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各学科来稿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分析

2012-01-24 05:21陈凤林
关键词:不端学报学术

陈凤林

(太原理工大学 期刊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近年来,为了有效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国务院联合教育部和科技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效果显著的新举措,并着重将科研成绩和个人待遇相挂钩,在体现能者多劳的同时,也强调多劳多得。至此,各地先后出现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论文和研究成果,并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但同时,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学术道德失准、学术腐败,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抄袭、剽窃、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等学术不端行为事件频频发生。如,媒体曝光的院士、院长、教授、博士、硕士论文剽窃、造假等事件,学术环境遭受重度污染,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界的声誉,同时也影响到了学术期刊的良好声誉,并导致社会公众对学术界失去信心[1]。因此,刘延东重点强调学术部门要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2]。

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同方知网公司合作研制的“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是目前国内广泛应用并得到大家好评的检测系统,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起到了很好的杜绝作用,并支持各刊自建比对库[3],提高了期刊编辑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与此同时,很多学者对正确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认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能够有效抑制学术不端行为,而且还可以利用该系统研究学术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但也有学者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的结果作为判断论文是否存在抄袭的依据,编辑和专家还是要起到最终把关的作用,对论文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4-6]。目前,学者们对学术不端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期刊方面,对社科类各学科来稿的学术不端现象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着重分析SMLC对社科类各学科来稿的检测结果,找出各学科来稿学术不端行为的比例差异较大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主要栏目有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文史哲和高等教育。笔者从2011年10月9日至2012年5月11日利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共检测论文582篇,去除重检和修改后复检的73篇论文,实际检测509篇论文。

二、检测结果与分析

(一)各学科来稿论文检测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被检测的509篇论文中,无文字相似比的论文有84篇,占检测总数的16.50%;文字相似比在0.4%~19.9%之间的论文有267篇,占检测总数的52.46%;文字相似比在20%~49.9%之间的论文有127篇,占检测总数的24.95%;≥50%高文字相似比的论文却相对较少,仅有31篇,占检测总数的6.09%,而高等教育学科论文就占了26篇。纵观检测结果,文字相似比最少的是政治与法律学科,其次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再有是文史哲学科,最多的是高等教育学科。一般情况我刊对文字相似比≥50%的论文都不予考虑直接退稿。原因在于这些高文字相似比的论文,有些是作者把自己未发表在正式刊物上的硕、博论文直接拿来发表,没有进行修改,也没有补充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于此类论文的观点、创新性和前沿性等都值得商榷;还有一些是作者直接复制他人的已有成果并据为己有,无疑是在抄袭和剽窃。

表1 各学科来稿论文检测结果

(二)统计分析

1.各学科来稿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情况

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是相当复杂和非常敏感的问题。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并不对检测文献定性,只是将检测文献中与其他已发表文献中的雷同部分陈列出来,而这篇检测文献是否属于学术不端,却需要编辑和专家做最后的审查确认[1]。对通过SMLC检测出的文字相似比在49.9%以下的478篇论文,综合分析了它们文字重合的位置及引用内容,并结合编辑多年的实践经验判断出有25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其分布学科和区段见表2。文字相似比在0.4%~19.9%区段的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有3篇,高等教育就占了2篇;文字相似比在20%~49.9%区段的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有22篇,而高等教育再次占了16篇。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学科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数最多。

表2 各学科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

2.各学科来稿学术不端现象的表现形式

总的来说,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影响因素较多,结果也比较复杂。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而不注。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作者在参考和借鉴他人学术观点、研究结果,或者在引用他人的部分段落或者句子时,没有标明出处,也没有规范著录参考文献。这在高等教育学科中是较为普遍的情况。还有一些是作者将他人的一段话中加减几个字或者将词语颠倒但意思不变,也没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并正确著录参考文献。这种情况同样在高等教育学科中较多,而其他学科则较少。

(2)自抄、不适当引用和重复发表。这种情况属于作者摘抄自己或他人已发表论文的观点和成果,只是改变了文章的题名和文字叙述的方式等,都是用同样的资料从相同的角度撰文,内容缺乏新意,而结论部分也与之前论文相同。例如,我刊查出的一篇政治学科的论文,其引用他人文字达47.8%,虽然作者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被摘抄的文章,但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和开创性的工作,其行为属于抄袭。另有一篇哲学类文章属于作者把2009年其在异地刊物发表的一篇论文稍加改动后投入我刊,这同样也属于抄袭。

