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整合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缺省

2012-01-24 09:00吴昊
关键词:缺省文化背景跨文化

吴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概念整合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新发展。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出版了认知语言学开山之作Metaphors We Live By,提出了思维的隐喻性、身体的体验理解对于思维内容起中心作用以及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等观点,引发了语言学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革命。随后,Fauconnier等[1]提出心理空间理论,进一步将其完善为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探索意义构架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它涉及心理空间网络动态认知模型合并的运作过程。

跨文化交际是指文化认知和符号系统不同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缺省现象在所难免,这为跨文化交际造成了不便。本文试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模式,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文化缺省现象时,交际参与者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来确保交流的顺畅。

一、概念整合模式与过程

Fauconnier等于1985年最早提出了“心理空间”这一概念,将其描写为“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age),认为要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组织结构,就要研究人们谈话或听话时所建立起来的认知域,即心理空间(mental space)。它是由“单元”(element)构成的局部的、不完整的集合体,按照框架和认知模型构成,在思维和话语活动过程中不断修正、增生,能够表现经细致分割的话语和知识结构。1997年Fauconnier又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将重点转向论述两个心理空间中的信息如何互相映射并能整合起来,以解释新概念产生之根源,并将之视为人们认识世界、形成思维和语言、发展科技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2-3]它使用一系列操作来连接一个心理空间网络内部的各动态认知模型。该操作在意义的创造性建构及理解语法结构的过程中运行,以投射、映射和动态模拟等手段在合成空间形成新创结构,促进新概念产生。[4]

概念整合网络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Ⅰ和Input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以及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类属空间向两个输入空间映射,整合反映出输入空间共同的、常见的、抽象的组织与结构,规定核心跨空间映射;输入空间映射具有选择性,当输入空间Ⅰ与Ⅱ部分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后,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三个彼此关联的心理认知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新创结构,并在新创结构中完成意义的产生。[5]如图1所示,空心圆代表心理空间,黑点代表各空间里的元素,虚线表示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直线代表跨空间映射,这四个心理空间通过映射彼此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图1 四空间模式

合成空间中的矩形代表新创结构,里面既有输入空间元素在合成空间里的对应物(黑点),也有输入空间没有的元素(空心圆)。当两个输入空间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间后,通过组合、完善、扩展三个彼此关联的心理认知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新创结构:(1)组合:将输入空间的投射物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以分别的输入形式存在的。(2)完善:认知和文化模型背景框架知识使构造结构投射于输入整合,这里输入是整合中较大的自身包括的结构,继发结构激活整合模式,完善后进入较大的新创结构。(3)扩展:整合中的结构可以被精制加工,这种精制加工是一种连续整合,根据其自身新创逻辑,连续整合包括整合中的认知行为。[6]

Fauconnier等列举了一位当代哲学教授上课时说的一段话,来说明在人们的思维和语言中,心理空间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连接并展开的。

I claim that reason is a self-developing capacity.Kant disagrees with me on this point.He says it’s innate,but I answer that that’s begging the question,to which he counters,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only the innate ideas have power.But I say to that,what about neuronal group selection?And he gives no answer.[5](P59-60)

我认为推理是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康德不同意这种观点,说推理是先天的,我回应说他是在用未经证明的假设来辩论。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反驳道,只有与生俱来的思想才有力量。但是我问:那么关于神经细胞群所做的选择性问题呢?他哑然。[7]

这段话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是当代哲学教授所构建的心理空间;另一个是康德(Kant)的著作所构建的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共享一个框架结构:思考者、语言、论题、观点等,构成类属空间。跨空间映射在康德与当代哲学教授、康德的著作与当代哲学教授讲授的内容,以及他们各自的语言、论题、观点、时间、目的、表达方式间建立对应连接。输入空间的各元素通过选择性映射进入合成空间,但是康德的时代、语言、表达方式、康德已作古的事实等元素没有被投射。合成空间通过组合、完善、扩展,最终形成了两个人面对面发问、回答、反驳、让步的辩论情景,这是任何一个输入空间所不具备的新创结构。[8]

二、概念整合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人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密切。尤其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必须要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或语用前提,有了这一点,在交流时就可以省去一些对双方来说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成员都具有关于这一社会文化的共同的知识,因此,根据语用经济原则,除非有特殊的目的,人们在运用概念时,一般都不会将所有信息全部托出,而往往只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择重点或典型而用;至于那些对交际双方来说是不言自明的内容,则往往加以省略。这种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被省略的情况叫做“情境缺省”。如果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有关,称为“文化缺省”。由于文化缺省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交际现象,是某一文化内部运动的结果,因此该文化圈以外的接受者常常会在碰到这样的缺省时出现意义真空,无法将语篇内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难以建立起理解话语所必须的语义连贯和情境连贯[9],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跨文化交际活动是在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成员之间进行的。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交际者有着不同的语言、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而且,沉浸在其中的时间越长、受其熏陶越深,交际者的交际行为受其负迁移的影响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文化缺省,交际对象显然会感到莫名其妙,从而产生语义理解上的不畅,造成交际中不必要的麻烦。如很多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国人听到别人称自己是“lucky dog”时会不高兴,因为狗在中国文化中是有贬义的动物,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如“狗腿子”、“狗东西”等。受到这种文化的负迁移作用影响,交际者听到dog,激活的是大脑里中国文化中狗的图式,在理解上也就不能与对方语义连贯起来,误会就在所难免了。[10]

如图2所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分属不同的文化社区,交流过程使用一方所在社区的语言形式,其历史文化背景构成输入空间Ⅰ,交际的另一方其历史文化背景构成输入空间Ⅱ,人类共享的认知图式构成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在类属空间的制约下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其中,完善这一步骤将输入空间投射的结构与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模式、背景知识相匹配。整个合成过程以此模式循环往复,交际过程也随之展开。

