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球,陈高杰,修珍珍,王 斌
(1.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浙江 龙泉 323700;2. 浙江省世行贷款造林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2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香榧(Torreya grandiscv.merrillii)是榧树中经人为选择嫁接培育而成的一个优良品种(类型),其主要性状和经济价值有别于榧树中其他实生榧树变异类型,现已作为林木良种主导品种在全国加以推广,是集果用、药用、油用、材用、观赏和环保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世界珍贵经济树种[1~3]。会稽山区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其千年古香榧群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古老的嫁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该地区古香榧群的传统耕作文化正在流失,化肥农药使用等现代农业经营带来的一些生态问题正在显现,为实现古香榧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急需采取一些针对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措施。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国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与发展会稽山古香榧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途径。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项目,旨在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食物和生计安全以及文化的国际认同、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提供基础[4]。2012年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形成一股热潮。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涵丰富,对其价值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不仅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这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类型,并针对性的开展保护工作;也可为将来申报中国乃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下一定基础。
香榧主产地会稽山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山体呈南西——北东走向,境内长约90 km,宽约30 km,地形起伏较大,平均海拔约500 m,主峰东白山海拔1195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日照时数1900 h,年平均降水量1200 mm。土壤以地带性红壤和山地黄壤为主[5]。香榧野生性状较强,性喜温暖、湿润、荫蔽、日照少、直射光不强的峰岭连绵、山谷纵横、溪流迂回交叉的具有典型亚热带山区阴湿气候特征的生态环境[2],主要分布在海拔200 ~ 800 m的低山丘陵,尤其在400 ~ 600 m区段分布最为集中,海拔200 m以下和海拔600 m以上区段香榧分布相对较少[6]。香榧不耐高温,气温超过35℃时即停止生长,香榧的根为肉质根,对土壤的通气性要求较高,土壤要疏松、通气,不能积水[7]。
国内榧树资源在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省都有分布,浙江省山区40多个县市都有分布,但真正的香榧仅产于会稽山区、大盘山区,即绍兴地区的诸暨、绍兴、嵊州和金华地区的东阳、磐安等县市,地理分布狭窄,资源稀少,生长期长,稀罕珍贵。香榧虽然是中国特产,枫桥香榧的声誉也较大,但其影响力主要在我国的上海、杭州、南京、广州、宁波等少数的南方城市。
近年来香榧重点产区的诸暨市、绍兴县、嵊州市、东阳市和磐安县都先后进行了香榧古树调查。结果发现香榧古树数量之多,形态之美,寿命之长,堪称华夏一绝[1]。根据2006年统计,浙江省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株,其中诸暨4.5万株,嵊州2.83万株,绍兴县1.7万株,东阳1.0万株,磐安0.39万株,这些古香榧生长区基本上均在会稽山区域。会稽山区拥有较完整的香榧种群资源,十多年内,浙江等榧区纷纷开展香榧良种选育,通过香榧品种资源调查,共有细榧、獠牙榧、茄榧、大圆榧、中圆榧、小圆榧、米榧、羊角榧、长榧、转筋榧、木榧、花生榧、核桃榧、和尚头、尼姑榧等十几个品种[8]。
3.1.1 食用 香榧种仁炒熟后松脆可口、香味独特,还可加工成香榧糕、饼、糖、酥等食品,产品出口港澳、日本等地,倍受消费者青睐[9]。香榧不仅味美,而且营养十分丰富,每100 g香榧种仁(果肉)含水分6.4 g,蛋白质10 g,脂肪44.1 g,碳水化合物29.8 g,粗纤维6.8 g,灰分2.9 g。榧子所含脂肪油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淄醇,糖份1.0% ~ 2.4%,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此外,榧子中还含有草酸、挥发油、鞣质等[10]。香榧种仁中含有19种矿物元素,生命必需元素钙、钾、镁、铁、锰、铬、锌、铜、镍、氟、硒等全部具备,其中钾、钙、镁、铁、锌、硒等元素含量丰富,所以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11]。
3.1.2 药用 香榧子油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选择性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L-C)[2]。榧子仁中所含的四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治疗和预防恶性程度很高的淋巴肉瘤有益。因榧子含有大量的脂肪油等物质,具有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之功能,并可用于防治多种肠道寄生虫病[2]。榧子中脂肪酸和维生素 E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9]。食用榧子对保护视力有益,还有治疗小儿遗尿及护发等作用[2]。香榧的假种皮含有防治癌症的5种二萜类化合物,分别是香榧酯、18-氧弥罗松酚、18-羟基弥罗松酚、花柏酚和半日花烷类衍生物[2]。香榧与其他红豆杉树木一样,含有具抗癌活性的生理活性物质—紫杉醇[12]。香榧种仁中含维生素D达129 mg/kg,高于一般干果许多倍[13]。
