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无公害刺五加栽培技术

2012-01-25 19:09程瑶潘洪泽张博苗嵩张庆伟谢丙明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4期
关键词:刺五加根茎种子

程瑶,潘洪泽,张博,苗嵩,张庆伟,谢丙明

(抚顺市林业科学所,辽宁抚顺 113008)

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是五加科植物,别名刺拐棒、刺老鸦。叶可作药用,皮可加工成五加皮。刺五加性温、味辛、微苦,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扶正固本的功效。主治胃腹胀痛、黄疽、尿血、月经不调等症。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是我国东北林区珍贵的山野菜和地道药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市场前景广阔[1]。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仅靠现有的野生资源已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供需矛盾日趋加剧,致使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已濒危枯竭,已被列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扩繁刺五加物种资源,如何实现该物种的可持续利用,产业化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高度重视,除制定有关保护法规外,人工栽培是必由之路。

目前,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尚无可用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地方规范用于刺五加规范化生产。制定本规范势在必行,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1 形态特征

刺五加是多年生落叶灌木,株高1~3m。根茎发达,呈不规则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或黑褐色。茎及根都具有特异香气。茎枝通常密生细长倒刺,有时少刺或无刺。叶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有细刺或疏毛;小叶5枚,椭圆状倒卵形至长圆形,叶背面沿叶脉有淡褐色刺,边缘有锐尖重锯齿,小叶柄被褐色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4个聚生、花多而密;花萼无毛,有不明显5齿或几无齿;花瓣5个,黄白色,卵形。核果浆果状,近球形或卵形,紫黑色,干后具明显5棱。种子4~5个,薄而扁,新月形[3]。

2 生长习性

刺五加适宜生长在土壤较为湿润、腐殖质层深厚、微酸性的杂木林下及林缘,种植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中最好。对气候要求不严,喜温暖、耐寒、以夏季温暖湿润多雨,冬季严寒的大陆兼海洋性气候最佳。刺五加生存能力很强,不需太多的管理,且病虫害发生也少,容易栽培成活。刺五加果实于9~10月成熟,但种子的种胚没有发育成熟,不论是当年秋播,还是第2年进行春播,都需要经过一个夏季在温度、湿度适合的条件完成形态后熟和经过一个冬季的低温完成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刺五加种子寿命为3年,在生产适用年限为2年[4]。

3 物候期

刺五加树液流动在4月中旬开始,4月下旬顶芽开始膨胀,5月上旬顶芽展开,植株随之进入第一次高生长,7月上旬高生长结束形成顶芽。植株在未有花朵枝条上多有二次高生长,第二次高生长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5月中旬整株叶片基本展开,6月上旬花芽开始形成,并同时形成顶芽,6月下旬初花期,7月上中旬盛花期,9月上旬种子形态成熟,浆果呈黑褐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落叶,休眠期11月~翌年3月部分浆果在植株上可持续到翌春,自然干瘪脱落,植物生长期为150d左右[5]。

4 无公害栽培技术

4.1 适宜地块

刺五加喜肥沃而疏松的土壤。野生刺五加多分布在林下或林缘腐殖土中。人工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的腐殖土或沙壤土、土层厚的荒山坡地、林边空地、溪流两侧为主,也可选择房前屋后的园田地或耕地。

4.2 繁殖方式

4.2.1 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1)种子的采收与处理:8月下旬至9月中旬,采摘成熟变黑的刺五加果实,趁鲜时揉搓,漂洗出成熟饱满的种子。播种用刺五加种子千粒重为10.4~11.4g,用3倍量的湿沙混拌均匀,用多菌灵或百毒清300倍液消毒后在10~20℃左右温度下沙藏3个月,每隔7~10天翻动1次,约有50%左右的种子裂口时移至3℃以下低温储藏2个月左右。

(2)选地整地:育苗地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腐殖土或沙质壤土,地势要平坦、高燥。深翻25~30cm,施足底肥。南北向或东西向作床,床宽100~120cm,床高15~20cm,床长视其地块情况,有利于灌水排水即可。床土要细碎,床面要平整。

(3)播种:一般于4月中旬播种。播前浇透底水。可采用横床开沟条播,按行距10~15cm开沟,沟深4~5cm,将沟底压平,将处理好的种子撒于沟内,种子间距离2cm左右;也可按株行距8cm×8cm穴播,每穴播种子2~3粒。播后覆土2~3cm,稍压。床面用落叶或无籽草覆盖3~5cm保湿。

(4)苗田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撤掉覆盖物,适当浇水保持床面湿润,5~7天浇1次水,立秋后不再浇水。

床面除草主要靠人工用手拔草。立足除早、除小,整个苗期床面要保持无杂草。作业道及床帮上草铲除后要清理出田外,保持床间清洁。除草时可用小铁钩将行间土壤钩松,注意不要伤及小苗根部。

追肥。为培养壮苗,生长前期可适当追施一些含氮量高的肥料,生长后期可适当追施一些含磷钾多的肥料。

(5)出圃: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皆可出圃栽植。

4.2.2 无性繁殖

(1)分株繁殖:在早春,将刺五加从根茎萌发出的幼株连一部分根茎切下,挖穴栽植。用这种办法繁殖,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成活率高,生长快。当年或第二年即可移栽定植。

