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选择

2012-01-27 09:59薛小荣王静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2年11期
关键词:陕西省农业农村

薛小荣,王静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1 陕西省农业发展分布现状

长期以来,陕西省农业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为推进新型农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很突出,越来越成为制约陕西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以下主要从陕西省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当前低碳农业发展状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陕西省所处地理环境及农作物分布情况

从地理分布上看,陕西省总体特征南北高、中间低。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黄土高原;中部是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绵延360 km的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南部为秦岭山地,高山低谷连绵起伏。从气候条件来看,陕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干湿季节分明,秋末冬春少雨,夏季初春多雨,降雨量分配严重不均。总体而言水资源较为匮乏,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根据这种气候状况,可以把陕西划分为3个明显的地理区域:陕北为水热资源较差区,关中为光热资源丰富区,陕南为水热资源优势区。从农作物分布状况来看,陕北地区处于风沙化干草原地带是农牧交错区域,一年一熟,以秋粮为主,主要种植春小麦、糜谷、豆类、荞麦、红枣、苹果等。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可以种植小麦、棉花。陕南地区属于北亚热带,除种植水稻、小麦之外,还盛产茶叶、蚕茧、核桃、板栗、猕猴桃等。

1.2 劳动力水平结构与农业生产模式

根据陕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陕西省农村劳动力中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约占15%,初中文化程度占70%左右。随着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现象非常严重,直接导致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偏老龄化、女性化等不协调的变化。老人、妇女成为当前农村中的主要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甚至对新的理念产生抵触情绪。鉴于上述因素,他们依然秉承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散户经营的方式,近年来农业科技得到一定的提高,研制出多种多样的农药、化肥等产品,因此农民基本上不使用天然肥料,而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同样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流程依然是从资源到产品最后至废品直接废弃。因为基本上没有防害抗灾的措施,而是主要依赖天气的变化取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收成,陕西农业依然是小农经济。

2 陕西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主要障碍

低碳农业是致力于改善全球气候、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生物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型农业,是打破资源、环境要素制约,降低土地、能源、环保成本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是追求高效、低能、低排、低污、碳汇的新生产方式的农业,也是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文明农业。发展低碳农业是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发展低碳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是农业发展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目前陕西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着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障碍。

2.1 生产模式不合理,循环经济难以推广

目前,陕西省农业生产单位基本是个体农户,而且从事低碳农业生产的农户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农户相比更为分散、条件更加艰苦。另外一个阻碍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低碳农业生产在农村缺少普遍的组织与支持。低碳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与陕西省农业的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相冲突。由于散户经营难以面对大市场,低碳农业推广的基础条件难以得到满足,低碳农业的规模效应难以充分发挥。由于农业生产面临单产不高、地力下降、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形势严峻以及极端天气灾害等因素的制约。

虽然低碳农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理想途径,但是在这种社会责任转化为经济利益之前,农民的本性还是“经济人”,他们首先为生存而考虑,其次才是社会责任、生态发展。目前循环经济的推广过于注意循环,忽视了“经济”性,而“经济”性恰恰又是迅速开展大规模低碳农业的关键所在。对不完全具备经济可行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农民缺乏积极性是必然的,他们更不可能有效地实施为其提供的教条式的低碳农业发展方案。

2.2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创新不够

陕西省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生产要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陕西省农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农科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不多,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大都是根据祖辈的耕作经验。二是思想观念落后,有的农村即使已经开展了相应的农业技术培训班,但是他们很少积极主动地去参加学习交流,因此他们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即使在指导员的指导下也难以完成。另外一个缺点是农业投入多、收效慢,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由于经验和知识有限,他们往往只能局限于眼前利益,认为低碳农业离自己还很远,缺乏积极性,更有甚者持怀疑态度。

农业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是陕西省科技创新的开展尚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前陕西省农业科技经费主要是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和补贴。物价不断升高,政府的科研经费却没有实质性的增加,经费的投入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现象。二是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不完善,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造成大量的科技人才流失。一些农林院校培育的科技人员很少到农村基层去服务,他们学习的农业管理技术和专业知识不能在低碳农业上得到很好的运用。目前虽然企业是推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难以直接转化为技术商品。沉睡在实验室的低碳技术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科研资源,而且对低碳农业的发展贡献甚少。

2.3 农业土壤环境恶化,生产力逐年下降

新农村建设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比较严峻。很多地区由于长期经营单一品种,连作现象非常严重,土壤营养平衡遭到破坏,加上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土壤内的大量盐分随水分蒸发向上运动,在土壤表层聚集,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导致植株营养不均衡而使产量下降。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污染较为严重,部分农机能耗高、废弃排放多。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下降,他们为了省时省力直接焚烧农业秸秆,这样就造成当地的大气受到严重污染。虽然已经开始实行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对待畜禽粪便的处理上,目前还没有合理的处理方式和固定处理废弃物的场所,大部分依然是乱扔乱丢造成废弃物难以处理。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新农村的村容村貌整洁文明的维护建设,还严重影响了低碳农业的发展。

