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霞
(甘肃省肃北县党城湾镇牧农服务中心,肃北 736300)
应激是动物体受到体内外非特异的有害因子(应激原)的刺激所表现的机能障碍和防御反应,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异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对向它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适当的自然应激可使机体逐步适应环境,提高生产性能。如果应激过度,即动物体受到长时间高强度的应激刺激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如生产性能下降、发病率高,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抓捕、惊吓、注射时产生猝死综合征。常常是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主要是由于运输应激、热应激、拥挤应激等原因产生。主要症状是早期肌肉震颤、尾抖,继而呼吸困难,心悸,皮肤出现红斑或紫斑,可视黏膜发绀,最后衰竭死亡。尸僵快,尸体酸度高,肉质发生变化,如水猪肉、暗猪肉、背最长肌坏死等。
以胃、十二指肠黏膜等发生溃疡为主。主要原因是由于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如斗架、运输、严重疾病病变等(可突然死亡)。其临床症状主要是事前无慢性溃疡典型症状,是一种急性胃肠黏膜病变。解剖可见胃肠(十二指肠)黏膜有细小、散在的点状出血;线状或斑片状浅表糜烂;浅表呈多发性圆形溃疡,边缘不整齐,但不隆起,深度一般达黏膜下层。
主要原因是更换饲料或饲喂方法、转圈混群、市场交易等。猪的胃肠黏膜损伤引起消化道正常微生物区系被破坏,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致病菌株大量繁殖引发细菌性肠炎。
过冷、过热、强辐射、低气压、贼风、强噪声等。应保温防暑,远离工厂及污染区,防止贼风,保持环境相对安静。
空气中的CO2、NH3、H2S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各种化学毒物和药剂等。冬季猪舍常见的有NH3、H2S、CO2等有毒有害气体对猪产生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浓度过高,就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使抗病力下降,呼吸系统发病。应做到通风换气,净化空气,保持环境卫生,勤换垫料。
饲养过程中的应激饥饿或过饱、日粮不平衡、急剧变换日粮和饲养水平、饮水不足和水质不洁或水温过低等。要平衡日粮,供给清洁饮水。可在每500 kg饲料中添加激生肽1 000 g,每500 L水中添加200 g万力补。
饲养规程变化,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抓捕、驱赶、缺乏运动、饲养密度过大、饲槽宽度不足、组群过大等。常见于猪断奶、转群时,饲养密度过大,组群过大,造成猪群压力的增加,出现猪咬耳和咬尾巴现象,还将造成抵抗力降低,采食量下降,空气质量不良等。其仔猪断奶是一个综合应激,包括断奶本身、称重、分组、饲料改变、环境改变等,仔猪断奶后l5 d内,出现采食量下降l5%~20%,烦躁不安、攻击性加强、生长停滞(俗称掉奶瞟)、腹泻、并发水肿病和抗病力下降等现象。所以要合理饲养密度,断奶前尽量少抓猪,少注射给药。可用免疫核糖核酸+地米口服保健提高猪只免疫力,减少断奶等应激。
许多致病因素除引起特异性疾病外,还引起猪的严重应激反应,任何疾病都是应激因素,除引起特殊的组织器官损伤外,都会引起患病机体的严重应激反应。毒力强的致病因子可使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母猪流产或死胎。要脱出饲料中和猪体内的毒素,保肝、脱毒、补能增免,可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激生肽;定期驱虫,可选用孕畜能用的净乐威;预防因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导致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增免抗毒,控制继发感染和呼吸病症,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黄金大败毒预防。
争斗、社群等级地位、惊吓、人的粗暴对待以及其他引起心理紧张的因素。要合理分群,和谐对待猪只,保持环境安静。
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许多超阈值的刺激同时作用于猪,会降低生猪的防御机制导致猪发烧。因此,装车后要合理隔离,及时清除粪尿及腐败物,注意通风和保温,尽量不要颠簸。上车前注射免疫核糖核酸和百克米先注射液,严禁暴饮暴食,饮水疗法连用5 ~7 d。
[1]余智勇,汪勇.养猪过程中的应激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09,(3):15
[2]何慧良,许镇海.猪的应激反应及防控措施[J].浙江畜牧兽医,2009,34(1):34
[3]高洪磊.猪的应激反应分析及防治[J].中国猪业,2008(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