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将党的历史与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而逐步培育和形成的党史文化,内涵丰富,鲜活生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自2004年8月中央下发16号文件并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加以解决的新问题。举办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对于拓展深化中共党史研究和宣传,对于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及这次论坛的主题,就大力弘扬党史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供同志们研讨。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也表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层面上,其中以精神层面为核心。毛泽东曾经指出:“一定的文化 (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党的发展孕育文化,文化又促进党的发展。从精神层面或观念形态来说,党史文化包括科学理论的引领、艰辛探索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崇高精神等等,这些文化是党的历史蕴含的,又继续引领党的前进方向。这些文化都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
(一)马克思主义是党史文化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引领作用,从根本上说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党史文化,就是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就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所孕育催生、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党史文化的前进方向和灵魂所在。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党史文化建设能够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内容不断丰富,并形成了富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党史文化为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党史文化,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懂得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辩证看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确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理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二)辉煌历程和丰硕成果是党史文化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为“三件大事”,即:第一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使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带领人民为完成和推进“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件大事”的探索实践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孕育中国先进文化的摇篮和沃土,而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和所取得的社会制度成果以及建设成就,都是党史文化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党的辉煌历程和丰硕成果是党史文化的主题。离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所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是弘扬党史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党史文化为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党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胡锦涛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党史文化,一是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感受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二是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要引导大学生倍加珍惜党经过艰辛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深刻认识这些经验都是党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甚至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获得的;三是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要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党在历史上曾经遇到的失误和挫折以及里面包含着的值得记取的教训,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既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邪路,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是党史文化的核心
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确立并丰富发展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我们党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而遭受的一切挫折则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根本,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作风,所以才能够以求真、唯实的精神始终如一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从而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作风以其科学性和务实性熔铸在党史文化的内核中,已成为我们党标志性的文化精神。
以党史文化为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作风,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修养,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学习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作风,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我们党是一个既具有忧患意识,又具有坚定信念的党;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在时代前列的党;是一个可以继续成为民族复兴事业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的党。加强党的思想路线的教育,要使大学生确立创新是民族进步灵魂的意识,立下为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把大学生塑造成讲实话,办实事,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栋梁之才。
(四)伟大精神是党史文化的精髓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开创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进程中,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精神从总体上说,主要体现为坚定信念、执著追求的精神;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反映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蕴含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史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党史文化的精髓。
以党史文化为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力。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浴血奋斗的光辉事迹,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是培养大学生顽强意志力的生动教材。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辩证看待人生环境,做到身处顺境不松懈,居安思危,再接再厉,身处逆境不气馁,经受考验,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三是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大学生学习党史,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创业之艰辛、奋斗之艰难、使命之艰巨,感悟其中的苦难与辉煌,获得精神鼓舞,激发创造热情,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党史的研究、学习、宣传和教育,高度重视运用党的历史经验和总结党的新鲜经验来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毛泽东多次要求学习党的历史,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道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提出青年人要了解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胡锦涛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2010年6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规定了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对加强党对党史工作的领导、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同年7月,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召集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史教育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我们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史学习、研究和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系统作为党史工作的重要阵地,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党史文化这一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在大学生群体中,全面、系统地开展党史学习、研究和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成为弘扬党史文化的重要阵地
党史教育已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高校成为弘扬党史文化的重要阵地。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普遍开展党史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院校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先后开设过“新民主主义论 (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多门与中共党史教育紧密联系的课程。在2005年改革调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开展党史教育、弘扬党史文化的主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基本内容是,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两门课是高等院校弘扬党史文化的主渠道,充分反映了党史教育的主体地位和根本要求。其一,通过党史教育重点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党情、国情、世情,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进程、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正确认识“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之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其二,通过党史教育重点帮助大学生群体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科学理论指导,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帮助大学生群体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群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群体的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群体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群体的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加强党史学科建设,为建设党史文化提供了学术支撑
