制作、音视频编码和接收终端的整体产业链,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角色转变;其次,可以促进数字电视标准海外的推广应用和合作,推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高附加值的增长和产业升级,为我国数字电视工业赢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的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出台,该系列标准的首要任务是使食品农业更加安全。农业生产是餐桌食物供应链的首要环节。新的ISO/TS 22002-3:2011《食品安全的必要程序——第3部分:农业》技术规范的出台,要求农民为了保证卫生环境实施最佳实践,并且为了控制食物链中的食品安全危害发挥自己的作用。
ISO/TS 22002-3是支持ISO 22000系列,为食品安全必要程序(PRPs)提供要求的系列文件之一。PRPs强调为了确保整个食品链在生产、处理和提供供人类食用的食品安全卫生的基本条件和活动的必要性。ISO/TS 22002-3制定了设计和实施农业食品安全必须程序的要求和准则。
ISO/TS 22002-3的主要起草人Dominique Berget说:“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链是非常漫长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包括很多不同的参与者。因此,从食物链的源头农场开始保障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ISO 22002-3为该保障的实施提供了最先进的要求和准则。”ISO/TS 22002-3对所有的个体农场和农场群,无论其规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只要被包括在食物链的种植步骤中,且希望按照ISO 22000:2005标准完成PRPs,都是非常有用的。
ISO/TS 22002-3适用于耕作的作物(如谷物、水果、蔬菜),生活农场动物(如牛、猪、鱼)和它们的产品(如牛奶,鸡蛋等)的处理。该标准的范围包括耕作相关的所有操作(如分类、清洗、农场的饲料生产、农场内运输、加工产品的包装)。
(余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