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亚芳
(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河南 嵩县 471400)
嵩县柴胡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史亚芳
(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河南 嵩县 471400)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根,按性状分别称为北柴胡和南柴胡。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功能,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嵩县柴胡,又称“嵩胡”,属北柴胡,主产于河南省嵩县等伏牛山区,药材以其质硬而韧、独根肥壮、色黄褐,不留残茎,品质特佳,有“柴胡王”之称,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1983年在全国首次完成柴胡野生变家种的试验,并取得成功。1985年中国药材公司将嵩县定为全国柴胡生产基地重点县,2004年12月,“嵩县柴胡”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当地政府将其列为重点发展的中药材。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我们在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柴胡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工作基础上,借鉴传统栽培技术制定出嵩县柴胡规范化生产技术规范(SOP)。对嵩县柴胡的品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及储存、药材质量等内容进行了科学规范。
1.1 主要内容
本规程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指导原则及嵩县柴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规范了嵩县柴胡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采收加工生产的综合技术要求,规定了河南省嵩县柴胡产区的有关生产技术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河南省嵩县及周边地区柴胡药材生产。
2.1GB 3095—199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2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3GB l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4GB 9137—1988 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2.5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2.6NY/T 496—200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2.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2.8《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6月1日)
2.9《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国家外经贸部)
3.1 柴胡适宜生长的条件
柴胡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600~800 m海拔高度浅山区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及沟旁生长,耐寒性强,抗干旱,怕水浸,比较理想的土壤为壤土、沙质壤土或腐殖土。
3.2 柴胡种植基地选择
建立柴胡生产种植基地须是柴胡生长的最适宜区,并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按GAP要求,大气环境应适合“GB 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土壤环境条件符合“GB 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标准。远离主干公路及污染源,交通方便,沙壤土或腐殖质土的山坡田栽培,不宜选择黏土和易积水的地段种植。如果是在开垦的荒地播种时,应清除田间的石块、树枝等。
嵩县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种源来自河南省嵩县野生转家种的道地品种,经河南省中医学院药学院董诚明教授鉴定为北柴胡品系。栽培用种子标准:(1)当年采收;(2)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色泽光亮,千粒重为1.0 g以上;(3)颜色为棕黑色;(4)发芽率在40 %以上。
柴胡一年生种子成熟不好,留种应选择2~3年生柴胡。在秋季收获时,选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健壮的田块作留种田,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种株,种株不进行摘除花蕾,而要进行保花增粒。有条件者可放养蜜蜂辅助授粉。7~8月份开花结果后,待种子成熟时随熟随摘,晒干脱离,剔除杂质,置通风干燥处储藏。
柴胡是根类药材,生产上宜选择肥沃、疏松、不积水的大田或缓坡山地种植。凡黏重、积(渍)水、土层薄的地块及沙滩地(种植后无主根,须地较多)均不宜种植。土壤以砂壤土或壤土为宜,土壤pH值以中性或偏酸为宜。
嵩县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为500~800 mm,春季少雨多旱,夏季多雨,且大多数田地都不能灌溉,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特点,柴胡种植采用套种技术,与玉米、豆类等套种。与大田直播技术相比主要优点表现在:(1)省工省时,节省人力;(2)很好解决了柴胡苗期遮阴保湿的难题,利于保全苗;(3)柴胡套种不影响当年套种作物(秋作物)的产量,既能确保年年有收益,又合理利用了土地。
7.1 种子处理
播前除去杂质、秕籽、霉变、虫伤等种子。温水浸种:用40~50 ℃温水浸8~12 h,做到边搅拌边撒籽,捞去浮在水面上的秕籽,将沉底的饱满种子捞出沥干,拌入适量火灰即可播种,也可不经处理直接播种。
7.2 适时播种
豆类作物(如绿豆、大豆、黑豆等),在出苗后的7~8月份套种;玉米套种应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间玉米,锄2次杂草后播种,不用盖土,稍加镇压。利用农作物遮荫以便出苗。
7.3 播种方式
条播:在套种作物行间开沟,沟深1 cm,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5 cm左右或不用盖土,稍加镇压。撒播:把种子均匀撒到套种作物行间,用耙耱2~3次,做到上虚下实,以利发芽出苗。柴胡播种宜浅播,利于出苗。
7.4 田间管理
套种的柴胡在收获作物时,根茬应相对留高些,和玉米套种玉米留茬50 cm以上,到第2年春去除玉米地上部分即可。其一是以免割伤柴胡茎叶;其二是根茬可保护柴胡安全过冬。作物收割后要结合中耕除草及时对间苗过密处间苗,一般株距3~5 cm,对缺苗地应进行补栽,提高种植密度可较大地提高柴胡产量。
7.5 越冬管理
柴胡植株生长到10月中旬,地上叶片开始枯萎黄化,进入越冬休眠状态,管理上有条件的地方于封冻前浇1次越冬水,同时冬季休眠状态时严禁放牧和点火烧其茎叶。
7.6 年生药田管理
7.6.1 返青期 柴胡栽种的翌年春季,当气温达到12 ℃以上时(3月中旬),根茎芽鞘开始萌动,此时施入返青肥,每公顷施入优质农肥22.5~30 t,混入磷酸二铵75~105 kg,地面均匀铺施。
