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明,余建娣,蒋 皓
(1.浙江省畜牧兽医局,浙江杭州 310020;2.嘉兴市畜牧兽医局)
由浙江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的浙江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培训考察团一行19人,于2011年11月赴澳大利亚进行为期21 d的考察学习,先后听取了多位澳洲专家学者的授课讲解,考察了新南威尔士州伊利莎白动植物研究所(EMAI)、新南威尔士州基础产业部桔镇农业研究所、昆士兰大学兽医学院动物门诊中心、动物疫病诊疗研究所、澳洲基因公司,Cowra肉品加工厂、CTLX牲畜交易市场以及Wewal Agalang、Tonny农场等单位。通过考察学习,对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管理运行、技术支撑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86.23万km2,分为6州,2个领地,全国人口2240万,其中3%从事农牧业生产,全澳共有牲畜养殖农场约14万个,其中8200家为奶牛养殖场,全国养殖奶牛160万头,肉牛2700万头左右,绵羊7000万只。平均每个农场养殖奶牛200头左右,每头奶牛年产奶约6500 L。牛肉、羊毛、奶制品是澳大利亚三大出口畜牧业产品,牛肉年出口量200万t以上,占国际贸易25%;肉羊出口占国际贸易7%左右;优质羊毛出口占国际贸易50%以上;奶制品一半出口,占国际贸易量的8%。中国是澳洲重要的畜产品出口国。
畜牧业是澳大利亚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由于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与各大洲生物传播相对隔绝的优势,许多动物传染病在澳洲是没有的。但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将对畜牧业造成重大打击。因此,澳大利亚对外实行极为严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入境检疫规定,对内建立了由联邦政府基础产业部、州(领地)政府基础产业部及当地(相当于县级)政府组成的三级防控体系,全面实施动物疫病的防疫、监控及净化工作。
2.1 职责分工 联邦政府基础产业部负责动物疫病防治政策制定及新发病和外来病防控、进出境检疫、国际贸易谈判以及生物安全评估等工作;州(领地)政府基础产业部负责本辖区动物疫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等工作;当地政府通过畜禽产业协会聘用的专业兽医组织和私人执业兽医开展日常动物疫病的防疫、监控工作。联邦、州(领地)政府兽医官员、协会专业兽医、私人执业兽医之间联系紧密,信息互通,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疫情动态。按照工作需要及服务意愿,政府兽医官员与协会专业兽医、私人执业兽医三者之间可进行身份转变。州设立畜牧兽医专业或私营研究机构及涉农专业院校,负责畜牧兽医技术研究工作。
2.2 人员组成 联邦政府基础产业部现有政府兽医约900人,州(领地)政府基础产业部依据本地农场和牲畜养殖数量,配备政府兽医。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该州有农牧场42000个,饲养肉牛550万头、奶牛24.5万头、绵羊2500万只、母猪8万头,以及部分家禽,其基础产业部配备政府兽医官员30人左右;由各种畜牧产业协会聘用、为协会会员服务的专业兽医900人左右,另外还有私人执业兽医2500人。澳大利亚对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兽医学院学制5年,在校期间学生有一定的实习经历,工作后要经过澳大利亚兽医行业协会考核注册,才能获得执业兽医资格。
2.3 经费保障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州(领地)政府基础产业部配备的政府兽医由政府财政供养,工资福利高于一般政府公务人员,如5年制兽医专业毕业,工作10年左右的政府兽医官,年薪为10万澳元,高于政府公务员平均6万元左右的年薪;协会聘用的专业兽医人员收入来自辖区内每个养殖场缴纳的服务费;私人职业兽医则通过诊疗服务收取费用,根据每位兽医的服务水平有较大收入差异。
澳大利亚一直实行严格的动物疫病防控制度,未见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因此,澳大利亚不实行重大动物疫病疫苗预防免疫制度,对于部分常见疫病的染疫动物则实行销毁、净化工作。为保证疫情态势稳定,澳大利亚着力强化包括牲畜耳标追溯、疫情预测监控、疫病实验室诊断等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工作。
