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2-01-27 20:42谢春芹凡军民谢正林杨鹤同杨俊姜小红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9期
关键词:菌种食用菌栽培

谢春芹 凡军民 谢正林 杨鹤同 杨俊 姜小红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2,江南食用菌有限公司,江苏 丹阳 212364

高职院校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谢春芹1凡军民1谢正林1杨鹤同1杨俊1姜小红2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2,江南食用菌有限公司,江苏 丹阳 212364

通过对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上,打破旧的学科体系,建立以生产实践操作为课程主线,依托食用菌教学工场,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培养了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实践性人才,创业社团的融入,构建了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体现了对高职类就业与创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培养了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等职业应用型技术人才。

食用菌;教学改革;实践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些既无工作经验又无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在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难的同时,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却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矛盾反映了大学课程教学与实践岗位需求的脱节,教学内容不是生产所需,教学实践性不强,培养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和信心等问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就要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也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就是探索出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社会合格就业人才与创业人才的有效方法。为此,自07生物技术班开展对《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通过三届近160名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毕业后工作单位的调查反馈,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课程学习,最终能让学生面对社会,面对用人单位,可以自信地说,“我虽无工作经验,但有一技之长”,以便为企业输送急需的合格人才。

1 食用菌生产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

食用菌是微生物中的可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无根无叶无花无果,不需要阳光,在人工栽培中又属于种植类,需要水分、营养、空气等环境条件,它兼有微生物和种植业的特点,因此,要求食用菌生产者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既要了解它的微生物特性(微生物知识),又要知道它的种植特性(植物学知识)及环境要求(生态学知识)等。

食用菌的生产操作既简单又复杂,既浅显又深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句话用在食用菌生产上是最合适了,因为,即使是同一种食用菌在不同生产环境中它的栽培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那不同种类食用菌就更不用说了,那种照搬别人,认为大差不差就行的,一定是搞不好食用菌的。只有那些既懂理论,又能实践,并能在实践中总结、改革、创新的生产者才能在食用菌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2 食用菌生产技术是一门创业性课程

2.1 食用菌生产投入少,产出高,是高效农业。

食用菌是农业生产中的短、平、快项目。它不占用土地,利用家里闲置的瓦房或地下车库就可以生产;不需要阳光,可立体栽培,进行周年生产;也可利用冬闲地进行栽培。

栽培食用菌的原材料是农副产品下脚料种植(如木屑、棉籽壳、麸皮、豆草等),来源十分广泛,投入成本低廉,且有效地促进农副产品下脚料的环现利用。

食用菌生产投入与产出比高。如,1亩地种植食用菌效益可达1元~2万元,高至3~7万元,种植蔬菜2000~5000元,种植粮食800元~1000元。

2.2 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宜膳宜药的食用菌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江苏、上海有着全国最大的食用菌消费市场。近几年,食用菌的市场价格总趋势是稳中有升,栽培效益较高。

2.3 政府重视,投入多

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选择,食用菌产业是农业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生产实现了对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推动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食用菌是高效农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的国家,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更多、更健康的食品,意义重大。为此,国家非常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从政策到资金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十二五期间,食用菌是农业中重点发展的产业。政策通过项目、大力推进食用菌的产学研结合,以高校、科研单位带着企业生产,同时,对于投资食用菌的企业政策出台了一系的优惠政策与资金扶持项目。

3 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课程教学设计生产化

课程以学院办学定位、食用菌行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因素为依据,与食用菌行业、企业人员紧密配合,共同进行《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3.1.1 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

是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就业或创业为导向,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2 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课程主要采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食用菌实际生产过程和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将课程内容归纳为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菌种制作、食用菌栽培管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保鲜加工5个工作项目,15个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进程和学习情景,以注重过程化、综合化的考核方式实施教学评价。课程通过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创业实践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理论知识学习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有助于职业素养养成,职业能力在工作任务的完成之中得以提升,最终达到学生成功就业和创业的目的。

