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杨梅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浅析

2012-01-24 21:47陈方永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7期
关键词:保鲜剂杨梅保鲜

□陈方永

一、中国杨梅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杨梅现有经济栽培面积约为40万hm2,年产量100万t多,98%以上产自中国。中国杨梅分布在北纬20°~31°之间,主要分布在浙、闽、苏、粤、滇、渝、川、黔、桂等省(区、市),其中,浙江省杨梅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杨梅是浙江省经济总量列第一的栽培果树。据相关资料统计,2011年浙江省杨梅栽培面积9.5万hm2,产量45万t,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31.7万hm2、产量412.6万t的26.8%和10.9%,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2011年浙江杨梅产值达40多亿元,占全国杨梅鲜果收入的30%以上。全国现有杨梅栽培品种300多个,而来自浙江的东魁杨梅、荸荠种杨梅、丁岙梅和晚稻梅等4个品种占全国杨梅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0%以上。其中,东魁杨梅面积和产量分别约有8.5万hm2和28万t,占全国杨梅总面积的20%,总产量的28%。

杨梅果实由于无果皮,因此均存在耐贮性差(常温贮藏不超过2天)、浸酒和加工产品色泽容易退色等问题,这使得果实商品性较低,销售压力日益加重。杨梅产品目前主要依靠鲜果销售,整个销售期40天左右,其中,集中销售期20天左右,占总销量的80%。冷藏是杨梅采后延长销售期的主要方法,但所占份额十分有限。此外,利用海拔差异开发高山杨梅虽然也可延长销售期10~15天,但这种方法易受自然条件、栽培水平、经营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来调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研究基础薄弱。目前整个杨梅方面的研究力量远不及柑桔、苹果等大宗水果。这些大宗水果都有国家的行业专项和产业技术体系作科技支撑,而国家视杨梅为小水果,因而研究力量仅有个别大学的课题组在进行基础研究。对于应用研究还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如生产上近几年来出现的杨梅枯枝病、裂果病、腐烂病、非安全环保防治措施校正等问题都难以及时有效解决,从而影响了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品种高度统一,销售压力增大。全国主栽杨梅以浙江的四大主栽品种为基础,地方品种为辅助。这样的品种结构虽然各地都能找到一些适应的气候区域种植,但它毕竟还是南方水果,生产还是集中在南方一定区域内。因此,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不断增加,销售季节高度集中、销售压力空前集聚的问题将日益严重,成为我国杨梅产业发展最大的隐忧。

三是产品转化附加值提高过程缓慢。杨梅鲜销占90%左右,其中国内占90%,鲜果出口不到5%,且主要以我国的香港、澳门以及欧洲国家的华人为销售对象,而且受绿色技术壁垒等诸多因素影响,鲜果出口不但不能逐年递增,相反有的年份还呈下降趋势。而杨梅加工,目前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杨梅粗加工,生产泡酒、果汁、蜜钱等低附加值的产品,至于杨梅的药用研究开发及深加工还有待启动。

四是生产安全研究滞后。受利益驱动,目前杨梅生产中使用非安全、非环保的栽培技术措施不难发现,尤其是新区更为突出,从而引起一些消费者的高度警觉。这种措施从结果前的乱用、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农药,到结果后各个阶段的药物调节,从而使杨梅往往成为“化妆杨梅”、“人造杨梅”。

五是加工保鲜技术落后。杨梅经济栽培品种已有80余种,但目前贮运保鲜的技术研究仅限于东魁、荸荠种等品种,其他品种的贮藏保鲜研究报道很少。目前仅程晓建等对东魁等9个品种进行了保鲜试验,但只统计了腐烂率及贮藏时间,并没有进行较系统深入的研究。纵观杨梅保鲜剂市场,天然保鲜剂缺乏研发。开发高效、安全、无毒、广谱的天然防腐保鲜剂目前是食品科学研究与应用的一个热点,但天然保鲜剂在杨梅上的应用报道很少。

三、发展对策构想

一是建立中国杨梅生物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和各省(区、市)除了强化行政区域外的广泛合作外,应该针对本地实际,抓好骨干队伍和骨干人员的培训和集聚工作,化零为整。要审时度势建立以浙江为龙头,福建、江苏及西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五省(区、市)为重点的全国杨梅研究中心或协作组。同时,对这些队伍、人员要明确分工,做到既不撞车内耗,又要学科合作,使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开发出一批过硬的科研成果。各产区要整合现有资源,分层、分类合作攻关,主产区涉农的重点高校要加强杨梅基础研究,省级科研院所则重在应用研究。整合现有各课题组的实力,做到立足当前,不求体制重组,只求机制组合。

