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春,吴平安,吴 勇,杨 宇,杜登科,吴仁明
(常德市农业局,湖南常德415000)
山药又称淮山、大薯、山薯、薯蓣,原产亚热带地区。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茎蔓生细长右旋,茎蔓长达3 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对生或3叶轮生,长1 m以上;叶腋间常生1~3个珠芽,称为气生块茎,又称零余子或山药蛋,可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3类,即棍棒状、掌状和块状,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块茎表面生长许多细须根,在春季块茎上长出不定芽,块茎肉质白色或淡紫色。山药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食用。富硒山药营养丰富,菜药兼用,富含淀粉及蛋白质,同时含有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胆汁碱及尿囊素等,具有健脾益胃、帮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抗肝昏迷、降低血糖、益寿延年之功能,生产效益高,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
山药喜高温干燥的气候,气温在10℃时块茎开始萌动,生长适宜温度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到霜冻则会枯死。山药属于短日照植物,阳光充足能促进山药生长发育,短日照有利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山药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山药,块茎大、产量高;在粘壤土中生产块茎短小,产量较低,但组织紧密,品质优良。
目前,我国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分为2类。一是普通山药,又称家山药,原产我国,具有茎圆没有棱翼的特征,在我国中部及北部地区栽培较多。普通山药按块茎的形态又分为3个变种:①扁块种。块茎形态似脚掌,适合在土层较浅及多湿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如重庆脚板苕芋、江西上高脚板薯及广州红皮淮山。②圆筒种。块茎短圆棒或不规则团块状,一般在南方种植,如浙江黄岩薯药、台湾圆薯。③长柱种。块茎长达30~100 cm,主要在华北栽培,如陕西华州怀山药、河南慢山药。二是田薯,又称大薯,块径多角形而具棱翼。该品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地。依块茎形状分3个变种。①长形种。一般块茎长30~70 cm,耐寒性强,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如福建雪薯、杆薯、江苏线山药、牛腿山药、广东鹤颈薯、黎同薯、成都牛尾苕、广西苍梧大薯、江西瑞昌真山药等。②扁形种。称佛掌薯或脚板薯,块茎扁平且有皱褶,耐寒性弱,较浅的土层也可种植,如福建银杏薯、广东耙薯及葵薯等。③块状薯。块茎呈短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状,如福建观音薯、浙江黄岩莳药、广东早白薯及大白薯、台湾白圆薯等。
山药生长期长,茎根入土深,需肥量大。应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按厢宽(包沟)1.4~1.6 m开沟,沟宽30~40 cm,深30 cm,在畦面上开沟施肥,每公顷施有机肥45 000~60 000 kg,复合肥750~1 500 kg,土壤整平整细,畦面略呈龟背形。
山药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植。繁殖方法有种薯切块繁殖和零余子繁殖。
(1)种薯切块繁殖。该种繁殖方法系无性繁殖,出苗早,发育快,植株生长旺盛,但繁殖系数低,连续几年后,容易退化。选择生长健壮、中等大小的块茎作种。长形种的薯块各部位均能产生不定芽,可按10~15 cm长的切段繁殖。一般块状种只顶端有芽,应切成长×宽×厚=5 cm×5 cm×2 cm的小块,每块上有顶芽。把切好的薯块与草木灰混匀,放在太阳下晒1~2 h,然后在室内放2~3 d待切面愈合,以防止腐烂,并促使整齐发芽。每公顷需用种薯1 500 ~2 000 kg。
(2)零余子繁殖。属有性繁殖,华南地区应用较多,长江流域在种薯不足时可以采用。此种繁殖方法简便易行,节约用种,保持种性不变,但在温度低时,产薯时间较长。将上年采收的零余子沙藏过冬,到第二年春季播种于苗床内,株行距10 cm见方,夏季成苗,秋季形成种薯。
山药春季栽培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移栽。当幼苗长到30 cm时即可移栽,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幼苗栽植。山药前期生长缓慢,可与茄果类蔬菜、菜豆、萝卜、菠菜、甜瓜、玉米等作物进行间套作。一般行株距为60~70 cm×25~30 cm,每公顷栽52 500~67 500株。山药进行挖沟栽植,沟宽30 cm,深20 cm,将20 cm深的熟土放在沟两边,然后继续下挖30~40 cm,土壤翻松整碎。如果未施基肥,此时施基肥最佳,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30 000~45 000 kg,碳氨450 kg,硫酸钾 375 kg,翻松整细土壤,使土肥充分混匀,再将熟土放入沟内,整成宽30~35 cm,高20 cm的垄,然后把山药苗定植在垄上,并浇定根水。
2.5.1 除草搭架
山药细根多,并蔓延于地表,如果进行中耕,很容易伤根,影响生长。一般用手拔除杂草1~3次,控制草荒。当苗高30 cm后,及时搭架,用1.5~1.8 m的竹竿搭成人字架或直立架,使茎蔓缠绕向上生长。
2.5.2 及时追肥
生长期一般追肥3~4次。抽蔓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离植株基部30 cm,开挖深宽分别是8~10 cm的沟,将肥料施入沟内,一般每公顷施人畜粪水12 000~15 000 kg。当苗高50 cm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每公顷施人畜粪水12 000~18 000 kg,此时可培土1~2次。在花蕾期、结薯期进行第三、四次追肥,每公顷施人畜粪水22 500~30 000 kg。此时可用青草或茅草覆盖地面,能起到降温保湿作用。
2.5.3 控制徒长
为了控制山药徒长,在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对茎蔓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多效唑后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侧枝减少,可增产10%以上。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施1次,生长旺盛的在7 d以后,再喷1次。为防止早衰,在生长后期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2~3次,可达到防衰保叶的作用。
山药主要病害有炭疸病、白锈病、褐斑病、枯萎病等。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搞好种薯消毒处理。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连续2~3次,每7~10 d 1次。
虫害主要是蛴螬、地老虎危害根部。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毒饵诱杀,还可用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防治。
富硒山药生产是在山药生长发育过程中,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通过山药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无机硒吸入植株体内转化为人体能吸收利用的有机硒,富集在山药块茎中达到富硒标准(硒含量≥0.01 mg/kg)时成为富硒山药。
施硒前先配制好硒溶液。用“粮油型锌硒葆”21 g,加卜内特5 mL或好湿1.25 mL,加水15 kg,充分搅拌均匀即可。根据施硒面积配制一定数量的硒溶液。在苗高20~25 cm未移栽前施硒1次,每公顷施硒溶液225 kg;在现蕾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分别施硒1次,每公顷施硒溶液450 kg。要求叶片正反面均要喷到。
宜在阴天或晴天下午16:00后施硒,要求雾点要细,喷施均匀。若施硒后4 h之内遇雨,应补施1次。宜与卜内特或好湿等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以增强溶液扩展度和附着力,延长硒溶液在叶面上的滞留时间,提高施硒效果。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采收前20 d停止施硒。
山药地上部分枯黄后开始采收。长江流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华南地区11月份陆续采收,也可在土中越冬至清明前采收。采收后将块茎的须根剪掉,冬季采取挖窖贮藏或在室内贮藏。一般每公顷产量30 000~37 500 kg,高产的达到75 000 kg。留种薯块采收时避免挖伤肉质根,保留根群,须根可不剪去。零余子长江流域8~9月成熟,华南地区10~11月成熟,须在自行脱落前采收,选毛孔稀、粗壮,带长三角形的零余子作种。
[1]邓正春,郑海涛,颜送贵,等.富硒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1.43-49.
[2]李居发.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