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娥 廖惠玲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364000)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病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大多起病及进程缓慢,除高血压本身的症状外,伴随高血压而发生的血管重构,逐渐导致靶器官心、脑、肾及大血管的损害,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笔者多年来在临床护理中累计护理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针对其临床特点与表现,制定中医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指导,血压控制良好,现介绍如下。
本组68例中住院患者39例,门诊患者29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8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2年;无明显症状者8例,时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者31例,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胸闷时时而作者29例。本组患者均神志清楚,对答良好,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按照WHO分类方法,1级高血压病8例,2级高血压病22例,3级高血压病23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15例。
辨证分型:依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和福建省医院管理协会《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5型。
笔者对本组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生活和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家庭环境、服药情况以及患者了解疾病的情况。依据医师制订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用药,并及时解决提出的相关问题,根据患者每日血压测定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和中医护理。
1.生活起居护理。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为密切,高血压患者因肝阳上亢而头晕、头痛,肾精不足而耳鸣。所以在治疗及康复期间环境和起居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疗效。因此,高血压患者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安静、整洁。室内光线暗淡柔和,温、湿度适宜。心脾两虚而疲乏无力,肝阳上亢而头痛、头晕者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避免大幅度改变体位及下蹲。下床及如厕时应有人陪护,忌久蹲。对失眠的患者,助其按摩四肢,晚间临睡前用热水加250ml白米醋泡脚30min,水温自我调节,泡完擦干后则入寝,给予养心安神药或催眠药物。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发生意外。
2.情志护理。情志失调是引起血压波动的原因之一,不良情绪刺激可使患者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中风。因此,笔者对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整体分析,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思想动态,根据不同情况因人施护并正确引导,护患共同分析在治疗中出现的血压波动原因,鼓励患者说出引起焦虑、烦躁的原因或感受,使之保持稳定的情绪,及时解决问题,让患者保持乐观,由被动转为主动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饮食调护。中医学认为,嗜酒肥甘可致脾胃积热,灼伤脾肾之阴;亦可损伤脾胃,痰浊内阻,清阳不升,诱发高血压病。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之品。肝阳上亢者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气血亏虚者饮食宜富营养、易于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肾精不足偏阴虚者宜食清蒸甲鱼、银耳、黑芝麻,忌食海鲜、羊肉、辛辣之品;偏阳虚者宜食补肾助阳之品。痰浊中阻者宜食清淡化痰之品。肥胖病人适当控制食量,不宜过饱。
4.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吸烟有害健康,烟中的尼古丁能收缩小动脉,促发高血压,烟中的一氧化碳损伤动脉内膜细胞,加重血小板的凝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从而使发生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酒精与高血压病之间有独立的正相关关系,酒后可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中度以上饮酒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饮酒和吸烟的患者要加强教育,使之逐渐少吸烟、饮酒,直至改变不良嗜好。
大便干结难解,便时久蹲或用力可发生脑出血。因此,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指导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参加文体活动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用药指导。根据患者血压状况,针对患者评估情况,反复宣讲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和正确用药的益处。指导患者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以免血压波动过大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药量突然增大可使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强调患者服用降压药必须从小剂量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并长期服用维持量。降压不可过快过低,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用药期间患者体位改变不宜过快、过猛,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痰浊中阻呕吐者,中药汤剂宜热服且少量频服,亦可针刺内关穴止吐。
6.自测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康复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血压和并发症得到较好的控制后出院,但出院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出院后在家自测血压的好处。嘱患者家里备血压计,以汞柱式血压计最好。教会家属量血压,告知血压值正常范围,做好血压监测记录,作为医生调整用药的依据。自测血压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有条件者可每日早晚各测1次血压。
7.有氧运动。肥胖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肥胖的原因是人体摄入与消耗平衡失调致使机体脂肪的过度蓄积。坚持每日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不仅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还能改善睡眠状况、降低血压。
8.自我护理指导。高血压患者血压平稳、症状减轻时,鼓励患者适量运动,进行运动时注意安全。嘱咐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能以自我感觉增减药物,定期到医院复诊。告诉患者人体的血压是不断波动的,常因情绪不稳、体力劳动、气候寒冷、睡眠欠佳、环境吵闹等使血压升高,应尽量消除这些诱发因素。如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眼前发黑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坐下,防止跌倒或发生意外。如在家中应立即平卧,头高位,测量血压,如出现高血压急症应立即舌下含服心痛定10mg,无效时重复,待血压平稳后尽快就医。指导最佳服药时间是在血压高峰之前1~2h服药。
通过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调查、评估和中医护理,使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生活方式、七情、饮食、运动、用药、自测血压等方面发生变化,血压控制良好。
据统计,90%~95%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它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因素及社会环境有关[2]。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当属“眩晕”、“头痛”范畴。
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当前预防医学的最新成果时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压病发病率减少55% ,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3]。由此可见,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中,中医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医护理,高血压的治疗才会得到保证。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从饮食、运动、用药、七情、生活方式、血压监测、自我护理等多方面入手,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和个体因人护理。在平常的生活中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发病的可逆性危险因素,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将会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1]姜小鹰.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2006版.福建:福建省医院管理协会,2006:86.
[2]陈灏珠.内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
[3]洪昭光,胡大一,向红丁.登上健康快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