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显锋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中医内科,重庆 401220)
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对42例尿路结石患者应用加味八正散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于我院外科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的门诊与住院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 22例,年龄(36.18±7.32)岁,病程(5.61±2.41)年,肾内结石占8例,输尿管结石占28例,膀胱结石占6例结石大小(0.91±0.21)cm;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5.62±7.51)岁,病程(5.32±2.51)年,肾内结石占 6 例,输尿管结石占27例,膀胱结石占9例,结石大小(0.92±0.29)cm。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结石位置、结石大小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诊断标准:参照[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拟定。①有典型的病史和症状;②有典型的结石体征;③辅助检查:经X线、B超、尿液检查均符合泌尿系结石诊断。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3 病例选择标准:①无手术取石史②无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史;③肾、输尿管无畸形和病理性狭窄;④梗阻段以下输尿管无畸形和病理性狭窄⑤无肾下盏结石,无肾盂大于1cm结石。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喝2000mL普通的纯净水,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加味八正散(木通10g、车前子 15g(包煎)、萹蓄 10g、栀子 15g、大黄 6g、滑石 10g,灯芯15g、甘草梢 6g、杜仲 15g、牛膝 12g,胡桃肉 10g,由本院中药房提供)治疗,每日一剂,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各观察2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1.5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①结石排出,并收集到结石标本,复查B超或X线腹部平片,结石阴影消失;②虽未收集到结石标本,但在某次排尿过程中有明显的结石排出感,复查B超或X线腹部平片阴影消失;③虽无明显结石排出感,但经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多次复查B超或X线腹部平片结石阴影消失。有效:①肾结石通过输尿管第一狭窄降入输尿管上段,或输尿管结石自上段降到下段或多发结石部分排出;②结石虽无移动,但经治疗后患者肾积液明显减少,或连续X线腹部平片或B超观察,结石变小或结石出现裂解溶碎现象。无效:①结石无移动,大小无改变;②继发肾积液、梗阻,并发尿路感染及肾功能损害无减轻。
1.6 数据分析:所有资料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有试验指标中的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
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痊愈 12例,痊愈率为 28.57%,好转 25例,占 61.90%,无效5例,占88.10%,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患者痊愈3例,痊愈率7.14%,好转25例,占59.52%,无效13 例,占30.95%,总有效率69.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十分显著(具体见表2)。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n(%)
“淋”之称谓首见于《内经》,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称之为“淋閟”,并且有“甚则淋”、“其病淋”等的记载。尿路结石临床上以腰腹部绞榨样疼痛,少腹拘急,尿中带血或夹有砂石,排小便艰涩或尿流突然中断为特征,按其临床表现特点属中医学“石淋”范畴,对于石淋的临床表现《中藏经》有“砂淋者,脐腹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如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的论述。有关石淋的病因病机古代医家有很多论述,一部分医家认为石淋的主要原因是由热引起,如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言:“石淋者,有如砂石,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水中,底结白碱也。”《丹溪心法·淋》篇曰:“淋有五,皆属于热”。另外一部分医家认为石淋成因除热外,尚因肾虚所致,如《中藏经》言:“砂淋者,此由肾气弱……虚伤其气,邪热渐强,结聚而成砂,又如以水煮盐……”、“虚伤真气,邪热渐增,结聚而成砂。大有如皂角子,或赤或白,色泽不定……”《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也有类似记载:“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石,故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溺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则塞痛,令闷绝”。由上述医家的论述可见,中医学多认为石淋的发生与肾虚、膀胱湿热等有关。石淋多由湿热蕴结于下焦,膀胱气化无权,煎熬尿液成石或由肾气虚致膀胱积热,尿液受煎熬,凝结为砂石,中医认为,尿路结石以膀胱湿热为标,以肾虚为本。
加味八正散中瞿麦具有利水通淋,清热凉血的功效,木通可以通利水道,利水以降火;扁蓄、车前、滑石、灯心利水通淋,利下焦湿热,共引药至病所,栀子清热利尿、大黄清热泻火,可以引热下行;甘草梢为和药具缓急,止尿道涩痛之效,牛膝,杜仲、胡桃肉通过补肾强化肾的气化功能,达化石溶化裂解结石,之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补肾化石之功,推动结石下行,使结石消于无形。现代医学研究[3]认为核桃肉可以酸化尿液,进而调节其PH值,阻断磷酸镁胺结石、草酸钙结石赖以生存的酸性环境,同时核桃肉中含有丙酮酸,可以阻止钙离子与粘蛋白的结合,防止结石的形成。
[1]中华人民共和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M].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1 辑.1993.175-178.
[3]雷春湘,覃薛文,杨尚真,等.补肾化滞颗粒治疗尿路结石60 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