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俻华,刘桂武
(1.广西梧州农业学校,广西 贺州 542800;2.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 530005)
母猪的年生产力是母猪最重要的生产力性状,主要包括年产窝数、年窝产活仔数及窝重、年窝断奶仔猪数及窝重,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猪场经济效益。要想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就要从关键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繁殖水平。
选留优秀后备母猪,为母猪的高年生产力打下基础。后备母猪的选留过程,一般需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断奶阶段:仔猪断奶时,从母猪产仔数及断奶仔猪数较高的窝中,挑选出生长发育好、体重较大、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平、四肢结实有力、7对以上有效乳头、没有遗传缺陷的健康仔猪。
2)保育结束阶段:保育结束时,参照第1次选择标准,每窝选出最优秀的1公2母转入性能测定舍进行性能测定。
3)6月龄选择:淘汰不符合品种特征、肢蹄不良、乳头缺陷等问题的母猪,计算日增重,测定活体背膘厚,根据母猪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优去劣”留种。
4)初产母猪选择:根据母猪的发情、配种、产仔、哺乳等情况,淘汰繁殖性能不良的初产母猪。
母猪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决定母猪妊娠及受胎率的关键。后备母猪初配年龄过早过迟都不利于生产,地方品种要6~7月龄、体重60~70 kg,外来品种需8~10月龄、体重90~120 kg时方可第1次配种。母猪排卵时间为发情后24~36 h,持续10~15 h,卵子在输卵管内能存活6~18 h,具有受精能力8~12 h,精子从射精部位到受精部位需2~3 h,可以存活15~20 h,因此母猪配种时间宜为开始发情后20~32 h进行配种1次,为取得更好的配种效果,应间隔12 h后再配种1次。方法是下午发现“静立反射”的母猪,次日上午配种1次,第3天上午再配种1次;上午发现“静立反射”的母猪,下午配种1次,第2天下午再继续配种第2次。因母猪的发情期受品种、年龄的影响,配种时实行“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的原则。一般发情母猪食欲废绝,神情呆滞,出现静立反射,阴户红肿稍减出现皱纹并流出稀薄透明的黏液,此时为配种最适宜时间。
淘汰繁殖性能差母猪,提高母猪群体生产水平。详细记录母猪的繁殖状况,对于产后不发情、隐性发情、屡配不孕、异常分娩、死胎过多、低产、泌乳力差、食仔恶癖、发病久治不愈、肢蹄病严重的母猪,查明原因,排除饲养管理方面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让其恢复正常,对于不能恢复正常或恢复成本过高的母猪,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淘汰更新。为了使母猪的群体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生产水平,一般规模化猪场母猪每年淘汰率应在25%左右。
母猪群体的胎次结构主要依据母猪的使用年限而定。母猪的繁殖高峰期是3~6 胎,8胎以后产仔数逐渐减少,所以生产中的母猪利用年限一般约为4年,生产力较高的母猪年限可适当延长。为确保猪场的均衡生产,猪场应有科学的母猪胎次结构,即第1胎母猪占20%,2~3胎母猪占35%,4~5胎母猪占30%,6胎以上母猪占15%以下,还需配备科学可行的母猪选留计划,以补充足够的后备母猪,逐渐更新猪群,不断提高猪群质量。
俗话说“空怀母猪七八成膘,容易发情产仔高”。母猪的发情排卵与其断奶后的膘情是密切联系的。空怀母猪饲养管理的要点是控制膘情,促使其及时发情、多排好卵、容易配种。因此,供给空怀母猪的营养物质一定要全面,特别要保证蛋白质的供应,满足维生素、矿物质的营养要求,让其保持适度的膘情和充沛的精力。生产上,常在配种前进行“短期优饲”,对促进母猪发情排卵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运动、阳光和新鲜空气对促进母猪发情和排卵有重要作用,故母猪配种前应加强运动和舍外活动的时间。
妊娠前期是胚胎死亡的高峰期,此期应保持原有群体,不宜合群并栏,致使互相咬斗,造成隐性流产。妊娠中期是仔猪器官形成阶段,此期母猪代谢能力增强,应于单体栏,采用低能量水平限食饲养,适当增加纤维饲料,根据母猪的体况调整喂量,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妊娠后期为胎儿迅速生长阶段,此期要保证母猪有旺盛的食欲和健康的体质,提供高营养水平饲喂,满足胎儿快速生长需要。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及其下胎的繁殖力。此阶段饲料中要适当添加脂肪,给以高于妊娠后期的营养水平,每天湿料饲喂4次,执行“少给勤添”的原则,保证哺乳母猪的高采食量及营养供给。高度注意母猪饮水量,以利于乳汁分泌和母猪采食,想方设法减少哺乳母猪的泌乳失重,确保母猪的连续性生产能力。
精子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母猪受胎的成功及产仔情况,因此加强公猪饲养管理,提供高品质的精液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根本。种公猪要体质结实,四肢稳健,性欲旺盛。公猪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根据膘情调整喂量,保持中等膘情,适当添加青绿饲料。配种强度适当,成年公猪每周2次,青年公猪每周1次,每次检查精液品质,对精液质量不佳的公猪即刻停用,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对不能恢复的尽早淘汰。避开严寒和酷暑每天运动1次,增强体质及性欲。单圈饲养,避免打架致伤。注意采光,温湿度适宜。饲喂、采精、配种、运动、刷洗等各项作业在固定时间内进行,以为公猪建立良好生活制度。