7.6.2 中耕松土 返青后幼苗生长离地面3~5 cm高时,用药锄进行中耕松土,打破地表板结,为根系输送氧气,促进生长。以后每隔7~10 d再进行1次,连续中耕松土2~3次,以利于提高根的产量和质量。
7.6.3 田间除草 由于田间杂草生长同柴胡植株争夺养分、水分、光照空间,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因此,田间见草就立即除净,严防草荒。
7.6.4 追肥浇水 柴胡植株开花期,是全生长期的第2个需养分、水分高峰期,田间土壤肥力不足将影响植株和根系的生长发育。一般在柴胡现蕾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50~180 kg,有条件的地方追肥后浇水,满足柴胡植株开花生长发育需要。
7.6.5 排水除涝 遇雨田间积水,易引起根部发病,因此要及时排水除涝。
7.6.6 摘蕾促根 对于不作留种田的地块在柴胡花蕾期,进行2~3次摘除花蕾,以减少植株营养消耗,有利于提高根的产量和质量。
8.1 根腐病
症状及发生规律: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只是个别支根和须根变成褐色,腐烂,而后逐渐向主根扩展,根全部或大部分腐烂,地上部分枯死,一般在7~9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传染很快。1年生发病较轻,主要发生在2年生植株上。
防治措施:选择未被污染的土地种植;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发病时用50 %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隔7 d灌1次,连灌2~3次,并清除病株,7~8月增施磷钾肥,增强其抗病能力;雨季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减少种植周期,柴胡种植周期控制在一年半。
8.2 锈病
症状及发生规律:主要危害茎叶,病菌以冬孢子在种子和田间病叶上越冬,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第2年侵染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夏孢子,接着引起多次再侵染发病初期,叶片及茎上发生零星锈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侵染,严重的遍及全株,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根的质量,锈病一般5~6月份开始发生,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防治措施:清理田园,秋季采收后及时将田内杂草和柴胡残株彻底清理干净,运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实行轮作,定期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柴胡的抵抗能力;发病初期用25 %的粉锈宁800~1 000倍液或敌锈钠2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8.3 斑枯病
症状及发生规律:主要危害叶片,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发病植株在叶片上产生直径为3~5 mm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中央稍浅,有时呈灰色,严重时病斑常融合,导致叶片枯死,一般7~8月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秋季采收后彻底清理田园,将病株残体运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发病前喷施1∶1∶150的波尔多液,发病初期用50 %的多菌灵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续喷2~3次。
8.4 蚜虫
发生规律:多在6~8月发生,危害柴胡上部嫩梢,常密集在植株嫩梢和叶片上吸食汁液,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
防治措施:发生期可采用40 %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喷1次,连续喷2~3次。
9.1 采收时间
柴胡在播后的第2年秋季,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枯萎时收获,时间为10月中旬至下旬。
9.2 采收加工方法
采挖根部时应注意勿伤根部和折断主根。先割去地上茎叶,去掉老茎秆,晒干,捆扎成把,即为软柴胡。然后沿畦的一端,仔细挖出根条,抖净泥土,去净残留的茎叶,晒干即成商品。柴胡干品以身干、根长、无杂质为佳。随收获,随加工,不要堆积时间过长,以防霉烂。采收后晒到7至8成干时,把须根去净,根条顺直,捆成小把再继续晒干为止。将晒好的柴胡,按收购要求装箱或装袋出售。
10.1 规格等级[1]
统货:干货。呈圆锥形,上粗下细,顺直或弯曲,多分支。头部膨大,呈疙瘩状,残茎不超过1 cm,表面灰褐色或土棕色,有纵皱纹。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显纤维性。微有香气,味微苦辛,无须毛、杂质、虫蛀和霉变。
10.2 外观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6~15 cm,直径0~0.8 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径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灰褐色或土棕色,具纵皱纹。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微有香气,味微苦辛。
10.3 检测标准[2]
有效成分含量检测质量标准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柴胡项下要求,进行含量测定,干燥品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b的总量不少于0.50 %,总灰分不得过8.0 %,酸不溶灰分不得过3.0 %,水分不超过10.0 %为合格,浸出物不少于11.0 %为合格。
10.4 农药残留量与重金属限度要求
按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准:农药六六六、DDT残留量均不得超过0.05 mg·kg-1;重金属As、Ph、Cd、Hg的限度分别不得超过0.2,1.5,0.05,0.01 mg·kg-1。
包装容器应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应按同品种、同规格分别包装。每件包装的净含量不得超过10 kg,误差不超过2 %。包装外应注明无公害中药材标志,并标明产品名称、数量、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执行标准代号。
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运输途中严防日晒、雨淋,不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临时贮存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防日晒、雨淋、鼠害、虫蛀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长期应储藏于干燥通风处,温度在30 ℃以下,相对湿度在70 %~75 %。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注意防潮、霉变等发生。
[1] 卢赣鹏.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63-264.
河南省2005年度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22030302)
史亚芳,E-mail:shiyafang866@163.com
201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