当遭遇文化缺省的时候,这种背景知识的匹配无法完成,交流受到阻碍,这时可以采取两种补偿策略:一是对交际的源语方而言,如果能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也就是说,他对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给予详细的阐述,就可以填补可能发生的意义真空;二是交际的另一方如果能将对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纳入自己的心理空间,同样可以避免文化缺省造成的交流障碍,这就需要更多地了解对方所在社区的历史文化背景。

图2 交际的四空间模式图

三、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缺省补偿策略的应用

1.中外谚语

如中国的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如果不了解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不知道姜太公、诸葛亮是谁,其寓意无疑是隐晦难懂的,意义真空由此产生。

英国人常用谚语“The bread never falls but on its buttered side”(面包一旦落地,涂着奶油的一面总是朝下)来表达“倒霉透顶”,而中国人以米、面为主食,对这种现象不会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具体的交际中,交际的源语方可以对相关文化背景加以解释,比如对上例中有关姜太公的传奇故事、三国鼎立的时代、西方人的饮食习惯等作适当阐释,以便激活对方的认知图式,从而达到应有的交流效果。

2.影视作品

近些年来,经典美剧《老友记》《越狱》《老爸老妈浪漫史》《绯闻女孩》等在国内掀起一阵阵热潮,但对于偏爱原声影像的我们,文化缺省无疑成为享受西方幽默的一大障碍。欧美的情景喜剧大多配有场下观众一阵阵的欢笑声,特别是《老友记》,其诙谐幽默的人物对白更是令人难忘。有些背景知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比较熟悉,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例如:

Chandler:Hey,you guys in the living room all know what you want to do.You know,you have goals.You have dreams.I don’t have a dream.

Ross:Ah,the lesser-known“I don’t have a dream”speech.

Chandler辞去了枯燥的工作,正在一筹莫展,于是有了在客厅中的这段对话。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是美国1960年代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倡导将“非暴力”和“直接行动”作为社会变革方法,他发表的关于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激励了一代美国人。Ross的回答中说Chandler发表了《我没有梦想》这样的演说,联系家喻户晓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幽默效果就此产生。而这种幽默产生的前提是我们知晓马丁路德·金其人其事,这些背景知识投射在合成空间,才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但是在观看过程中,由于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中国观众总是不能全部理解剧中的幽默话语,因而听到观众的笑声时会感到很费解,例如:

Rachel:Chandler,what are you doing?There is a trash can right there.

Chandler:Well,I thought if I littered,that Crying Indian might come by and save us.

以上对话中最关键的是对“Crying Indian”的理解。在这一幕中,Chandler把烟盒随手丢在地上,对于Rachel的指责,他用一贯的冷笑话风格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Crying Indian”源自1970年代的一则非常有名的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广告主角Iron Eyes Cody酋长及其宣传语“人们污染环境,但也可以制止它”(People start pollution,People can stop it)家喻户晓,而主角Iron Eyes Cody酋长也获得了一个绰号“喊叫的印第安人”(Crying Indian)。如果没有以上背景知识,中国观众一定会对这突然出现的“喊叫的印第安人”感到困惑。

在观看国外影视作品时,我们惟有事先了解源语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

3.文学著作

文学著作的阅读与翻译中也存在文化缺省现象,例如:

I would have such a fellow whipped for overdoing Termagant.It out-herods Herod.Pray you avoid it.

我真愿叫那样个相好挨上一顿鞭子,他把凶神忒蛮冈演得过了头,比那暴君郝勒特还残暴。请你莫这样做。

这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台词,短短一句话中就有Termagaunt和Herod两个典故。Termagaunt是中世纪神秘剧中虚构的穆斯林的神,性格极其狂暴专横;Herod是古代巴勒斯坦南部地区的一个国王,据《圣经·新约》记载,他为了杀圣婴耶稣而下令把耶稣诞生地伯利恒镇上所有2岁以下的孩子全部处死。Termagaunt和Herod的残暴是这两个典故的核心。[8]

为解决原文的文化典故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无法匹配而造成理解不畅的问题,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阐释这种文化意象,将Termagaunt和Herod分别意译为“凶神忒蛮冈”和“暴君郝勒特”,不仅告诉读者这两个词蕴涵的意义,同时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文化背景知识。此外,译者也可以在文外加注这两个人物的故事,使读者更多地了解源语文化,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两个君王的暴虐。

四、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背景知识对交际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当遭遇文化缺省的时候,这种背景知识的匹配无法完成,就会产生意义真空,阻碍交流。因此,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为了提高效率,顺利完成交际任务,我们一方面,要阐释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将其投射到合成空间,以填补意义真空造成的交流障碍;另一方面,也应当更多地了解对方所在社区的文化知识背景,久而久之,这些文化认知图式就会储存在长期记忆之中,遇到相应的文化、语用语境,便自然地在头脑中匹配、激活,此时彼此就好像身属同一文化社区的交际者一样交流自如。

[1] Fauconnier G,Turner M.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C]//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Stanford:CSLI Publications,1996:113-130.

[2] 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2004(1):6.

[3] 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 Fauconnier G,Turner M.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6] Fauconnier G.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130-151.

[7]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75.

[8] 董桂荣,冯奇.从概念整合的角度看翻译创造的合理性[J].上海翻译,2005(S1):33.

[9]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6):55.

[10] 吕宁.跨文化能力与世博人才[C]//和谐、多元化与跨文化交际,2007.

猜你喜欢
缺省文化背景跨文化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浅谈量词冗余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单模态框架内的缺省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