党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教育系统历来重视党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并成为全国党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重要方面军。在国家本科生、研究生专业目录的设置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余年间,尽管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形势的发展变化,所属学科多有调整、名称多有调整,但是,“中共党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直保留在国家的专业目录中,“中共党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包括博士后的招收和培养工作一直没有中断。本科生最初就是以“中共党史”之名招收和培养,后来又增加了“中国革命史”专业,其后,又统一更名为“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史”专业,现在,又将其重新调整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目前在全国高校系统中,这一专业有近20个博士学科点、近80个硕士学科点在进行招收和培养学生,每年毕业近百名本科生和三四百名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011年6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夕,教育部还专门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加强全国高校党史专业教学工作座谈会”,进行高教系统党史教育的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在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985工程”、“质量工程”的战略布局中,“中共党史”专业和学科建设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1988年、2002年、2007年三次按照二级学科评选的国家重点学科中,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共党史”学科均高分入选。湘潭大学、延安大学的“中共党史”学科也分别入选省级重点学科,都是“211工程”、“985工程”重点支持和资助的学科。2007年、2008年教育部和各省市先后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后,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延安大学的“中共党史”专业学科均入选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
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和各省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课题的立项评选中,“党史党建”一直是单独设列的组别,给予特殊的倾斜政策。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中,还不定期地根据党史研究的特定需要设列一些不同专题的“专项任务项目”,如近年来的中共十七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委托课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研究委托课题等,为高教系统的党史研究、学习、宣传、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建设党史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史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高教系统始终把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史教育师资队伍,作为在大学校园建设和弘扬党史文化、加强和改进党史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具体而有效的方针政策和举措,大力培育党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基本队伍包括后续人才,不断提高党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情操,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坚持把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史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党史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使党史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服务,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中国高校的党史教育教学队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目前,我们高校系统从事党史研究和党史教育教学的教师达2万余人,为开创大学校园党史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高校广大的党史研究和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建设、专业教学、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把大学校园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建设和弘扬党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正在为继续培养德才兼备的党史工作人才而辛勤耕耘。进一步建设和弘扬党史文化,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史文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我们教育系统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党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高教系统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党史工作,提升党史教育质量,为进一步建设和弘扬党史文化作出新贡献。
(一)切实推进党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
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党史教育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群体“三观”培育中的主体、主导作用,紧密结合高教系统党史教育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建设,强化党史教育课堂专业教学和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深化大学生群体对党的光荣历史的了解和理解,增进大学生群体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和认识。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精心组织编写全面反映党史教育、党史文化建设的精品教材,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校党史教育、党史文化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加快《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重点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史教育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大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党史专业及相关专业,支持党史教育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加大对党史教育的教学经费投入。推动建设若干党史教育的专业网络课程和党史教育的专业教学网站,实现全国高校党史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切实将党史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以党史文化、党史教育资源为依托和支撑的“第二课堂”尤其是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建设和改革,促进大学生群体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中学党史、长知识、受教育。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全大学生群体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保障体制和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群体走出校门,到革命圣地去,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将继续把高校以党史文化、党史教育为主题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纳入高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将继续紧密结合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重要领导人诞辰等纪念活动,进一步加大大学校园党史文化建设的力度,有计划地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党史教育主题活动。将继续全面总结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和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经验,积极探索开展党史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集中展示党史教育和党史文化建设的成果。将继续运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新旧媒介,大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党史教育主题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党史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党史教育的合力,积极构建网络党史教育的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时代党史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党史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党史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做好高校党史教育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我们要积极探索高校党史专业和学科设置的有效途径,引导相关学位授予单位对于高校党史专业和学科建设给予特殊的倾斜政策和扶植,积极探索高校党史专业和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思路。鼓励高校和中央及地方的相关党史部门合作,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党史专业人才的新机制。将继续结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高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在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培养方面,进一步向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进行政策倾斜,加大扶植力度,突出党史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坚持把“党史党建”研究列入全国和高教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增加课题数量,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将继续结合党史工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增设“党史党建”研究的重大攻关项目和研究专项课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全国性的专门研讨会,全力支持高校的“党史党建”研究,大力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史教育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培养和建设,关心他们的政治觉悟、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锤炼和提升,努力培养党史专业和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造就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史研究专家、党史教育专家。进一步发挥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在高校党史教育活动中的策划、统筹、组织、协调作用,构建高校党史教育工作的立体化格局。
在高等院校深入挖掘、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大有可为。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高度重视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形势下、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党史文化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大形势下,将我们的工作全面推向前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