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忠学
血管性头痛是门诊头痛患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疼痛呈周期性搏动性刺痛或钝痛,血管源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因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所致的头痛,称为继发性头痛。本案仅介绍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的综合治疗。
1.1 一般资料 106例患者中,男37例,女69例,年龄23~60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3年。左侧头疼53例,右侧头疼47例,双侧交替性头疼6例。所有患者均经头CT及颈椎X线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1.2 ①取头颈部敏感压痛点3~5个,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分别在上述压痛点注入消炎镇痛液1.5 ml,再分别用小针刀行针刀松解术,局部创可贴贴敷[1]。②针刺治疗取患者双侧风池穴、率谷、天冲、曲鬓、曲池、合谷、太冲、百会,以及颈部夹脊穴,每次选5~6个穴位,1次/d,10 d为1个疗程。③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芬必得、双录芬酸钠等中的1种,加用扑尔敏酮替芬等中的1种。急性疼痛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慢性患者加用转移因子,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2]。
1.3 经上述治疗1个疗程头疼仍未治愈者,可再仔细检查头颈部是否仍有敏感压痛点,如有可再次行针刀松解术。
治愈后患者头疼消失,各项实验检查正常;好转患者头疼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未愈患者头疼症状无好转。具体情况如下:
治愈63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者43例,2个疗程治愈者18例,3个疗程治愈者2例,治愈率59.4%。好转32例,其中治疗1个疗程者12例,放弃继续治疗;治疗2个疗程者17例,放弃继续治疗;治疗3个疗程者3例,放弃继续治疗,好转率30.2%.未愈11例,其中1个疗程放弃治疗者7例,未满1个疗程放弃治疗者3例,2个疗程放弃治疗者1例,未愈率10.4%。总治愈好转率89.6%。
患者,男,53岁,农民,2011年3月初诊,右侧阵发性搏动样头疼1个月,发作时跳动样刺痛或刀割样,常伴恶心甚则呕吐,面色苍白,休息减轻,劳累及情绪激动加重,曾口服芬必得、西比灵未见好转。就诊前1周上述症状加重。就诊时头痛剧烈,面色苍白,痛苦貌,舌红苔黄,脉玄数。查体见右侧C2横突端压痛(++),右侧脑空穴及曲垣穴压痛(++)。治疗:分别在右侧脑空穴、曲垣穴、右侧C2横突端,注入消炎镇痛液1.5 ml,再用小针刀深刺上述穴位达骨面,行松解术,配合针刺双侧风池穴、曲池、合谷、后溪、太冲、百会及颈部夹脊穴,治疗7 d,头疼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多因肝气郁结,经络不通,久则成瘀,气血运行不畅致病。西医认为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头痛。如头颈部肌筋膜无菌性炎症,导致局部血管神经卡压,同时引起机体一系列免疫应答反映,就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也把它归在“风湿病”范畴里面。所以我们通过小针刀切割直接松解粘连的肌筋膜,使卡压的血管神经解放出来,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再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进一步起到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从西医角度讲,正是基于无菌炎症学说,应用非甾体类药物抗炎抗风湿镇痛;应用扑尔敏酮替芬等抗过敏药,阻断组胺H1受体,阻止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消除无菌性炎症;应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对抗免疫应答,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
针刺小针刀及药物综合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疗效确切,但是在药物的选择应用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1]宋文阁,傅志俭.疼痛诊断治疗手册.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16).
[2]柳登顺,张剑赤,王天玉,等.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