初生仔猪应尽快吃足初乳,以提高自身的母源抗体水平,增强抵抗力。按“弱前强后”的原则固定奶头并连续进行几天,确保每头仔猪都能吃上初乳。待其吃过初乳后,将因母猪多产而无乳吃的仔猪寄给产仔少同期产的母猪,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同时也使母猪尽早发情,缩短母猪的产仔间隔。仔猪从5~7日龄起开始补料,调教仔猪开食,以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及时清走料槽中的粪便,做到“少食多餐”,保持教槽料干净、新鲜。
早期断奶可使母猪体重消耗少,缩短母猪产仔间隔,提高年产窝数,降低饲养相对成本。据报道,母猪提前7 d断奶,每头每年可多获得1头断奶仔猪,但并不是母猪哺乳期越短越好,少于10 d和多于35 d的母猪哺乳都会增加其断奶至再发情的时间。仔猪早期断奶要以保证仔猪断奶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及母猪的发情间隔为原则,一般以3~4周断奶为宜。
母猪配种后,早期做出妊娠诊断,对确定尚未怀孕的母猪,及时采取措施,让其妊娠,能有效减少饲料浪费,提高母猪的年产仔窝数。以往人们常利用母猪妊娠后常有贪吃睡、上膘快、毛光滑、性温顺等表现来判断母猪妊娠,但需较晚才能确定,准确率不高。目前很多规模化猪场使用B超妊娠诊断仪对配种后18~22日龄的母猪进行妊娠诊断,准确率达99%以上,有效杜绝了妊娠期空怀猪的出现。
一般情况下,母猪断奶7~10 d便可继续发情。对达到发情年龄而不发情的后备母猪及断奶后较长时间不发情的空怀母猪,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来诱导母猪发情,以提高母猪受胎机会。一是常用试情公猪爬跨,通过公猪分泌的外激素气味刺激神经反射作用,促使母猪发情排卵。二是把不发情的空怀母猪合并到有发情母猪的圈内饲养,通过发情母猪爬跨等刺激,促进空怀母猪发情排卵。三是把不发情母猪转进大运动场,让其自由运动,促进发情。四是经常按摩乳房,促进发情。五是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等外源激素,来调整母猪的发情时间和排卵。
在经产母猪预产期前2~3 d的早上给以注射氯前列烯醇等激素,让其经24 h后于白天分娩,有利于饲养员护理,缩短母猪妊娠期,促进母猪乳汁分娩,加速子宫恶露排除。此技术规模化猪场执行效果明显,但推广运用还存在争议。
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适宜温度分别为18~24 ℃、20~25 ℃,炎热夏季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以提高母猪哺乳采食量及减少胎儿的妊娠死亡。猪舍内适当增加光照,保持通风干燥,避免猪舍湿度过高,引起细菌滋生及饲料发霉,及时搞好消毒卫生工作,为母猪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确保其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规模化猪场可将全年生产量均匀分布于每周内,每个产房单元独立封闭且只接纳7 d内的临产母猪,断奶后母猪和仔猪都转出此产房让其空栏,然后全面进行清洗消毒。实践证明,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能够有效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从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母猪分胎次饲养,即将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分开饲养。这是因为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各自身体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及抗病力不同,如两者混养后,经产母猪很容易把一些病原体传给后备母猪。规模化猪场可将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分开饲养,以减少母猪及仔猪疾病的发生机会。
猪场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实行严格的防疫、消毒、免疫制度,净化乙脑、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布氏杆菌病、猪瘟、蓝耳病等繁殖障碍性疾病,加强饲养管理,降低母猪乳房炎、子宫炎、难产发生机会,以建立健康的母猪群,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总之,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同时提供优良的品种和精液、合理的营养调控、完善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环境控制,科学的疾病控制,多措施并用,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一个猪场母猪的年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还要受到整个猪场的软硬件设施、员工的操作技能、该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养猪业者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尽量多的采取以上各种措施,才能提高母猪的生产水平,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