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阳,杨靖华,李柯嫱,袁信才
(1怀化市农业局,湖南怀化418000;2溆浦县农业局,湖南溆浦419300)
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对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障食品安全重大意义的认识,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怀化市现有耕地面积26.82万公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由于传统农业的惯性使然和农业自身的弱质状况,造成本地农业集约程度低、科技装备水平差,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等现象,现代农业发展正处孕育阶段。而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发展程度上,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的前提是农业标准化。
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素,一是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化经营;二是生产、加工、销售实行一体化经营;三是农民组织实行规模化经营;四是商品实行品牌化经营。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四要素的完整构成,必须以农业标准化作为基础,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形成产业综合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要面向市场,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达到提高生产能力的目的,就必须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流通进行规范,保障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的农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赢得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把工业要素融入农业领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加快农业工业化的进程,农业标准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农业工业化,要充分应用现有科技成果结合生产实际,研制出各类配套的标准化生产的机械设备和各工艺、各工序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必须按照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各项标准的贯彻实施,适应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农业国际化势头日益强劲,竞争也日趋激烈,竞争主要体现在标准上。根据WTO协议,各成员国要逐步取消关税壁垒,但利用标准建立新的技术壁垒是允许的,因为,不断完善标准是科技进步的表现。因此,我国农业要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加强国际间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技术交流合作、扩大农产品出口,首先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参照先进国家农业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实现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的成本优势,扩大农产品的国际占有率。
近些年来,怀化市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1)制定了标准。以水稻、蔬菜、柑橘、茶叶、杨梅、梨、葡萄、枣等产品为重点,组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0项,市县级地方标准54项,市县级地方技术规范32项。
(2)建立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已建立超级杂交水稻、黔阳冰糖橙、溆浦枣、麻阳柑橘、芷江香菜等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5个,市县标准化示范基地76处,核心区示范面积2.17万公顷,辐射带动示范面积4.46万公顷。推进标准示范园区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77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58万公顷,创建柑橘、水稻、葡萄、杨梅等绿色食品原料基地3.4万公顷。
(3)加强了“三品”认证。以农业标准化发展为基础,加速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6.8万公顷,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8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19个、绿色食品56个、有机食品5个,黔阳冰糖橙、黔阳大红甜橙、黔阳脐橙、靖州杨梅、洪江雪峰乌骨鸡、沅陵碣滩茶、新晃黄牛肉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品一标”生产面积达5.62万公顷。整合并培育了“黔阳柑橘”、“麻阳柑橘”、“碣滩茶叶”、“靖州杨梅”、“紫秋葡萄”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其中,“麻阳牌柑橘”获得了国家驰名商标,“芷江鸭”、“靖州茯苓”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4)初步完善了标准化监管体系。市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专门机构,建立了市县农业部门所属机构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并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实验室、有财政经费的“四有”要求,建立了14个市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站),15个市县城区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检测室。全市设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点119个,其中农产品生产基地54个,农贸市场(超市)65个,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月监测制,对市场蔬菜在每日自检的基础上实行旬监测制。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县(市、区)检测机构为骨干,市场、企业自律检测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1)农业标准体系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和监督严重脱节,存在着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很多标准制定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和必要的监管手段不到位,质量监督机制、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都未有效建立。
(2)标准制(修)订工作滞后。现有的标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标准以围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核心,在以前的特定时期发挥了作用,但随着形势变化,已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有的标准虽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覆盖面不广,实际意义不大,有的环节还没有标准。
(3)农业标准化人才严重短缺。目前,全国各地纷纷着手建设农业标准化的管理、技术支撑、质量监测检验、质量认证、标准化实施和品牌化营销等六大体系。在六大体系建设过程中,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由于教育和培训机制的滞后,农业标准化人才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4)现有生产规模偏小。目前全市农业以小规模农户生产为主,生产加工企业也是以小规模作坊式企业为主,标准化生产的水平不高,标准实施和推广的难度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技术性强,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把握全局,又要力争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宣传引导、项目带动、市场拉动”,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挥农业标准化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名牌产品、发展效益农业、实施科教兴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促进全市农业向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1)建立农业标准化标准体系。在生产领域重点抓好产地环境、农业生产过程技术规程的制(修)定,一个产业要有一套技术标准或操作规程。2012年完成水稻、柑橘、生猪、肉牛等主导产业生产技术规程的清理和修订,2013年完成杂交水稻制种、油菜、蔬菜、葡萄、杨梅、茶叶、禽类、水产等特色产业生产技术规程的制(修)定。在加工领域重点抓好加工工艺流程技术标准的制定,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企业标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要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市级龙头企业要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在流通领域重点抓好仓储运输、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十二五”末全市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技术规程和标准达到300个以上。