(3)一稿多投。我刊在2011年曾遇到这样一个情况。一篇高等教育研究类的文章收稿时利用SMLC检测文字相似比为7.8%,此文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观点也较新颖,由于我刊当时是季刊,当编辑进行到三校时,偶然在网上发现某刊物(月刊)登的一篇文章和我们这篇非常相似,并利用SMLC检测发现二者文字相似比竟为80.4%,其研究目的、结论和参考文献完全一样。据此我们认为作者是将一篇论文投往多处,在先后接到两个刊物的用稿通知后,出于某些目的,只是将其中一个刊物的这篇文章做了部分修改。之后我们批评了该作者并直接退稿,使该行为没有给刊物造成进一步的影响,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各学科来稿学术不端行为比例差异的原因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来稿中,很少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是其大部分属于研究报告和发布数据类的文章,专业性强且涉及的领域较宽,同时以数据为主,重复和复制率必然很低,来稿也多为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而政治与法律学科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较少的原因,一是与稿源有关,二是作者在研究中需要研究理论和论证考据,并且与现有的法律条款等比对,有时需要多处引文,但这些都是正常引用不属于不端行为;文史哲与高等教育学科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较多的原因,一是来稿作者学历、职称、水平高低不齐,二是这些学科研究资源相对匮乏,基金项目申请困难,三是由于各种评价机制、奖励制度等诸多因素导致大家都需要发表论文,继而诱发学术不端行为。

4.各学科来稿学术不端现象出现的位置

通过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25篇来稿的分析,结果表明文字重复大多是在文献综述,引用数据和结论部分存在不端行为。文献综述部分存在不端行为主要是由于作者在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现状,未来发展总结归纳不足,多引用他人观点,而未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撰写进去。引用数据和结论部分出现不端行为则是由于作者一稿多投,抄袭自己或他人研究成果,出现文字重复,没有发表价值。

三、结论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百度和谷歌等网络搜索系统,其功能强大,能够快速、有效地查重、查伪,但对于专著等未被纳入比对范围的资料,SMLC就无法检测。这就需要编辑利用网络数据库结合其他高校图书馆及国外资料库,进行有效地查询和比对;同样也可将论文的英文摘要或关键词先在英文文摘数据库中进行查询,然后在得到摘要后,再去全文库中查询摘要对应的论文;还可利用各个期刊刊期的差异,即出版频率的时间差,对来稿在审稿前和定稿前进行二次检测,一旦发现他刊录用就应及时撤稿;另外,编辑还要认真核查文字相似比在20%~49.9%区段的论文,而高等教育学科就是重中之重。

通过对《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509篇自由来稿检测,发现高等教育来稿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多,共有18篇,其次是文史哲、政治与法律,最少的是经济与管理学科。文字相似比较高的区段也是高等教育学科来稿最多,其他学科与上述排序一致。由此可以发现,产生不端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作者群和稿源,各刊应大力提倡和鼓励作者群体自觉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维护个人和集体的荣誉,共同保持学术界的良好秩序。

总之,编辑要把好论文的初审关,要当好期刊质量的守门人。编辑有责任和义务过滤掉品质不佳特别是有抄袭剽窃,粗制滥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1]。同时,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是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编辑要充分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专业素养和学术鉴别力进行排查,为高质量和高创新性的论文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做到学术不端零容忍。

参考文献:

[1] 严 焱,吴 霄.应用“学术不端系统”检索文献的情况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5):642-644.

[2] 郭少峰.刘延东:对学术不端零容忍[EB/OL]. [2011-06-14].http.//news.sina.com.c n/e/2011-04-24/021522346745.shtml.

[3] 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说明书[EB/OL].[2009-05-15].http:∥check.cnki.Smlc2/.

[4] 孔琪颖,蔡 斐,张利平,等.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J].编辑学报,2009,21(6):544-546.

[5] 潘 萍.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学报编辑工作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2):82-84.

[6] 郑 洁,张 苹,吕赛英,等.环境类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编辑的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2,21(2):128-130.

猜你喜欢
不端学报学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明确6种学术不端情形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医疗美容》学术不端检测方法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