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漫云
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520
《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廖漫云
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520
作为一种应用美术,园林工作者利用园林美术来对园林的美予以表现,其以绘画为基础,界于绘画和园林设计间的学科,更是绘画与园林造景两种艺术风格美的有机结合。做为园林专业的基础学科,只有不断推动这门课程的改革与完善,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这门学科,才能推动我国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
《园林美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合理安排课程
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在很多环节上园林美术教学不仅无法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明显与时代脱节,无法培养出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园林事业发展所需的园林人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课程教学,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园林事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1.1 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要不断在人文和艺术等领域拓展
艺术教育不同于技术教育,其以提升人的素质为目的,而非基本的教育,可以说是基于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园林是综合了建筑、绘画、文学、书法、雕塑、及工艺美术等多门类学课的独特艺术形式。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无数名师巧匠,他们在继承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众多令现代人惊讶的园林艺术,这给今天我们《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以很大启迪。
在园林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科教育普遍存在的浮躁现象,以及商业化取向对传统人文价值观的巨大挑战,这不仅形成了人才培养错位现象,更使城市中到处充斥着大量内容相似、形式雷同、缺乏文化内涵与艺术创新的环境设计作品。因此,在园林美术课程教学中应人文和艺术领域拓展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相对而言园林美术课时较少,可适当开设美术鉴赏、艺术史、美学等选修课程,这样的安排,可提升园林专业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国内外经典美术作品的欣赏,对美术发展脉络准确把握,使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得到提高。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优秀美术作品的感染力,帮助学生感悟作品,并在感悟过程中为真正优秀作品产生感动,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艺术。这种艺术感悟力,会使学生在较高层次上对与美术关系密切的园林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丰富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性格与艺术修养。要知道艺术修养是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才得以确立的,只有适当刺激才能使之展示出来。例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只依靠园林专业的技术知识是不全面的,还需要一定程度的艺术含量与人文内涵来点缀,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园林作品。
1.2 在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
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种需求,那就是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或探究者。因此,应当在园林美术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这种探究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必将会激励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踏上成功的彼岸。可以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如果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们接受想象力全无的训练,当他们只习惯于按他别人的设计思维模式创作时,必然会导致培养的学生人会墨守成规,一但需要其自同发挥创作时,则全无头绪可言,根本无所适从。可以说,作为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人类生存等基本需求条件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园林艺术成为人们对环境艺术的一种高级追求。正因如此,这种艺术必须建构在人类艺术追求和艺术想象的框架之内。由此可见必要的构想与艺术想象,在具体园林设计过程中,自然处于其核心地位。同时,园林设计从属于艺术范畴,又决定构思和想象等艺术形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想象是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元素,园林美术课程教学中,必须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园林设计实践中,在表述设计者的构想与艺术创作时,常常需要先从实际操作,如绘图入手。具体而言,就把数量较多的草图画出,然后进行平面、立面等制图步骤,最后为表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绘制出最鸟瞰图、效果图等设计定稿。所以,想象力是园林美术绘画的重要先决条件,必须给予重要。
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园林美术教学始终,不管是素描,还是色彩写生,抑或是形态构成等课程均应给予渗透。例如:在素描教学中增加一些创意性素描,色彩教学中加大色彩构成知识的比例,还可以在具体教学中把绘画课程和形态构成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2.1 以课程特色为基础,明确教学的目的所在
园林美术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介乎于“美术”和“园林”之间。“美术”通常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塑造视觉形象的艺术;而“园林”既是满足生活需足的物质财富,又是满足精神需要的艺术综合体。只有二者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园林美术课程更加高效,才能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园林设计人才提供有益支撑。
园林美术课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并培养其基本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使其能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园林设计相关工作。一名优秀的园林设计者,只有具备较为扎实的美术功底,拥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审判情趣,手绘能力达到一定层次,才能提升在园林工程招标和实践设计中的话语权,因为园林设计者的鸟瞰图、全景图和设计效果图常常是衡量设计者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园林美术教学打下的坚实美术基础,对日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是极为有益的。
2.2 在园林美术教学中,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园林美术教师也是艺术教育系统的重要一员,教学中需要不断选择、创造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到艺术活动中去,使学生这一受教育者真正成为艺术审美活动的“主体”,成为艺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园要美术教师必须彻底放弃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模式、概念,与学生平等相交、平等相待,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努力构建更加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2.3 在园林美术教学中,以学生不同特点为依据因材施教
园林美术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差异化的兴趣、不同的学习能力、具体的技能优缺点,这样,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指导,就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更具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以建议的形式为主,避免采用命令式口气进行指导,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尝试。当然,这样做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努力和能力间的关系多加考虑。部分学生可能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其绘画作品依然称不上优秀,这也不要紧,因为绘画与歌唱不好,一个人若不具备良好的音乐细胞,无论多么努力地去学唱,最终可能也不会成为歌唱家。这就要求,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师要因材施教,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耐心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2.4 在园林美术教学中,还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绘画的学习不能一味地对写生对象抄描,而应该深入思考,怎样才能使绘制的对象更具内在精神,更加生动化。在课程学习的初期,很多学生认为素描、色彩等知识只是把写生对象拓到纸上,因而难以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对园林设计大师创作作品的过程、优秀作品的鉴赏,以及名画赏析等环节进行精心准备和生动讲解,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园林美术、绘画艺术的厚重和博大精深,从而使他们逐渐了解到艺术的真谛。