3.1 建立牲畜耳标追溯体系 澳大利亚按照可控、可溯、可隔离的原则,从2006年1月开始全面启动国家牲畜追踪体系(NLIS),规定澳洲境内每头牛都必须佩戴全国统一的12位数字编码RFID电子耳标,电子耳标贯穿生产和流通、加工的全过程,饲养场、交易市场和屠宰企业都通过自动识读器对电子耳标进行扫描登记,上传国家动物标志资料中心,并通过“全国动物健康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动物健康资料,开展全国范围的动物疫病监控工作。羊、猪等中小动物,采用普通耳标,能简单反映场户名和疫病用药记录。耳标由产业协会的专业兽医按照地区和场户编号分发给养羊场,确定每个羊场的10位编码耳标。部分农场主为了方便、高效,也将RFID电子耳标用在种羊上。RFID电子耳标价值2.5澳元/个,普通耳标价值0.2澳元/个,耳标购买费用及带标工作均有农场主自行承担。
3.2 牲畜流通交易管理 澳大利亚按照牲畜养殖及流通情况,分区域设立交易市场,开展牛、羊等牲畜的交易活动。以新南威尔士州CTLX牲畜交易市场为例,该市场由私人投资,建筑布局为半敞开式钢架结构。主要交易品种为种用、肉用牛羊,用于农场继续饲养或直接屠宰上市的牲畜,年交易量为牛10万头,羊7万只,交易按照周一牛,周二羊交替的方式进行。牛羊凭申报单(澳政府规定了全国统一的肉牛、肉羊、种牛、种羊四种申报单,农场主按照申报单所列耳标编码、疫病、用药情况等项目填写,经协会专业兽医等签字确认)及耳标入场交易。市场工作人员在交易前需逐头将牛佩戴的RFID电子耳标进行扫描登记,信息上传国家动物标志资料中心。市场交易采取买卖双方喊价的竞拍方式,价高者获得。市场按照交易量收取佣金,一般牛为10澳元/头。进入市场交易的牛羊发生死亡,则由保险公司负责补偿。因澳大利亚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交易市场一般不实施消毒灭菌工作。
3.3 牲畜屠宰加工管理 在澳大利亚Cowra肉品加工厂,屠宰牛、羊及猪,经耳标和申报单查验确认后,进入生产线屠宰加工。按照澳国动物福利法的有关规定,待宰动物采用CO2麻醉后屠宰。宰后胴体采用器械进行质量分级,在蹄部绑有塑料材质的电脑打印纸,包含耳标号码、质量等级、总量及屠宰场注册码的条形单,胴体上加盖含有牲畜种类、质量等级及屠宰场注册码的滚动印章,以便开展产品追溯。澳大利亚屠宰加工企业设有肉品检验专家,负责屠宰动物的健康检测工作,一旦发现染疫动物,需及时报告政府兽医或产业协会兽医组织。近年来,为满足市场需要,该国屠宰加工企业利用牲畜内脏,分割包装后上市销售或出口。对于屠宰发现的病害胴体及内脏一律销毁处理。
3.4 疫病报告及处理 澳大利亚对动物疫情报告建立了十分明确的责任体系,联邦及州(领地)政府设立首席兽医官,建立咨询性质的动物疫病紧急委员会,负责50种规定强制申报动物疫病的处理、免疫及相关技术研究等工作。日常动物疫病的诊断、治疗及处理由协会专业兽医和私人执业兽医负责,各自责任明确,分工协作。为及时防控动物疫情,澳国规定对农场动物的粪便、血液及其它组织进行抽样调查,由兽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抽样,送指定兽医实验室化验。政府还设立动物疫情热线电话,发现动物疫情可直接上报政府,政府兽医官接报后,确认为重大动物疫病者,由政府兽医官牵头组织警察、检疫官、社区人员等,开展扑疫工作,并按市场价格给予一定补偿;确认为一般动物疫病者,则由农场主聘请协会专业兽医和私人执业兽医处理。
3.5 违法行为的查处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发现染疫动物必须及时上报,不得自行处理,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对于未按规定佩戴电子耳标或未持有申报单等行为,一经发现,愿意接受当场处罚者,每次罚款550澳元;不接受当场处罚者,经法院起诉,可罚款1100澳元;运载无申报单牲畜者,可罚款400澳元/次。另外,澳大利亚制定了动物福利法,对于不按规定饲养动物,存在虐待行为者,可给予罚款、做义工乃至拘役等处罚。
澳大利亚高度重视动物疫病诊断、预防等技术的研究,建立了一批装备先进检验检测设备的专业实验机构,按照职能分工、区域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突出重点。如新南威尔士州伊丽莎白动植物研究所(EMAI)在整合桔镇农业研究所实验室等部分小型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涵盖血清学、细菌学、病毒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大型实验室,投资总额达3000万澳元,其中新建P3实验室投资达1800万澳元,全澳排名第三位。该研究所为该州乃至全澳动物疫病诊断及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昆士兰大学兽医学院则针对宠物及赛马等动物,分别建立了动物门诊中心和动物疫病诊疗研究所,设备先进,管理科学,较好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该国动物疫病实验室技术研究工作按照市场化的竞标方式,由政府、行业协会或企业公开发布招标项目,各研究机构通过投标方式,获得项目研发资格,然后由招标方拨付研究经费,用于科研开发。项目完成后,出资方享受科研成果。由于市场化运作,各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好,科研成果量多质高。政府对公共研究机构的基本建设、人员工资等给予支持保障。