3.1.3 课程改革内容的编排

3.1.3.1 按食用菌实际生产过程和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教学模块和顺序。如食用菌实际生产是按照菌种生产→栽培管理(生产与病虫防治)→保鲜加工过程进行了,因为食用菌生产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将课程内容确定为食用菌基础知识、菌种制作、栽培管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保鲜加工5个教学模块;在实施教学中按生产过程进行五大模块的教学。由于按照生产流程进行,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而且与生产实践操作更易对接。

3.1.3.2 按完成生产需要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如,食用菌菌种生产,包括一级菌种生产,二级菌种生产和三级菌种生产,根据生产需要设计菌种培养基配制学习任务和菌种转管(菌种接种)学习任务。

3.1.3.3 按实际生产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进程和学习情景。如,平菇生料栽培,实际生产的工作流程是培养料配制→装袋、接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根据这个生产流程设计教学进度为8课时(理论占2课时,实践占2课时)和学习情景,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先理论讲授平菇生料栽培适宜的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配制操作步骤及要求,然后学生进入生产车间进行实践生产操作,操作中要求分组称量,机器拌料,自测含水量和PH值等,当培养料拌好后,在堆闷40分钟期间,学生回到课堂,教师再讲授培养料装袋的要求、菌种消毒处理的方法,播种量的确定等,学生按讲授与示范要求进行操作,直至完成平菇生料栽培的全过程。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平菇生料栽培的操作过程,对过程中各个技术环节的操作能理解清晰并牢固掌握。

3.1.3.4 技能水平以生产设计方案、操作过程和产品质量为依据,实施过程化、综合化考核评价。如以上生料栽培的平菇,以3~5人小组为单位,在操作前各小组进行方案设计,包括人员分工,配方选择,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评价标准等,当产品(处理后待播种的菌种、播种好的菌袋、发菌的菌棒等)出来后进行评价,以此衡量学生的技能水平。

3.1.3.5 职业能力随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教学进程逐步提升。在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上由课堂单项训练,如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母种的转管、原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种接种、栽培种培养基配制、栽培种接种等一个一个实训,再通过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岗前实训向综合能力逐步提升,如食用菌栽培种生产,实习中给学生一支母种,让各小组完成由母种到原种到栽培种的制作。这样,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灵活化

3.2.1 直观陈述教学法

在岗位技能操作前或操作后,采用直观陈述教学法,讲述相关理论知识,课堂安排在食用菌教学工场内的教室或是直接安排在生产车间,适当板书,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对食用菌生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辅助采用生动、形象的影像放映形式,使学生对食用菌生产管理增加感性认识。如金针菇工厂化再生法栽培技术,通过理论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了解金针菇栽培各个阶段的特点,掌握各个阶段操作的方法与技术要求,强化技术与产品质量意识。

3.2.2 实战演练教学

把课堂搬到食用菌生产车间,根据项目设计的工作任务,选取生产中特定的环节,现场教师先演示,学生再反复操作,掌握操作要领,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如金针菇再生法出菇管理中的开袋技术,重点与难点是要掌握好开袋的时间(子实体布满料面,手触菌袋有硬、挺感)与开袋的方法(割袋处要求离培养基表面2~3cm,生产上常用“两指高”来表示),这些比较形象、较难掌握,但在生产中却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产量与品质,因此,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采用在金针菇房,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操作练习,在学生操作的时候是先让每人从菇房里挑能够开袋的菌袋,教师逐一检查,进行评价于以纠正,然后学生再做第二步,对刚才自己挑出的适宜开袋的菌袋进行开袋,同样教师进行评价、纠正。结合食用菌教学工场的实际生产每位学生操作100~200袋。一个班级30~40名学生,正好完成一个菇房的操作,并做好标记,以便考核评价。

3.2.3 互动研讨教学法

在新项目学习之前或是在一岗位系统内学完一个项目后,学生理论实践都有一定基础时,安排学生查阅材料,对将要学习内容进行尝试性研讨,或者是对已经学习内容验证总结性研讨。一月安排1次,学生轮流发言,教师和生产技术员参与研讨,锻炼学生资料检索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协调团队意识。立足于我院30%学生来自外省,主要选择一些在江苏栽培不是很多,而在国内其它省是主要栽培的大宗品种或正在栽培的珍稀品种,在教学中这些品种的实践性欠缺,通过互动研讨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3.2.4 跟班实践教学法

