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 郭 峰 王春艳
(河南省汝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汝南 463300)
目前,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宠物主人发现宠物生病后,不是马上去找专业兽医求治,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给患病宠物买药施用,这样,不但延误了诊疗时机,加重了病情。同时,也为治疗增添了新的麻烦。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宠物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宠物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发病标志,是一种症状。所以,一般肛温不超过40℃时,不要马上用药退热。此时,应避免让宠物过多运动,要多饮水。要科学掌握病症,找出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然后再针对发病原因确定用什么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自然病程一般是7~10 d,若一发热就强行退热就抑制了白细胞对宠物机体的防御和保护作用,只能降低正常的抗病能力,甚至延长病程,有时甚至还会掩盖疾病真相。
如果发热过高或过久,会使患病宠物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障碍。若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或灌服些中药复方制剂,如:清热解毒散等无效,再用西药退热,不但不会造成大剂量反复使用,可以降低宠物虚脱、休克、肠胃不适等危害。
自认为人类用药质量高,加倍使用效果好。殊不知有些药人类可用,而某些宠物不能使用。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猫用后会引起中毒,如果再一味追求加大药物剂量会使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加明显,对宠物肝、肾等器官损害更大,是抗生素的会造成“二重感染”。再者,人药兽用会造成宠物体内药物残留,或给人类疾病治疗带来隐患。
由于宠物对饲养管理的条件要求比较高,抵抗外界病菌感染的能力也有限,易发生呼吸道炎症而出现咳嗽。咳嗽是宠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咳嗽可排出出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起到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然而有些宠物主人发现宠物稍有咳嗽便急于投服各种止咳药,这种做法虽然可暂缓咳嗽症状,但这样会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在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在没弄清宠物咳嗽原因之前切莫轻易服用止咳药。
轻微腹泻不一定是坏事。特别是幼犬胃肠功能不健全,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病毒感染等原因均易引起腹泻。腹泻对病畜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均可通过腹泻而排出体外,但有些宠物主入发现宠物稍有腹泻就急于使用止泻药。止泻药具有强有力的收敛作用,用后虽可暂缓腹泻症状,但存留于肠道内细菌和毒素却无法及时排除。使其在肠道内迅速繁殖引起更为严重的腹泻或可继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宠物健康。
当然,严重腹泻每天会排泄数次,会引起尿少,电解质紊乱,需要治疗。但目的是预防和治疗脱水,对慢性腹泻感染控制后,再适当使用止泻剂。
有些宠物主人虽然存在驱虫观念,但对驱虫药物的选择不明确,自己随便到兽药店买来即用,却不经过实验室诊断,乱用驱虫药。正确的做法是:要按照实验室诊断结果,发现宠物体内有什么寄生虫就用什么药去驱。比如对滴虫有较强杀灭作用的药物甲硝唑一定驱治不了球虫。驱虫用药次数也很重要。比如:在使用常规大环内酯类广谱杀虫药阿维菌素对宠物体外疥螨寄生虫进行驱除时,通常要隔1个星期后还要重复给药1次。
为了扩大抗菌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可根据抗生素的机理和作用特点联合用药,但是宠物主人不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盲目对抗生素进行组合,产生了不良后果。比如把速效杀菌剂和速效抑菌剂土霉素放在一起用,不明白它们会产生拮抗作用;链霉素与卡那霉素同时应用,却意识不到这样会增加对宠物第8对脑神经的毒性及肾脏的损害。
许多宠物主人用某一种药物治好了某一种疾病,于是就认准了这种药物,反复使用,一用到底,且不管病情轻重用量也不改变。其实,这样会使宠物机体产生耐药性。为防止宠物机体产生耐药性,不要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应隔一定时间选择另一类药物交换使用,以防宠物机体产生耐药性。
有些宠物主人用药2~3 d,症状一消失就自认为宠物疾病好了,马上停药。殊不知,没有彻底治愈而停药过早导致疾病复发,则更加难以治愈。一般情况下,连续用药3~5 d,症状消失后再用药1~2 d,切忌停药过早。
部分宠物主人自认为添加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会使宠物长得快、不生病。维生素、微量元素对宠物健康固然重要,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过量和长期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会造成宠物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引起宠物死亡。比如:多次大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会使宠物产生蓄积中毒;长期大量添加维生素C,宠物会患尿结石、贫血、腹痛、腹泻等,突然停药又会出现坏血病;过量使用微量元素硒,可致宠物急性中毒死亡,所以科学的做法是:通过对患病宠物的检验监测结果,宠物体内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