3 优化陕西低碳农业路径选择

陕西省依托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立足实际,扬长避短,转变发展观念,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如何选择低碳农业发展路径是陕西农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吸取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更安全、可靠的农业发展方式,牢固树立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陕西省必须要对低碳农业路径进行优化。

3.1 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模式

陕西省文化底蕴丰厚,由于其地貌、环境、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不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存在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优势。农业具有文化传承功能,农村是农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立足于陕西省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充分挖掘农村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景观、人文历史及民俗民风、农业特产等资源,邀请专业人员策划设计,使其具有旅游功能。在发展节能、节水、循环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这种路径的选择是实现陕西省旅游业与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旅游及新型农业的有效形式。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的原则,围绕陕西省农业现有的特征和气候特点建立特产基地和示范区,比如:周志西瓜区、临潼石榴区和柿子区、陕北红枣和板栗区等。不同的地区要相互交流与合作,开展周期性的农业交流贸易洽谈会,避免信息不对称或不流畅。这些示范区利用陕西传统工艺的优势可以附加发展一些手工艺品,比如:西安刺绣、秦兵马俑复制品、麦杆画、皮影等。这些附带产业的发展可以与当地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模式相得益彰,从而也提高当地民风、民俗、农产品的知名程度,有利于优良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更有利于农民发展低碳农业,并提高他们的收入。

3.2 培养新型农民,合理利用能源

农民是发展低碳农业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低碳农业发展的状况。由于目前农村的很多干部群众对发展低碳农业的具体情况和什么是低碳农业知之甚少,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这也是发展低碳农业必须进行的环节,一定要把基础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转变他们原有不科学的意识形态和劳作观念,对农村居民进行低碳农业观念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认清传统农业与新型低碳农业的区别并说明其中的利弊,让低碳生活成为农民的共识,并逐渐转变为自觉行动。其次,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这需要政府免费为他们提供低碳技术培训,制定相关的课程,系统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室或者田间地头专业的讲解和示范,手把手传授给他们有用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对积极性比较高、通过科学技术取得良好效益的给予奖励,激发农民技术创新的热情。重点培养具有先进意识的农民,作为先进典型带动其他农民,低碳农业只有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才能蓬勃发展起来。第三,改善小农经济的面貌,统筹规划,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在一些特色农业示范区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全程社会化服务。

陕西省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能源消耗占全部消耗的70%以上,但是水资源相对短缺。这就要求陕西发展低碳农业必须坚持两点:第一,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第二,开发清洁新能源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能源。充分利用各个区域清洁能源的优势,降低化肥使用量。结合太阳能,发展农业废弃循环利用模式,从现有小沼气池的状态转变为大规模的沼气池发电,形成规模效应。大型沼气池最终的废气、废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施肥,这样能源被高效利用的同时,也减少化学化肥的污染。这种利用农村丰富的农业资源来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减少碳的排放量,缓解和改善气候变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有利的。

3.3 完善低碳农业发展技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目前低碳农业技术还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不断追求低碳农业发展技术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研发缓控释放技术,以各种调控机制让肥料中的养分缓慢释放,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的有效期,这样不仅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节约了劳动力和经济成本。二是保护现有的碳储存库,利用生态能量循环原理,采用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在治理农作物虫害方面要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害作用,比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虫害技术,推行杀虫板、杀虫灯等生态治理方法。发展低碳农业不是让人类返回到农耕文明时代,还要大力推广节约人力,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的劳动工具设备,这样可以实现农产品增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除自主创新外,陕西省要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国家之间低碳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内外低碳农业发展先进技术和模式。

发展低碳农业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低碳农业能不能顺利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而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靠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推动。如何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全力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考核机制,以考核机制的刚性促进低碳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改变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念,避免以投资偏好实现经济的片面增长,盲目扩大投资来增加GDP。其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和发展新型低碳农业,把低碳农业取得的成绩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改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农业环境补贴额度与有效实行低碳农业所得收入相符的财政补贴政策。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发展低碳农业已成为陕西农业经济的当务之急,对未来整个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不能千篇一律。本地区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要有益于新农村建设,而且还要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各类发展模式使用范围和环境特征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证明。中国已经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朗,陕西省要抓住战略机遇,把发展低碳农业作为发展本省经济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奠定扎实的基础。

[1] 魏国强.关于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0(5):5-7.

[2] 梅隆.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N].农民日报,2010-07-07.

[3] 黄长科.陕西苹果产业经济与发展[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13):5-23.

[4] 姜克隽.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2008(2):31-33.

[5] 付德全,雷晓平.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与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6):179-181.

[6] 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72-78.[7] 黄平.低碳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6):111-112.

[8] 翁摆琦.农业发展应向低碳转型[N].中国环境报,2010-10-15.

猜你喜欢
陕西省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