二是长短结合,开展功能育种研究。要把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工作有序开展起来。这支队伍要立足国内,挖掘现有的各个种质,建立起自有的种质资源圃。要以芽变枝变选种为基础,深入各地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然后通过先进高效的分子标记、功能基因验证等手段选育各种优异种质。芽变枝变育种是果树上最重要的育种方法。芽变现象的经常发生以及变异的多样性,使其成为果树获得新变异的丰富源泉。在几乎所有的果树育种中,芽变选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周期短、工作量小、进程快、投入产出比高等优势。必须突出杨梅芽变育种的地位,以芽变为目标,结合生产上存在的杨梅不耐贮的弱点,开展耐贮、不易退色、大果等功能性品种的育成研究。再以功能品种为材料,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创造出综合性状优异的新品种。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必要对这个机构可否成立、怎样成立进行探讨,然后根据条件和可能进行实施。与此同时,各重点产区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尤其是杨梅栽培、贮藏技术的研究推广。

三是积极实施优质生态栽培技术,严格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本着分层负责的原则,对地市级及以下的推广机构,除了协助省级以上科研单位搞好应用研究外,主要力量是做好现有技术的集成创新。要积极吸纳民间有效的栽培技术,通过长期的示范实践,总结出各个因子密切融合、互为促进的集成技术,使我们开发的技术能够适应广大消费者对于安全环保营养的需求,让消费者看到我们的产品是生态环保的放心商品。

四是拓展加工业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当前加工业的重点、难点是对杨梅进行深加工,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当然,杨梅贮藏保鲜是一个重点,且天然保鲜剂呼之欲出。天然保鲜剂既克服了冷藏及气调贮藏保鲜设施设备投资大的缺点,又避免了化学药剂保鲜易造成药物残留等缺点,应花大力气研究开发天然、无毒的杨梅保鲜剂。现有的杨梅保鲜技术各有其优缺点,要使贮运保鲜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综合应用各种保鲜措施,从多渠道、多方面进行探索、改进,以期达到最佳的保鲜效果。同时,应高度重视杨梅加工业发展,强化高附加值、大批量的杨梅加工产品的研发,如加工成杨梅果汁、果冻、罐头、杨梅干和杨梅酱等,缓解贮藏保鲜和鲜果销售压力,降低产业发展风险。要借鉴美国、巴西对于橙汁的深加工和橙叶、橙皮的综合利用做法,产品从初制品到精制品,从民用到军工,从国内到广泛走向国际市场,形成难以撼动的龙头地位。中国杨梅既然占全球的绝对份额,难道就做不出绝对一流的新产品?政府和各经营实体要加强宣传,利用各种优势和方法吸引资金,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

五是加强法制宣传,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总结前期的科研成果,可以这样说,现有杨梅品种的育成前期和中期的主要工作是依靠民间选种、信息传递,科研单位和基层农技人员后期完成鉴定、定名等一些锦上添花的事。但这种做法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实体组织和发明人(培育人、选育人)对成果所有权的归属提出异议,有的开始诉求法律。针对此种情况,科研单位要走联合和独立研究开发之路。过去依靠生产队集体组织从事群众选种的做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已难以为继,对此,科研单位对于选种工作的方法就要改变,要把以面上选种为重点、无偿选种为途径,转型为责权利协商、契约明确的共同育种,而不是合作育种。面对形势的变化,科研人员需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对新品开发给予严格的法律保护。各级政府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遵守法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则。

六是注重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就全国范畴而言,为了集聚杨梅研究和产业开发力量,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于2009年5月成立了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此后学会每年一次开展学术活动,评比全国十大杨梅。作为全国最大的杨梅产区浙江省,在省、市、县各级主产区都成立了杨梅产业协会,每年评比优质果。杨梅科研产销组织的成立,对各地成立相应组织有着借鉴作用。对此,各省也可成立类似组织,并以合作社、特派员团队示范基地村为平台,对各项先进技术进行培训推广。要充分利用政府专项资助解决杨梅科研难题。自2011年开始,农业部立项资助杨梅课题。在此前后,浙江省政府要求科技厅对杨梅项目予以立项专题研究。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重大专项的形式,资助相关科研单位,解决杨梅科研经费短缺的问题。这些措施对于我国杨梅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在有限资金的使用上,政府不要热衷于邀请明星办节扬名,而是要针对本地存在的问题,实打实地解决杨梅生产、加工及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对一些本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纵横向合作、招标及联合攻关等形式,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猜你喜欢
保鲜剂杨梅保鲜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樱桃保鲜掌握技巧
杨梅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有趣,才是婚姻的保鲜剂
别把蛤蟆油当青春保鲜剂
爱情保鲜术
腊月杨梅红
孙来达:梅老大的杨梅不愁卖
佛罗里达大学研发保鲜剂可延长油梨的货架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