3.1.3 基因资源 会稽山古香榧群是古代劳动人民从野生榧树中经过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是中国古代果树大规模嫁接技术最好的展示,是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11]。这样数量众多资源集中的人工嫁接的且保存了千年以上的现今能硕果累累的经济效益极高的古香榧群,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苗圃中的植生苗或移栽种植的香榧,都必须通过嫁接,才能在生长后结出榧果。近年来,稽东香榧声名远播,不仅榧果价格连年走高,香榧苗和香榧嫁接枝的价格也是一年高过一年。2007年前后,一枝香榧嫁接枝的价格是1元,而到了2011年,价格涨到5元左右。
3.2.1 水土保持 会稽山地处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影响,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香榧最适生长在海拔200 ~ 800 m的山地上,且一年四季长青有利于保持水土。香榧树冠浓密,叶面积指数高,林下落叶层厚,而且树叶不含树脂,容易腐烂,对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都有重要意义[11]。香榧生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沃、通气,排水良好,土层厚度50 cm以上,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同时,香榧还是抗旱性很强的树种,进入成年的香榧即使遇到夏、秋季长期干旱也很少发现落叶、枯枝和落果现象。2003年8-9月浙江香榧产区遭受50年未遇的长期干旱,不少山区河流干涸,饮水断绝,杉、竹、柏林出现成片凋萎或枯死现象,而同地的香榧仍然郁郁葱葱、结实累累[14]。
3.2.2 气候调节 植物一方面通过树冠阻挡阳光,减少阳光对地面的辐射热量;另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向环境中散发水分,同时大量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降低环境空气温度并增加空气湿度。古香榧群庞大的林冠层,在大气与地表之间调节温度和湿度,形成了林内小气候,也影响了周围环境。林区低温高湿的气候特征,加上古香榧群枝叶的总面积较大,造成夜间强烈辐射冷却,有利于形成雾、露、霜和雾凇等凝结物,增加了水平降水。研究表明,香榧林相比空地温度低4.4℃,湿度增加17.4%[15]。
3.2.3 净化环境 森林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能杀灭空气中分布的细菌,吸滞烟灰粉尘,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再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16]。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SO2要比空旷地少15% ~ 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SO2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SO2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 ~ 10倍。此外,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据测定,百货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可达49700个,而人少树多的山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1046个,相差47倍多[17]。
3.2.4 生境维持 会稽山区域内森林植被以香榧林、针叶林、毛竹林为主,间有常绿阔叶林,植物资源丰富,分布着大量的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针叶树种以马尾松、柏木、杉木、柳杉等为主,涉及5个科16个树种。阔叶树种以壳斗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豆科等树种为主,涉及48个科250余个树种。乔、灌、草有机结合,构成良好的森林植被,也保持着比较完整的林业生态系统。会稽山区域内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飞禽类、爬行类等不下数百种。常见的有野鸭、狼、野猪、野兔、麂、松鼠、黄鼬、雉鸡、白鹭、猫头鹰、鸳鸯等,尤其是白鹭,每到繁殖季节,成群结队,十分壮观。
3.3.1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系统是先民长期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情况下形成的特有的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这种源自传统经验的农业耕作,使农民获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存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和谐共处,为其他同类地区合理利用土地,发展适应本地条件的生存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3.3.2 农民增收 香榧资源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上香榧售价一直在120 ~ 200元/kg,且逐年攀升。投产香榧单株产值千元以上,有些生产区香榧单株产值达2000元以上,平均单产7.5万 ~ 9万元/hm2,最高可达22.5万元/hm2,栽培效益居所有干水果之首,香榧被当地农民称为摇钱树。同时,古香榧群是具有独特性的旅游资源,在有发展条件的地区开发乡村旅游,可以带动会稽山区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改变目前农村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的状况,创出一条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3.4.1 旅游 香榧树冠整齐,树姿优美,枝、叶、果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成片的榧林更具有观赏价值[7]。每年的9月上旬,在同一株树上可以看到成熟果、幼果和花芽,有“公孙树”、“二代果”、“长寿果”、“千年圣果”之美誉。这些珍贵的古树群落与会稽山区的奇峰秀谷和文化遗存形成了榧乡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香榧古树群成为会稽山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重要产业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当地森林休闲旅游的重要资源。以绍兴稽东香榧省级森林公园为例,2007年绍兴县被命名为“中国香榧之乡”后,从2008年开始举办“生态稽东·香榧旅游节”,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年接待游客量6万多人,且呈快速增长趋势。