现场演练教学之后,通常根据生产环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对岗位技能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分组轮岗到各生产车间跟班实践,大多利用课程安排的生产综合实践时间进行,由教学团队教师指导。跟班实践的岗位有菌种生产岗位、培养料配制岗位、菌棒接种岗位、菇房管理岗位、鲜菇包装销售岗位。将学生分组到各个岗位,每个岗位跟班实践2周。

3.2.5 服务锻炼教学法

实践服务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形式,学生把5个项目基本掌握,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参与对食用菌教学工场和食用菌种植户(主要是当地食用菌合作社的农户)的技术服务工作,或是在院内食用菌教学工场承包部分生产菇房,实战中提高技能。

3.3 考核评价过程化

本课程考试考核的主要思路是:“结果和过程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学生和社会参与结合。以考促学,以考促练”。课程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食用菌生产相关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相衔接,考核模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比例为4:6,其中过程考核由出勤、提问演讲、作业、现场实训表现、跟班实训表现等构成,比例为2:2:2:2:2,跟班实训表现主要由企业人员考核;期末考核有理论与操作组成,各占50%,技能操作考试由职业资格鉴定站组织考评员单独考核,技能操作考试除了纯粹的操作技能外,还考核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质,以职业资格鉴定的技能成绩代替课程技能考核的成绩。

3.4 创业要与社团融入课程一体化

课程教学第一第二课堂融合,第一课堂主要是项目式教学,安排在食用菌教学工场内进行实境教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前伸后延进行集中创业交流实践活动,在第一课堂开设《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前,创业社团主要开展食用菌知识讲座和创业沙龙活动为主;课程开设同时或课程开设后主要是创业技能实训活动,安排在校内外食用菌教学工场和食用菌企业内由兼职教师组织,参观食用菌场,进行小型研讨,技能跟班实训,在校外企业辅导老师带领学生参与进行技术服务,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食用菌方向的综合就业与创业能力。

3.5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全程化

本课程的教学是一学期,是在院内食用菌教学工场进行的,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在课程一开始就进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食用菌的生长周期为2个月左右,再加上菌种培养的时间正好一个学期,如蛹虫草工厂化生产,围绕日产虫草500瓶生产规模,要求学生设计生产车间、栽培技术拟定(菌种准备是固体菌种还是液体菌种;生产管理包括栽培配方、料重、培养条件、出菇管理、采摘加工等),产品销售(包装设计)等。

食用菌教学工场位于学院农博园区内,农博园区是国家AAAA级乡村旅游景点,有很多上海、无锡、南京、苏州等地的游客,他们喜欢现场采摘的食用菌,因此,利用这一平台,学生可以自产自销,从而锻炼学生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全面的创业能力。

4 教学过程与岗位过程的对接

课程教学采取课堂车间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现场实境教学。学院食用菌教学工场设有供学生上课教室和实训车间的,真正做到了“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和教师一起在实战中边干边讲边学,每个学生就是企业员工,教师充当食用菌工场管理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安排学生任务,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全程,岗位性研讨交流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有效互动,或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或边学边做、亦工亦学。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5 结语

食用菌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三届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尝试,笔者认为该种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课堂与车间、教学与生产岗位过程的对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要将教学改革进行得更加深入和系统,及时让生产中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融入教学中,为社会培养更加适应生产需要的、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食用菌高技能人才,还需要课题组老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1] 冀宏,杨东霞,赵黎明.适应产业发展 培养食用菌高等专业技术人才.食用菌,2008(4)1-3

[2] 李青松,闵华.食用菌栽培实践教学改革之“一条龙”教学法.广西轻工业,2009(4)168,170

[3] 刘微.食用菌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05-11306

[4] 谭爱华,邓可洪,卢君等.食用菌生产技能教学实践与探索.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65-66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9.148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编号:2011(JK1133))

谢春芹(1976-),女(汉族),江苏沭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食药用菌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菌种食用菌栽培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