通过对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业生产等方面的考察学习,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5.1 着力培养养殖场户的主体责任 通过考察,看到澳大利亚养殖场数量少、规模大、业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诚信,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是保证其畜产品优质高效的基础。而浙江省从事畜牧业的牧场(农户)达到100多万个,规模大小不一,绝大多数是中小规模农户。养殖业只有不断推进集约化、规模化,促使大量小散农户转产转业,形成以大中型规模场为主体、数量不多的畜牧业主体,才能保证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议通过宣传培训、从业准入、法律规范等途径,切实提高养殖农户的科学意识和诚信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使用违禁药物行为、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有效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
5.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兽医队伍 与澳洲的兽医队伍相比,浙江省畜牧兽医队伍显得人数少、专业素质差异大。如新南威尔士州有兽医总人数约3500人,而且都是大学毕业、通过严格考试才能成为职业兽医,经济收入高,成为社会的热门行业。服务对象只有42000个农牧场,人均服务对象只有10多个牧场,而且大部分场主能够处理防疫、常见病诊治等大量工作。而浙江省乡镇以上畜牧兽医人员只有4000人左右,加上村动物防疫员也不足8000人。在这些人员中,极大部分都是传统学艺方式传承的,总体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不高,但服务对象则超过百万个,人均达到100多个,要为服务对象打针防疫、开展诊治,还要承担检疫、违禁药物检测等工作,工作量大,收入不高,社会地位较低。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已于2010年全面启动,应试人员主要为宠物诊疗人员,相对于澳大利亚的执业兽医而言,明显存在数量少、专业窄,防疫工作介入程度低等差距。建议通过在职培训、招收大中专毕业生等途径,逐步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入门门槛,提高素质要求;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武装队伍,改善工作条件;通过放宽政策、经费补偿等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稳定基层队伍。积极鼓励执业兽医参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发挥执业兽医作为政府兽医部门的助手作用。
5.3 建立分层级的区域性实验室 经过多年建设,特别是十一五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浙江省、市、县各级均建立了动物疫病实验室,但由于各地畜禽养殖畜种和养殖数量、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兽医实验室设备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较大浪费。建议按照澳洲的做法,明确省、市、县各级动物疫病实验室的工作职能分工,各地都要主动承担起本区域内的疫情监控、常见病诊断工作,根据技术水平和实验室装备程度有所分工,县级实验室要承担起简单的抗体监测、常见病细菌培养等工作,不要让自己的实验室成为“摆设”。省(包括委托中央的动物疫病研究所、大专院校的兽医实验室)负责疑难疫病的诊断化验,该项工作的落实应作为动物疫病防控考核内容之一。也可根据区域畜牧产业特点,组建区域性的特色动物疫病实验室,如余姚的禽畜病研究所等,以有效提高动物疫病诊断的针对性和技术水平。
5.4 切实做好信息追溯系统工作 畜禽追溯系统建设在国内已实施多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牛等大动物与澳洲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可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对奶牛等种用(乳用)家畜使用电子耳标,便于在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查询及追溯。对种畜、奶牛的市场交易可推广网上交易方式,将信息追溯标志作为交易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