3.4.2 人文 会稽山古香榧群历史悠久、古老珍惜,绍兴的地方文献如《嘉定剡录》、《国朝三修诸暨县志》以及一些医书如《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都有记载。自唐代开始,文人墨客以香榧为题材所作的诗词,以及历史名人关于香榧的轶事,有不少流传于今。民国时期,各种报刊对会稽山区香榧的大量调查报告、通讯报道及学者论文记述皆反映了会稽山古香榧影响之大。可见,会稽山古香榧群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
3.4.3 科研 香榧炒制食用,清香浓郁,营养丰富,具有营养学研究价值;香榧是古代劳动人民从野生榧树中进行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是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具有很高的植物学研究价值;香榧有清肺、润肠、驱虫、化痰、止咳、消痔、明目、轻身等药用功能,在医药学方面的研究价值也较高;植榧造林可以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是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价值。
会稽山古香榧群历经千年,既是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活标本”,也是先民创造的防止水土流失的良好生态系统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山地利用系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农业文化成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就是要保护文化的载体和与载体共存的文化创造力。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涵丰富,建议积极申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实行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古香榧文化,通过合理利用,让这一良好的土地利用系统继续为人们提供服务,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农村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丰富会稽山区香榧资源,以保证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载体的更新和世代交替,让香榧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1]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 香榧品种起源考证[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4):443-448.
[2]陈力耕,王辉,童品璋. 香榧的主要品种及其开发价值[J]. 中国南方果树,2005,34(5):33-34.
[3]戴文圣,黎章矩,程晓建,等. 杭州市香榧生产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3):334-337.
[4]何露,闵庆文,袁正. 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J]. 资源科学,2011,33(6):1060-1065.
[5]王小明,周本智,曹永慧,等. GIS支持下的会稽山区香榧种群生境特征[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3):523-527.
[6]戴文圣,黎章矩,程晓建,等. 香榧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分析[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2):140-144.
[7]寿企洋,蔡天军. 香榧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76.
[8]胡祥林,王国良,王土荣,等. 香榧种质资源选育和良种繁育技术探讨[J]. 中国果菜,2010(11):21-22.
[9]徐金仁,程肇基. 香榧及其应用研究[J]. 农技服务,2007,24(10):92-93.
[10]王向阳,修丽丽. 香榧的营养和功能综述[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11]黎章矩,戴文圣. 中国香榧[M]. 科学出版社,2007.
[12]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 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 江西园艺,2004(6):49-50.
[13]黎章矩,骆成方,程晓建,等. 香榧种子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540-544.
[14]程晓建,黎章矩,戴文圣,等. 香榧的生态习性及其适生条件[J]. 林业科技开发,2009,23(1):39-41.
[15]张明丽,秦俊,胡永红. 上海市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果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39-43.
[16]欧阳志云,赵同谦,赵景柱,等. 海南岛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8):1395-1402.
[17]孟树标. 园林绿化有益人体健康[J]. 绿化与生活,199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