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崇胜
网络正在改变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传播方式。“网络民主”虽然早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词,但以网络民主为名的专著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是把网络民主放在政治传播学视角研究的几乎是空白。可喜的是,2011年,由郭小安博士所著《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网络民主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该著将政治学、传播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了网络政治传播学的新领域,不仅拓展了网络民主研究的视野,而且也增强了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总的说来,该著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研究视角新颖。该著把“网络民主”放在“媒介与民主”关系视角中加以考察,既对媒介与民主的一般理论进行溯源和总结,又从媒介和民主的现状和困境出发寻找网络民主兴起的背景,这种视角的切入使得“网络民主”的研究既能从媒介与民主的一般理论中吸收养分,又能在历史变迁过程中理清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既能理解媒介和民主之间为何从分离走向融合,又能弄清媒介和民主融合的条件及后果等。
核心概念明确。该著把网络民主的内涵界定为“政治主体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互动为主要形式,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培育、强化和完善民主的过程”。它是一种新的媒介民主形式,不等于直接民主;它的主体包括所有参与互动的对象,而不仅仅限于公民;它的作用形式是政治互动,而不仅仅是政治参与;它是追求和完善民主的过程,而不是民主取得的既定成果;它在不同政治生态下功能不同。这个概念既考虑了不同政治生态下网络民主的差异性,又较好地区分了网络民主与“网络的民主”、“网络政治”、“网络政治参与”等相关概念,推进了对网络民主的认识。
基本结论清新。一是网络民主与代议民主之间的关系。该著认为网络民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它可以和任何民主形式嫁接,它既可以加强代议民主的一些元素,又在很多方面削弱了代议民主的功能。二是网络民主在不同政治生态下的功能差异。该著从现实出发,选取相关案例和数据,对网络民主在不同的政治生态下的功能进行了比较后指出:在西方国家,网络民主更多的是一种辅助性手段,运用最多的是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其隐蔽性、离散性等并不那么让人瞩目;在中国,网络则被赋予了更高的政治意义。三是网络民主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合理定位。该著认为网络民主为中国政治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以网络民主推动代议民主,进而实现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平衡。网络民主在中国的实践,改变了原有的政治生态,通过与现实代议制度相对接,可以激活制度框架内的活力,让相对“沉寂”的代议制度活跃起来,让相对“悠闲”的人大代表和委员们忙起来,从而使中国式民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该著虽然在网络民主与传统媒介民主的差异性方面落笔较多,但对网络民主的未来发展趋向及其对传统媒介的改进与更新,以及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完善网络民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