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发
(兴安盟消防支队,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
地下人防工程一般来说主要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在战争年代地下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但在和平年代,因其建造在商业密集、人流攒动建筑的地下部分,且常常被当做商场、电影院、公共车库及公共娱乐场所之用,一旦在设计之初没有详细考虑到防火、灭火、应急疏散等消防安全要求,在发生火灾时,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与社会损失,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更会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因此,笔者对当地的地下人防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了长期研究和分析,深入探讨了地下人防工程的火灾成因、预防对策等,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当地下人防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其置身地下通风效果差,使得短时间内积聚的有毒、高温烟气无法得到有效排出,高浓度的有毒烟气不仅会帮助火灾扩大其燃烧范围、加速其蔓延速度,更会给地下人防建筑物中人员疏散时的安全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甚至有可能会因能见度、高温、剧毒等原因,给前来救援的消防人员带来极大的营救困难,贻误有利战机,使得本来能够被抢救出来的人员,因长时间受到火灾烟气的毒害而出现伤亡等现象。
通常情况下,地下人防建筑在和平年代大多被当做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如: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等,其内部家具、装修等可燃物相对较多,即使使用了阻燃制品但在长时间磨损中也失去了阻燃性能,另外,地下人防建筑相比地上建筑常年温度适中,却非常潮湿,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下铺设在家具、装修材料附近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其绝缘层很容易因腐蚀、过负荷、老化等原因,在电器线路的接头、分叉处出现绝缘层脱离、虚接、打火等现象——电器线路在无绝缘保护的情况下发生局部打火短路或局部接触电阻过大的现象,这时的电器线路的绝缘层就成了可燃物,距离家具、装修材料又近,而此处的地下人防建筑自然通风性又较差,强制性的通风又有可能使局部电气线路积聚过多的热量,这就形成了电器火灾的隐患,这些隐患又因日常监管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极易发生火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下人防建筑发生火灾的风险性更大,危害性也更大。
据不完全统计,当发生火灾时,地面建筑将近有70%的烟雾与热量是借助建筑物的门窗溢出的。而地下人防建筑相比与地上建筑,由于其通往地面的口径较小、内部空间也小,加上该类建筑的周围均被泥土包围着,一旦发生火灾后,可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将很不容易散失,这使该类建筑室内的温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散不出去的高温烟气会进一步通过辐射或对流传递方式加热其他可燃物,从而进一步加速火势蔓延的趋势,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地下人防建筑由于其本身建筑存在的封闭性、局限性,很难及时发现火灾,并组织逃生、救援等行动。地下人防建筑还有很多附属空间,隐蔽性强、通讯信号差,其结构的封闭性又很难实现彼此之间的有效连通,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很难及时发现,即使及时发现了火灾,也很难迅速的采用常规的通讯手段报告火警、组织人员疏散、指挥进入地下人防建筑的消防人员进行灭火救援,从这种程度上来说,地下人防建筑的隐蔽性与封闭性会给扑救火灾带来很大的难题。
首先,地下人防工程通道狭小,出口相对较少,尤其是因其深埋于地下,一旦出现火灾后,人员的疏散更是困难。其次,地下人防工程的能见度较低。通常情况下,地下人防工程采用的是人工照明,而人工照明相比自然采光在照度上又显著弱化。最后,火灾所产生的大量烟气影响了人员疏散速度。地下人防工程一旦发生火灾后,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会影响人们的视线与呼吸系统,进而威胁到人们的疏散速度和身心健康。
首先,由于地下人防建筑的隐蔽性,火灾发生初期很难发现,当人们发现火情后,往往火灾已经处于猛烈燃烧和迅速蔓延的状态,当消防人员进行扑救时,由于对火势缺乏了解,导致扑火的盲目性与被动性。其次,通讯指挥较差。由于地下人防建筑能够有效屏蔽各种无线信号,所以很难采用有效的通讯设施进行及时指挥扑救,贻误了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第三,烟雾和交通的不便影响了灭火救援。由于地下火场有害气体浓度高、温度高,在火灾时通风系统停止工作,空气中氧气含量极低,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火源灭火。最后,烟雾影响了灭火时间,致使灭火设备受限。当地下人防建筑发生火灾后,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会严重阻碍消防人员向火源推进。此外,用于地面建筑的各种大型水枪等灭火设备也将很难发挥其作用。
