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巴拉萨模型

2012-01-23 02:47
对外经贸 2012年9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拉萨弹性

杨 欢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44)

一、引言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开始建立。自2005年7月开始,双方全面启动降税进程,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至2010年,在中国和东盟走过了近10年的共建自贸区之路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标志着双方的经贸关系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了新动力。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一部分事前研究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对贸易效应进行预测,也出现很多运用引力模型对CAFTA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的事后研究。

二、建立模型

(一)巴拉萨模型介绍

为了研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贸易效应,巴拉萨在1967年建立了巴拉萨模型,之后很多学者运用这一模型对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地区的贸易效应进行研究,Perera(1998)运用修正的巴拉萨模型对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不同的成员国以及不同的商品会产生不同的贸易效应。巴拉萨模型广泛应用于测量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原巴拉萨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区域一体化前后分别保持不变,而建立一体化区域会改变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如果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增加就表明存在总的贸易创造效应,即国内产品被从区域内成员国或区域外贸易伙伴的进口所替代。对区域外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减小表明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即对一体化区域外的进口被区域内进口或本国产品所替代。

巴拉萨模型由下式给出:

其中,Mi为i国的进口额,Yi为i国人均GDP,α和u分别为常数和误差项,β即为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对(1)式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

根据(2)式可以分别构建总进口需求方程,区内进口需求方程以及区外进口需求方程:

其中MTi,MIi和MEi分别表示i国总进口,一体化区域内的进口和区外的进口。

当βt和βi在建立CAFTA之后的值都大于在建立CAFTA之前的值,我们可以说CAFTA下中国的进口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即国内产品被从CAFTA区域内成员国的进口所替代。当建立CAFTA之后的βi大于建立之前的值并且βt小于CAFTA建立之前的值便存在净贸易转移,即对CAFTA区域外的进口被区域内进口所替代。

(二)巴拉萨模型扩展

在了解大量利用CGE和引力模型分析CAFTA贸易效应后,本文运用扩展的巴拉萨模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进口贸易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定性,运用周检验,根据F统计量发现1992—2007年之间确实存在结构性变化,另外在(3)~(5)式中加入虚拟变量以区别CAFTA建立前后不同时间,可以得到模型如下:

其中,D为虚拟变量,当时间区间为1992—2001年时,D取0,此时β值为1992—2001年中国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当区间为2002—2007年时,D取1,此时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为β+γ。根据估计得到的不同系数值,可以检验是否存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由于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本文选取了1992—2007年的数据,2002年CAFTA正式开始建立,把2002年作为CAFTA建立的分界点。中国进口总额和自东盟各国进口额由COMTRADE数据库获得,中国对区内和区外进口额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模型中用人均GDP代替收入水平,两项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运用Eviews 5.0对上述(6)~(8)式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所示:

表1 实证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各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吻合,进口值与人均GDP正相关,从修正的R2、F统计量以及D-W检验值可以看出模型拟合非常好,而且各变量的系数至少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被解释变量。由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中国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估计值,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中国进口总需求、区内进口需求和区外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建立CAFTA后都大于建立之前,这表明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但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这说明中国国内高成本的产品被国外低成本进口产品所替代。没有检测到贸易转移效应,一方面可能由于目前CAFTA产生的转移效应还比较有限,中国与东盟全面减税开始于2005年7月,由于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选取数据时间截至2007年,所以自贸区真正发挥效力的时间还比较短,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这也可能导致了CAFTA贸易效应的局限性。另一个解释是由于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后对CAFTA区外许多国家的进口关税大幅下降导致的。

表2 中国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四、结论

本文运用修正的巴拉萨模型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进口贸易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截至2007年CAFTA下中国进口贸易只存在贸易创造效应而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

由于巴拉萨模型变量比较简单,模型对诸如价格、关税等对贸易影响较大的变量并没有考虑,所以本文对贸易效应的解释可能比较有限。另外,我们不能对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作精确的测量,今后应对不同行业产品贸易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进行具体测量。

[1]薛敬孝,张伯伟.东亚经贸合作安排: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2004(6):51-59.

[2]陈汉林,涂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5):47-50.

[3]郎永峰,尹翔硕.中国—东盟FTA贸易效应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9(9):76-80.

[4]Balassa,B.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in the European Common Market[J].The Economic Journal,1967,77(305):1-21.

[5]Perera,L.P.Trade Creation and Diversion in the ASEAN Economic Integration[D].Thammasat University,1998.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拉萨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拉萨舰,入列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拉萨姑娘美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
中国—自由贸易区贸易的贸易现状分析和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