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针灸、推拿、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例

2012-01-23 12:07邹晓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3期
关键词:根型麻木颈椎病

邹晓刚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没有明显性别差异,起病缓慢,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居各型之首,约占60%。笔者从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牵引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均来自门诊,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30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2个月,其中一侧肩背疼痛17例,两侧2例。

1.2 诊断标准[1]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引试验阳性。③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④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以上病例全部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的“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证见颈、肩、臂痛,通常是由外伤,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遇寒加重,舌苔薄白,脉象沉而紧。

1.4 治疗方法

1.4.1 中药治疗以通经络,消瘀滞,活血止痛,祛寒除湿为主。方药自拟活血止痛汤:秦艽15 g、防己10 g、桂枝10 g、葛根 15 g、羌活 15 g、川芎15 g、当归15 g、没药10 g、牛膝15 g、地龙10 g、五灵脂10 g、红花7.5 g、甘草10 g。若风胜型宜祛风加防风;若湿型宜利湿加黄柏、苍术;若寒胜型宜散寒加制附子、制草乌。每天一剂,水煎服,分三次温服。

1.4.2 针灸治疗 患者取坐位,医者取主穴颈夹脊、双侧风池、大椎、阿是穴,随症加减,肩背不通加肩井、肩髃;疼痛麻木沿阳明经放射者加曲池、合谷;疼痛麻木沿少阳经放射者加外关、中渚穴;疼痛麻木沿太阳经放射者加后溪穴;头痛眩晕者加百会[2]。常规消毒,30号2 cm针刺入颈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余穴常规刺入,行小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至有酸、麻、胀等感觉,留针30 min,1 次/d。

1.4.3 牵引治疗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牵引重量从4 kg开始,随疗程逐渐加重至10 kg,1次/d,每次15~30 min。

1.4.4 手法治疗 推拿手法: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点按法于风池、风府、肩井等穴,再施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肩胛骨内侧等处进行弹拨,再拿捏患者两肩部肌肉,在压痛点等处进行按揉,最后在颈部及背部用劈法、散法1~3 min,理顺筋肉。颈椎旋转复位:X线提示棘突有偏斜者需进行此法。

2 结果

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3个月内未复发为痊愈,共15例;症状明显好转,相应的体征基本消失,偶尔出现肩部酸胀,或3个月内复发为显效,共3例;症状有所改善,颈部仍感不适,肩部及上肢仍有酸胀感者为好转,共1例,临床显效率达94.7%。

3 体会

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一系列病理变化,如髓核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和小关节松动与移位,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可导致脊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反应性水肿、根管狭窄及可能的根袖处粘连,产生手指麻木症状,这些病理变化相当于中医“血瘀”,笔者自拟活血止痛汤。方中秦艽、防己祛风散寒、桂枝温通经脉、葛根升阳解肌,上药配伍以解项背之急;羌活胜湿、止痛,善治肩背肢节疼痛为佳;川芎、当归、没药温经活血、通络止痛;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红花补血养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达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目的。针灸治疗此病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以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散寒祛湿之目的。手法可消除肿胀、分离粘连、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血、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降低椎间盘内压,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同时也改善神经根刺激症状。笔者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认为,中药、针灸、推拿、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颈椎病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1]杨玺,付万有.专家解答颈椎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74.

[2]黄琴峰.针灸治疗颈椎病.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42.

猜你喜欢
根型麻木颈椎病
麻木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无题(2)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