地下人防工程由于其自身特点,所以在平时新建与改建的过程中,做好其防火设计以确保该类建筑的消防安全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务必要采用最为先进的消防安全设计,加强日常消防管理,考虑到各种突发性情况,做到以防万一。
地下人防工程发生火灾后,火势的蔓延将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在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人防建筑消防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对防火与防烟分区进行防火、防烟设计、分隔,以利于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窗、防火阀、挡烟垂壁等消防设施控制火灾蔓延、排出有毒烟气、抢抓疏散时间,保证人员安全、降低财产损失。另外,在疏散通道上采用防火卷帘门进行防火分隔的时候,要适时地增加挡烟垂壁、排烟风机等消防设施进行控火、防烟。
首先,由于地下人防建筑扑火的难度相比地上建筑要困难得多,且一旦发生火灾后所造成的危害要大,所以抓紧时间扑救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一般的房间采用快速响应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对于走廊过道则尽可能的采用边墙型喷头,使管道沿着边墙布置。其次,喷淋系统末端试水装置要尽可能地采用带电磁阀的末端试水装置,因为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便于日常检测,确保设备在关键时发挥最大效应。最后,相比与地上建筑而言,地下人防工程由于没有消防高位水箱等设施,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困境,可以采用设置:“大容量的气压罐或者无塔供水设备、利用周围较高建筑的屋顶水箱及采用带自救卷盘的室内消火栓等”办法。一般来说,地下人防建筑通常情况下预先设计了消防柴油发电机房,以此确保发生火灾时的消防供电。对消防柴油发电机、储油间、配电室等重要保护场所应当首先采用相应的自动灭火设施如:气体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等,其次要求这些设施要具备手动、自动及应急等启动方式,以便及时控火、灭火,保障消防安全。
地下人防建筑中的指挥中心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重要性,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防空安全、通讯安全,此外还要注意其消防安全。比如地下人防建筑内的所有的通讯、信号等线路都应按照消防要求采用屏蔽线,并暗敷于建筑墙内或进行防火穿管保护(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并刷防火涂料),而对地下通信及设备用房除对屏蔽线、地下通信线应采用上述措施外,其设备用房还应设计七氟丙烷等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消防保护,以防止突如其来的火灾事故。最后对设置在人防指挥中心内的消防保护设施、设备和器材应当组织专业人员或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日常消防管理和维护,保障其正常工作,完好有效。
地下人防工程一旦发生火灾后,由于其通风性较差使大量的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溢出,加上断电,进而极大地影响了能见度,可以考虑在疏散通道的地面和其下部增加一部分靠荧光材料自身吸光、发光的辅助应急疏散指示标志,这些材料耐用、廉价,因其吸光时间短、放光时间长,可以在火灾断电后的20~30min内提供有效的疏散指示,确保人员能进行及时、有效、有序的疏散,防止恐慌和混乱的发生。
在地下人防建筑投入使用后,该场所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应尽快熟悉场所内的疏散路线、防火分隔、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等基础环境,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要求,实现分级分责管理,明确各岗位、各工种的消防职责和任务,还要及时组织新上岗的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开展消防演练,使场所内的所有人员都能够熟悉自己所在的位置、周围的环境,明白一旦发生火灾“自己往哪跑、怎么跑、如何扑救初期火灾,如何报警”等,具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的要求,以便人员及时疏散、逃生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
在地下人防建筑物中往往设有避难场所或避难走道等临时的消防安全区域。火灾时,如果场所里的人员一旦不能及时逃生,在消防演练时就应告知场所内的使用人员,可以考虑暂时疏散到的避难场所或避难走道等临时安全区域,在那里,那些不能及时逃生的人员可以选择是等待消防人员前来营救,或者是通过避难走道逃生到其他相对安全的相邻区域,以此为自身和救援人员提供宝贵的时间。
地下人防建筑的消防设施种类繁多、功能复杂,需任用专业的特殊工种人员进行管理、控制,如对消防控制室人员的要求,首先是不能少于两班经过消防专业培训的特殊工种人员,且每班不能少于2人;其次,经过消防专业培训的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仅懂得轮班职守、看护,还要对消防设备能够进行简单的维修、保养,能够按照程序处置场所内因消防设备引发的突发事件(如:探头误报、声光报警器误动作等情况),火灾时操作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施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