(2)建立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在工作上,推行“政府推动、多部门联动、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组织运作机制,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紧密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横向联合等,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破县、市(州)域限制,实行跨地域联合,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在经营上,推行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倡导结合产业特点,建立产业经济合作协会。通过协会将政府部门、企业(公司)、科技单位、基地农户、社会力量等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市场运作方式,推行统一基地规划、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标准化技术、统一投入品配送、统一产品收购的“五统一”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经营组织化规模,实现基地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紧密衔接,扩大产业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
(3)建立农业标准化实施体系。大力申办和创建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提升示范档次,加快推进步伐。粮食产业以溆浦、辰溪、芷江、靖州、洪江市为主,建设一批高产创建示范区;杂交水稻制种以湖南奥普隆种业为龙头,建设一批标准化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油菜产业以沅陵、溆浦、辰溪、会同、芷江为主建设一批“双低”油菜示范区;蔬菜产业以鹤城、中方、芷江、辰溪、通道为主,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园;柑橘产业以洪江市、麻阳、溆浦、芷江、辰溪、会同为主,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杨梅、葡萄产业以靖州、芷江、中方为主,建设一批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茶叶产业以沅陵、会同为主,建设一批有机茶示范区;养殖业,生猪以溆浦、中方、芷江、洪江市为主,家禽以芷江、洪江、沅陵为主,肉牛以新晃为主,水产品以沅陵、会同为主,肉兔以通道为主,创建一批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到“十二五”末,全市力争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50个以上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200个市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
(4)建立农业标准化监督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多元投入、权威高效的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乡镇检测站,督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食品加工企业设立自律性检测室,逐步建立直接监控到乡镇检测站、农资市场的农产品质量监测平台,村级确定监管员、组里明确协管员。检测体系逐步向农残检测、重金属检测、营养成分检测方向完善,建立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市场有监管、责任可追溯的全程质量监控模式。加强动植物病害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动植物防疫无缝覆盖。采取培训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主产区的乡镇配备2~3名农业标准化管理骨干。
(5)建立农业标准化产地环境保护体系。积极开展产地环境动态监测,逐步建立产地监控和评价机制,确保农产品产地安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抓好种植业和养殖业源头管理和污染防控治理,防止工业和生活污染,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禁用农药,减少施用化学肥料,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倡导精耕细作,尽量使用土法种养、人工治虫,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生物链、食物链,形成自然循环,减少资源消耗,防止生态损害,提高投入产出比。
(6)建立农业标准化品牌体系。重点以大米、油业、柑橘、茶叶、畜禽为主打造区域品牌,加大推介力度。积极引导和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和GAP(良好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0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014000系列标准(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和管理工作。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新增200个以上,达到400个以上。力争4年内全市8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三品”质量认证,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主产区。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负责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定期研究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农业标准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安排部署和调度督促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把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相应会议制度,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2)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农业标准化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财政要设立农业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标准制定、人员培训、监管体系建设、奖励。
(3)加强科技支撑。加强合作社、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广机构的合作,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平台,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成果转化、同业交流、跨行业协作和开拓市场的活动,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探索建立“院所(校)+县(市、区)+基地”、“院所(校)+龙头企业+基地”、“院所(校)+合作社”等产学研结合模式。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宣传、推广和示范,增强农民标准意识和技术素质,指导农民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业标准化技术水平。
(4)强化部门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
(5)加强宣传力度。为增强全社会农业标准化意识,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农业标准化建设进行广泛宣传。
[1]顾公新.全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促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J].茶业通报,2008,30(3):102-105.
[2]李志纯.建好六大体系 促进我省农业标准化建设[J].湖南农业,2006,(2):1.
[3]贾万志.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山东政报,2007,(9):43-45.
[4]刘建军.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思考[J].作物研究,2010,24(4):315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