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红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检验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可引发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及发热等。其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发病区域多集中在一些亚洲国家[1]。目前主要以注射乙肝疫苗进行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临床上采用乙肝三对检测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携带乙肝病毒。现将笔者临床乙肝三对检测的体会报道如下。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对86例患者进行乙肝三对检测,男49例,女37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6岁。
乙肝三对检测项目包括[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等三对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检查。
我院在临床上进行乙肝三对检测时,要求患者在早上空腹的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mL,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3-5]。在进行临床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穿工作服并佩戴医用手套,严格按传染病实验室管理规范和生物安全守则的规定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首先要将试剂盒和样品置于室温下平衡30min后,将试剂摇匀后进行检测。检测中使用加液器沿壁孔加液,并保证加液器校对的准确性。将测试的包被板置于37℃水温箱孵育30min,并在反应终止后10min内进行检测结果的判定。
通过对86例患者进行乙肝三对检测,确诊大三阳患者38例、小三阳患者26例、急性肝炎患者13例、重型肝炎患者9例。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指乙肝病毒外壳中圆球及管型的蛋白颗粒,其正常值定性为:阴性(-)。HBsAg在患者早期感染乙肝病毒时就会出现在血液中,并会持续数月或终生,是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最常用的依据。在临床检测中,HBsAg滴度高低可以判断患者乙肝病毒的传染性[6]。当患者患有急性乙肝时,在乙肝病毒的潜伏期内会较早出现HBsAg,3~7周时患者才会表现出肝炎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一般情况下HBsAg会在患者血液中存在2个月左右,在患者恢复后会慢慢消失。但是当患者体内持续半年以上出现HBsAg时,患者将发展为慢性乙肝。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由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血液内也可能出现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由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诱导产生,为保护性抗体。抗-HBs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证明人体对乙肝病毒的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HBs呈阴性,表示人体没有免疫力,对乙肝病毒没有保护性,不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入,若是乙肝患者,说明体内还含有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其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出现复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临床检测中在HBsAg阳性标本中检测HBeAg,HBsAg的滴度越高,HBeAg阳性可能性越大。在HBsAg阴性的标本中,很少有HBeAg阳性者。HBeAg在血清中一般存在3~6周,HBsAg在患者血液内高峰期亦是HBeAg高峰期,肝炎症状出现2个月后逐渐消失,在HBsAg转阴前先转阴[7]。
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是乙肝病毒e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保护抗体,能与受感染的肝细胞表面HbeAg结合,可阻止病毒的扩散。一般来说,在HBeAg转阴后数月出现抗-HBe阳性,抗-HBe阳性预示患者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已显著或相对降低,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是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的直接标志,而HBsAg、HBeAg等指标都是乙肝病毒存在的间接标志,因此HBcAg测定更能反映乙肝病毒存在及其复制程度,比其他各种免疫学指标更具灵敏及特异性,HBc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成分,若在血清中检出HBcAg则说明有乙肝病毒复制。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是HBcAg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保护性抗体,其存在是人体受到乙肝病毒侵害的指标之一。包括IgM,IgA,IgG三种类型,IgM型是判断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3~6个月,如果HBcAb-IgM持续高滴度,表明患者乙肝有慢性化倾向;若在慢性乙肝患者中,HBcAb-IgM滴度高,说明乙肝病毒正在体内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HBcAb-IgG出现较晚,不是保护性抗体,检测HBcAb-IgG具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8]。
乙肝是我国最严重、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不少慢性乙肝患者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演变成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目前,在临床上想要治疗乙肝,就需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这是有效对付乙肝病毒基本原则。临床进行乙肝三对检测可以对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诊断,有利于对乙肝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帮助患者进行药物选择和预后判断。乙肝三对检测能够弥补和加强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不足,在乙肝病毒的无症状携带者中,可以检测中是否还有病毒在患者体内活跃,确定病毒是否被清除,肝脏是否还有潜在病理损伤的可能性。在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时,乙肝三对检测可作为治疗前的患者筛查(适应证)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因此,临床进行乙肝三对检测是确诊及治疗乙肝病毒重要、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在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和抗病毒治疗乙肝的诊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蒋永清.应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检测乙肝三对的结果分析与评价[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2):24.
[2] 廖渝.乙肝三对血清学检测结果及模式114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2007,7(21):106.
[3] 罗虹灿.HBsAg阴性健康成人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2001,1(11):49.
[4] 王质刚.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16.
[5] 李岩.金标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方法学比较[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57.
[6] 司端勤.酶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用做定量的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2002,17(2):19.
[7] 许哲荣.天津港口地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19(8):45.
[8] 李玉娟.乙肝六项检测中HBsAg和HBsAb同时存在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