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英,王岩
(盘锦市供销合作联合社,辽宁 盘锦 124010)
再生资源行业可以说是新兴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历过成长兴衰,而新的资源环境形势为行业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加强企业联合沟通,做大做强,成为行业强烈的呼声[1]。面对这一形势和要求,从区域性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在地方层面上,如何把改善投资环境放在政府工作中非常突出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开放意识,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商业氛围等。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一度建立起相当完备的国有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但是,这一体系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受到极大的冲击,自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取消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和供销社体制改革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一行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2],任其自由发展,代之而起的是大量私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入这一产业领域,且多数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合法的经营场地,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据供销社初步调查,2009年,全国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产业总产值超过5 00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 800万。
多年以来,废品回收行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传统产业的认识有误区,导致激励草根商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缺乏国家战略指导。显然,今天中国的回收企业所遭遇的种种管理困境和尴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管理组织”的能力,使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缺乏显著的工业化时代环境[3]。
近年来,为解决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我国政府力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2010年4月和5月,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产业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力度空前,令人瞩目。尽管这些政策措施取得初步成效,但总体上再生资源行业目前仍处于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状态。
国务院2010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列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部分,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再生资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2]82号)(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强调,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1]49号)精神,按照《分工方案》要求,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抓紧制定具体措施并尽快组织实施。
盘锦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各项具体工作,明确指示市供销社积极探索研究并抓紧制定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措施,市社领导即刻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其具体措施的工作思路是,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废旧商品回收利用领域的传统优势,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创新工作思路,注重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努力吸纳民间投资,培养龙头企业,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鼓励外资参与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在建立区域性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持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经过长期的巨额投资建设,我国各地区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比而言,软环境建设则明显滞后,并成为我国招商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要把优化环境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举措来抓,要从依靠政策优势为主转变为以环境建设为主。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重点是加强软环境建设。
招商引资环境也称投资环境,是指影响外商投资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所能提供给外商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软环境是该地区所能提供给外商所需要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商业氛围、市场秩序、行为规范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保障与条件。软环境说到底是一个地区对发展要素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偏好的总和,由社会价值观和制度安排构成,向外界传达这里需要什么、支持什么、承认什么、反对什么、拒绝什么、冷落什么、默认什么等具有价值判断的信息。
努力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软环境建设的5个方面。一要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着力营造公平合法、公开竞争的投资环境;二要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依法办事,一经作出明确承诺,就要坚决兑现;三要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对已出台的优惠政策,要坚持下去,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坚决落到实处;四要营造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五要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为投资者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综合配套的人居环境。
与硬环境相比,软环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水平的提高意义更为重大,可以说软环境是增强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外域资金即外商投资是否能够在大陆某地开花结果,除了国家的经济政治大环境以外,主要取决于四大因素:一是基础和条件。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环境、地理位置等。二是政策和待遇的优惠程度。三是招商主体的热情程度和工作效率。四是从较长时间的循环周期看,政治生态、公民素质也会对招商安商的成果产生影响。而摆在面前首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是,如何努力吸纳民间投资参与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园区)项目建设。
民间投资是相对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的一类投资,是以我国公民个人或集团为投资主体的投资,包括居民投资、个体和私营企业投资以及集体企业投资。从大形势看,近年来,我国的民间投资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民间投资在宏观经济调控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民间投资的发展很不平衡,面临着很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投资不振的现象,但这不是说民间没有资金。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7万亿元,如果再加上居民持有的资金、外汇、债券等,实际民间金融资金存量已超过10万亿元。而其中大部分并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即使是民间投资相对比较活跃的浙江省,目前仍有3 500亿元的民间资金闲置,占到其总量的2/3。其中的原因,既有市场环境制约因素,也受思想观念、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影响。社会上对民间投资也存有一定的偏见。
招商引资,是蕴涵在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一项工作。它和对外开放是既一致,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从语义上说,对外开放虽然也可以理解为经济工作的一个子项目,但战略和国策的色彩更浓些;招商引资虽然可以作为某一地区的发展战略,但从总体上说,具体工作和措施的色彩更浓些。
在中央层面上,对外开放中的利用外资工作,主要是兴办特区、开放口岸、制定税收、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就全国而言,只要对外开放的大政策不变,国外资本就会被我国这个世界的最大市场和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所吸引,源源不断地流进来。所以,中央政府虽然也需要开展一些招商引资之类的洽谈活动,但分量不会很重。
地方则不同,除了少数特区和口岸城市有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外,大多省市县需要在吸引和争取外域客商方面做大量的具体工作。各地执行国家政策的机动性、灵活性比较大,所以,客商到哪里投资,资本向哪里流动,除了资源状况、地理位置等要素外,很大程度取决于不同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和政策优惠程度。
在市场条件下,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是企业之间的行为,这也是国际上一般国家的惯例,但我国在向市场化迈进的过程中,目前企业还难以独立地完成招商引资工作,还需要政府来出面进行招商引资。在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的今天,政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时,应当转变传统招商引资中只重视硬环境建设,忽视软环境优化的观念,把改善投资环境放在政府工作中非常突出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开放意识。
追求效益、谋求发展是招商引资中招商方与投资方的共同目标,尤其是投资商常常把利益作为投资取向的先决条件,投资商不只是单单看到投资环境宽松,更主要的是看到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产业配套力强、生产要素成本低等因素。所以,在制定一个地方的招商引资政策上,既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要根据所在地,尤其是在与周边地区的充分选择比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亮点,这样,才能吸引投资商的眼球。
从招商引资项目选择上看,要妥善处理好大与小的环境关系很重要。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选择项目,对硬件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更适宜“抱得西瓜再拣芝麻”,比如盘锦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占地面积80 hm2的基地(园区)初步确立的推荐厂址位于辽滨沿海经济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重点发展区域之一,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等多重优惠政策扶持,要把吸引大公司、大集团进驻作为重头戏。与此同时,市供销社因地制宜,项目招商有大引大,有小引小,特别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用地少、用工多的回收网点子项目,下大力气抓好吸纳民间投资的各项具体工作,实际效果良好。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宏观政策调控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形成了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同时,再生资源产业也不再局限于回收和拆解,而是由多元化的政策引导,向着立体和纵深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规模化回收、高值化利用、规范化经营、链条式发展等将成为再生资源产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4]。
软环境具有创新性。软环境不可复制和移植,也很难模仿,但软环境也能修正和改善,这就是创新,创新的过程就是在软环境中增加一些“好”的因素,消灭一些“坏”的因素,最终达到阶段性、区域中和行业内的“最优”。这个特点说明了软环境不是铁板一块,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创新的空间很大,谁先觉醒,谁先行动,谁就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1] 管爱国.把握机遇,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产业[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11):20.
[2] 施克水.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11):24-26.
[3] 王岩,田晖.给中国式回收一个世界坐标[J].再生资源研究,2007(5):12-14.
[4]张菲菲,彭光晶.2010年再生资源产业宏观发展环境综述[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