(2)扦插繁殖:刺五加扦插繁殖分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硬枝扦插应在刺五加休眠期进行,于秋末冬初割取枝条,贮于窖中,第二年早春扦插,生长1年,翌年春即可移栽定植。嫩枝扦插应在6月中旬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嫩枝,当即扦插。第二年即可移栽定植。

4.3 移栽定植

4.3.1 栽植时间:栽植时间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为佳,也可在秋后结冻前进行。

4.3.2 栽植地块选择:刺五加的栽植可林下栽植、采伐迹地栽植和田园栽植。

4.3.3 苗木选择:移栽定植选择健壮的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苗。当年生幼苗,苗高要在10~15cm,根茎2~ 3条,平均长度12~14cm,须根发达。

4.4 林下栽植

在成林地中栽植,林分郁闭度应在0.3~0.5,采取见缝插针栽植密度330株/亩为宜。在新植地(红松、大果榛子)中栽植,栽植密度为660株/亩。每穴1株,栽植时要使根系舒展,栽后浇透水再覆1层细沙。穴坑按40cm×40cm×40cm为宜,每穴施腐熟农家肥5~10kg左右。

4.5 采伐迹地栽植

坡度25度以下的迹地,可纯林栽植,也可与其他造林树种行间混交,行间混交方法同林下栽植。纯林株行距0.5m×1m。

4.6 田园栽植

在园田栽植,选好地块后,清除地表杂物,深翻30~50cm,耙细整平。栽植株行距以0.5m×1m为宜,坑穴按30cm×30cm×30cm为宜,每穴施入腐熟农家肥5~10kg。

4.7 田间管理

4.7.1 种植间作作物。在园田栽植的当年可在行间种植间作作物。玉米植株较高,能为刺五加适当遮荫;大豆的根瘤菌能固氮,使土壤肥沃。也可种植其它高棵药用植物。

4.7.2 松土除草。要保持刺五加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

4.7.3 追肥。刺五加是喜肥植物,每个生育期应追肥2~3次:第一次在返青后进行,每亩追施腐熟农家肥2~3t;第二次在前次追肥后30~40天进行,用肥量同前次,同时追施磷酸钾或磷酸二氢钾20~30kg;第三次在秋后进行,用肥量同第1次。

4.7.4 水分管理。刺五加喜湿润土壤,但又怕涝。生育期间不能缺水。如遇天气干旱,必须及时浇水,在雨季还要注意排水防涝,不要使田间积水。

4.7.5 培土。培土在入冬前进行。刺五加经过一个生育期的松土除草,有的根茎外露,影响越冬。秋末冬初应对刺五加进行培土。培土不要太厚,能将根茎埋入即可。有条件的可在根茎部覆盖一些无籽草,既有利于刺五加越冬,又有利于第二年刺五加的根茎分蘖。4.7.6 半野生管理。在林间、林下栽植的刺五加,可以让其自然生长,适当注意水肥管理。一般情况下每年要适量追施农家肥或生物菌肥1~2次。

4.8 病虫害防治:刺五加病虫害少有发生。

4.9 采收与初加工

4.9.1 采收。刺五加栽植4~5年后可以采收,采收刺五加时,应注意保留一定数量的带芽地下茎,就可自然更新,形成新一代刺五加园。刺五加的根、茎、叶、果均可药用或食用,采收可在四季进行。

(1)春季采收:一般在5月份进行,采收刺五加的嫩枝(山野菜)食用。

(2)夏季采收:一般在8月份叶片展平而又鲜嫩时采摘,及时风干,装袋。

(3)秋季采收: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收刺五加果,或揉搓漂洗选作种子,或将果晾干储存。刺五加落叶后可全株起挖。

(4)冬季采收:一般在土地封冻期间将刺五加平茬,全株备用。

4.9.2 初加工。在春秋雨季挖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后即成商品五加皮。药用根、根茎、茎,在春季出叶前或秋季落叶后采挖收取,去掉泥土,切成30~40cm段,晒干后捆成小捆即可。也可以将其切成5cm的小段,晒干后装袋即为商品刺五加。全株起挖、全株平茬的可全部用于中药深加工或饮品深加工。果、叶还可用于保健品加工。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重视刺五加资源的保护并逐年扩展栽培面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企业和农户的有机联合,对刺五加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刺五加无公害栽培技术水平[8],并扩大刺五加分布区和栽培面积,就可以达到刺五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永续利用。

[1] 赵淑兰,沈育杰,杨义明,等.光照强度对不同栽培环境下刺五加生长发育的影响[J].特产研究,2004(3):18-19.

[2] 曹建国.刺五加生活史型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4.

[3] 王进勇,王发善,张雅杰,等.刺五加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7(10):12-13.

[4] 韩玉林.刺五加野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途径[J].中国林副特产,2008(6):84-86.

[5] 张爱军.刺五加的经济价值与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8(6):94-96.

[6] 孔德军,吕忠宁.刺五加的栽培与管理[J].园林园艺,2007(6):51-52.

[7] 彭海燕,陈庆东,李淑敏.刺五加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08(12)140-141.

[8] 王仕玉,郭凤根,隆有庆.刺五加的开发与利用[J].长江蔬菜,2002(2):45.

猜你喜欢
刺五加根茎种子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桃种子
刺五加无性繁殖优于有性繁殖
刺五加无性繁殖优于有性繁殖
可怜的种子
基于超声波的根茎类中草药净洗技术的研究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药用植物刺五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