园林美术课程合理的教学过程,应当以学生探索、发现、追求未知世界、不解知识为主线,辅以教师的适当引导。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更多应当考虑的是: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能否动脑独立完成;是否能够带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的查阅,从而有目的地完成作业。由上面分析可见,课程的合理安排对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是很有裨益的。
3.1 对素描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没有造型何谈造型艺术?要知道,艺术始终需要通过造型来予以体现的。在园林美术课程中素描教学中发现,当前课程安排下,学生欠缺必要的造型能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得部分学生在还没有解决基本造型问题的情况下,进入下一环节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也就难以避免对后续课程产生一定程度的上影响,使学生无法理解后续课程。可见,应从整体感觉、结构空间、立体塑造、形体构成等基本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针对以上认识,教师应在基础素描的教学上下大工夫,形成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从而提升学生造型能力培养的质量。素描课程应形成合理体系,具体可进行如下课程安排:①20%的素描学时用来进行石膏几何体的临摩和写生。目的是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并理解形体的内在中结构、比例及空间关系,然后通过创伤表现出来;②20%的素描学时用来进行静物的临摩和写生。此环节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对静物的形体予以概括,并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与空间关系;③其余,即60%的素描学时用来进行风景的速写临摩和写生。此环节应以室外风景写生学习为主,同时结合教科书上的素描图和实景照片进行观察和比较,提升学生风景速写临摹和写生的水平。通过对优秀素描风景图的临摹,使学生掌握到概括的技巧与方法,并不断应用于实际写生之中。
以上课程体系的构建,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从而为后面课程的学习,以及园林艺术的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2 对色彩课程的学习进行合理安排
园林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是通过色彩美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以后进行园林色彩设计的理论指导与依据。同时,通过色调与色相、色调与纯度、色调与明度、色调与人们情感等关系的认知,进行色调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色彩艺术形式的美。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例如:为了让色彩课程的学习更具实验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让学生设计纯度推移造型、明确推移造型、色环造型,以及色彩传达视觉情感的训练。
园林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予以培养,还通过色彩风景照片临摹的练习,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出其中的色彩规律,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色彩与其它造型手段合理地结合,为以后园林设计的实践储备必要知识。
园林美术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先画石膏,再画静物,最后画风景。所有知识的学习均是以教师讲解做为主要学习形式,辅以部分范画,然后学生在画室内完成写生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却由于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应当以园林专业学生的具体特点为依据,推动教学形式多元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程讲授时,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不再以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讲授,而更多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讲授方法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具体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
4.1 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任何实践活动均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可以说掌握正确的理论,实践起来就轻松得多。所以,在学生进入画室进行作画前,先通过一定课时的理论讲解,使学生对绘画的基本常识、基本知识等有所掌握和理解。此外,还应通过理论课使学生明确学习园林美术课的目的,了解学习的具体要求。理论课的重点是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这种审美和鉴赏能力直接反映了园林设计者设计水平的高低。针对园林专业部分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的现状,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其从简单的常识与美术基本功入手,适当导入理论知识,逐渐加深难度,这样有理论指导,学生处理画面技巧就能得到较快提升。
4.2 授课教师应通过自身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感染学生,培养其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人们对自己较为感兴趣的事物物别容易关注。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这园林美术这门艺术具有真情实感,不仅要做好基本理论知识与绘画技能的讲授处,还要通过自身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对美术艺术的炙热情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对未来从事园林事业的浓厚兴趣。
4.3 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合理讲授
园林美术课程教学其实没有固定模式可言,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适宜的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潜力。教学中展示的范画要避免偏颇,应对各种风格都有所选择,这样为学生展示的是百家所长,要知道艺术作品不存在绝对的“错”与“对”、“像不像”的问题,绘画这种艺术形式也不例外。只有针对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教学中多用引导的方法与肯定性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氛围下真正掌握好绘画这门艺术。
4.4 教学中要充分与学生互动,解放其思想和思维方式
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跟着教师思路走的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思维活跃、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因此,教学中要充分与学生互动,解放其思想,培养其创新思维方式。例如:在对名画或优秀作品进行讲解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还可以在临摹范画时,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予以解答。通过这些形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情趣。
4.5 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开阔学生的视界
园林专业学以致用很重要,这直接体现于教学实习之中。因此,应定期展示教学成果、为学生创造参观著名园林景观、景点的机会,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量、明确教学具体目标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园林美术课程只有抓住园林专业的特点,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所以,园林美术课程应当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各环节不断地改善与革新,真正体现出园林美术课这一专业基础课程的价值,实现传授给学生更适合园林专业的技能,培养其应具备的艺术素质。
[1]何娟, 孙大江.关于园林美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07(20)
[2]夏娃.《园林美术》课程教学研究初探 [J].池州学院学报, 2010(2)
[3]刘丹.园林美术类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4]崔丹.论园林美术课程的调整与改革[J].农业与技术, 2010(5)
[5]余兰川.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结构调整》[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6)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