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梅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院的护理也越来越关注,对护理好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快,病情严重,因此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要求就很高。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疲劳、心悸、呼吸困难等。通过专业有效的护理方式可以减少影响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质量。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关键是护理人员通过过硬的业务能力水平为患者减轻痛苦,在生活中树立健康的意识、督促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一切因素。医院出现的很多医患纠纷常常是因为护理不到位导致的[2],心血管内科在医院属于风险高的科室,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该文就现今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由于心血管内科病人病情复杂,且变化快,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往往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私自离院外出,外出过程出现的问题就会归咎于医院的不负责任。医疗水平的提高,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对病情的恶化不理解、不接受,都会引起患者情绪变化,引发医患纠纷。患者治疗过程中被告知两种治疗方案,前后不一致性使患者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纠纷。这些情况都间接与医院的不称职有关系,患者就会要求医院作出赔偿,追究护理人员的责任,所以这些情况都会归根于护理的疏忽。
医院伤患多,人员多,而护理人员有限,由于医务人员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的疏忽,有些患者该做的监测没有做,影响医生的判断,导致一些病变,从而波及患者生命。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任务强度大,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就会疏忽,出现差错,归根结底是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护理的认识不到位,对患者的护理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从而影响到各项操作的规范执行,致使患者身心受到伤害。
部分护士所学医学知识不够专业,工作经验有限,工作中就会出现一些风险。如值班护士对血压的监护不到位,对病人的病情判断不正确,可使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护士业务水平低,对患者没能及时供氧、准确监测心率及其血压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发现,耽误了治疗;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互相之间配合不够默契,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些护士由于经验缺乏,对一些突发状况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延误病情。
①完善医院制度,积极教育督促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向患者介绍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知识,使患者正确地面对疾病,了解自身患病的病因、类别、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以及愈后效果。介绍本院所拥有的先进仪器设备以及在治疗心血管方面所处的地位,主治医生的专业水平,使患者能够安心的接受治疗。与他们共同完成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提出的意见及时改进。②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在班护士全身心放在工作上,防止对工作漠不关心的作风。保证护理工作的连贯性,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站好每一岗,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克服工作中的诸多困难,也为护理工作减轻很多工作量。③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心血管内科风险高,应该提高警惕,增进理论和实践能力,带动周边同事共同学习,让科室内所有成员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④认真对待患者的倾诉,使患者在倾诉的过程中放松心情,改善因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同时在倾听和交谈过程中了解患者患病的原因,有无病史等,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参考。⑤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乐观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3]。⑥协助患者进行自我调整,向患者讲解放松心情的积极意义,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一些陶冶心情的活动,如到公园散步,欣赏轻柔的音乐,练习书法,种花养鱼,等等。要多与人沟通,心情不好时找朋友聊聊天。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叮嘱,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休息环境。
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4],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并且能够正确地评价,改变了过去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轻视和意见,同时使护士也坚定了爱岗敬业的信心,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心血管内科护理不仅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病痛及负担,而且能及时解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心血管内科护理能够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5],同时也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取长补短,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加强。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真诚和蔼的态度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为心理护理工作顺利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饮食不规律现象不断增多,主要以大鱼大肉为主。结果身体代谢负担增加。特别是心脑血管病人更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纤维类,远离高脂肪,高盐食品,告别烟酒。对于患者来说,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避免疾病的发生。为减少疾病发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加强身体锻炼。
心血管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是冠心病和高血压。不少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年轻人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事实上中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已达到8%[6]。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尤其是3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冠心病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目前,多数年轻人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因此,要从青少年开始采取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1]甄丽基.防范医疗护理事故的临床实践与成效[J].现代临床护理,2004,3(4):50.
[2]吴淑华,付嫱.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115-117.
[3]彭乃宝,黄培宁,黄晓蔚.功能性及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J].内科,2007,2(1):48-50.
[4]王文彩.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用药护理叨 [J].中外医疗,2009,35(16):62-63.
[5]谢淑娟.心理护理中的护士角色和技术[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0-72.
[6]徐浩.心血管疾病防治误区[J].晚霞,2006(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