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巍
黑龙江职业学院 150080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陈健巍
黑龙江职业学院 150080
本文将工作过程引入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技能训练,交替循环地使学生在模拟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使职业教育与毕业生上岗实现“零距离”对接。
高职;实践教学;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随着高职院校各类课程建设与改革地快速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已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模式。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更深入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在此背景下,高职实践教学改革正在经历着从形式到内容的变革。将工作过程引入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具备从事该职业的技能和资格。
高职电子类专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实践性最强的专业领域之一。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我国电子类专业教育大多沿用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实行着单一的以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提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上则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简单,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实验项目与实际工程存在部分脱节;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打破传统的陈旧模式,尝试建立一个适合于高职办学要求的、有活力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2.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学以致用。
2.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课程项目实施以团体合作方式进行,学生在合作项目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
2.3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工学交替在“做中学”,使得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3.1 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来确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3.1.1 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景教学环境
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带进实践教学环节,由学生组合成若干小组,完成项目的总体规划、可行性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安装实施等全过程,并完成各个阶段的系统文档资料。整个教学以典型电子产品为主线,以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1.2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将所要传授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之中,学生通过自己对工作过程的项目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工作过程的项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中心。
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学生)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来培养学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开发以真实产品为载体的项目课程。
3.1.3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教学中思想观念的转变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要求,在教学中要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主张教师应主动的从“师傅”向“教练”角色转型,更新自己的意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改造、转换和内化。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不应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3.2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2.1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初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总体计划的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在整个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中,其培养目标是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必须与职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对应起来,根据专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总体要求提出具体的实践教学总体目标。在实践教学上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现实职业岗位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2.2 与工程教育理念对接,构建各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1)课程实验改革
实验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实验项目的设置以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应的选修课程之间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为原则,强调基于项目的实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实验项目建设体现“实践型、应用型”的特点。通过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在实验教学方式上,注重因果式引导、成果型训练,刺激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钻研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研究氛围。这种全方位、系统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统一,使所培养人才符合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IC设计人才的需要。
2)课程设计改革
针对高职毕业生是去生产第一线从事安装、调试、维护及维修等工作的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从课程设计的内容、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我校实习实训基地现有的条件,要求学生将设计的结果自行在实验室模拟箱上进行安装、调试,检验设计结果的正确性。这样,课程设计工作很容易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自然转换,学生的工程意识普遍增强,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达到了其他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锻炼,突出了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课程实训改革
我们将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实训是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将筹建适用范围广的实习基地,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满足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
4)毕业设计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思想,我们把选择企业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按照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知识体系的要求和时间的限制,我们把课程设计内容定为以专业方向设计为主线,贯穿所有课程的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过程。在毕业设计初期要求每个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并且进行汇报;定期回学校或以电话方式进行反馈,进一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知识技能方面,使得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在能力培养方面,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在综合素质方面,学生树立了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确立初步的工程观念。
4.1 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努力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既是教师又是职业技能鉴定师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施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毕业设计和实验、实训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行业挂职锻炼,并通过科研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还可根据高职教育与行业依托的特定关系,以及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在行业、企业等部门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4.2 加强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与检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学院应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修订和完善各项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及质量标准,并在教学运行中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从而使实践教学过程严谨规范,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4.3 建立项目进展评分机制,实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
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必须建立一个以过程为导向的评分机制。研究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结构,形成新型的评价体系。以过程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工作过程的质量、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关注学习任务所设定的学习目标能否实现等问题。改变传统教学对学生重在知识的获得的评价方式,以能力为主贯穿教学实践全过程。我们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彻底改革实践教学原有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单一的评价主体,研究实践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结构,以能力评价为中心,形成新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评价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工作过程的质量、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关注学习任务所设定的学习目标能否实现。
4.4 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实验、实习、实训设备的保障。实训基地建设要以行业为主,以专业为主。加大实验和实习力度,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贴近经济建设、生产实际,使学校教学与实际生产、上岗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当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需要,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实训设备;结合产品生产进行技能训练,创设教、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课堂,增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合程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密切教育基地与就业市场的双向联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互补,注重实效;加大学校对基地软、硬件投入,实现校企双赢。
我们将不断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推广到其他教育领域中。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习惯,在基于工作过程中反复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团队价值观、个人学习观、个人学习态度和认知习惯,很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设计、实施能力,进而培养出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1]潘菊素,傅琼.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7)
[2]曾旭华,李福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3]朱庆欢.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4)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2.153
陈健巍(1971-),女,黑龙江职业学院电气工程分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