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杰
老年人随着机体功能的衰退,加上生活、工作、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护士应注重提高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观察能力,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为其提供优质、全程、满意的护理服务。
1.1 观察症状、体征不典型的病情 老年患者新陈代谢低下,感觉迟钝,患重病时常常反应不明显,比如有的老年人患了肺炎,体温、血液白细胞计数常不高。因此,护士应注意对症状、体征不典型的病情做细致、全面的观察,如有无气短、乏力、周身不适、睡眠不稳等,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变化。
1.2 观察有无脑及心血管意外 老年患者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往往来势凶猛,病情危重。护士应注意观察其先兆症状,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冠心病患者频繁发作心绞痛,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则应考虑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并作进一步观察和处理。
1.3 观察并发症 老年患者起病潜隐,病程迁延,抵抗力差,疾病恢复慢,容易出现并发症,护士应加强观察。如:长时间卧床的老年患者应警惕局部压疮的发生,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勤交班;对术后患者应观察其呼吸、排痰情况以警惕肺部感染的发生,要求护士做好翻身、拍背等基础护理。
1.4 观察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自尊心强:老年患者的自尊心较强,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认同,希望医护人员经常巡视病房,关注他们的现状,特别是离退休干部。当这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表现出被认同的轻松感;一旦感到被人忽视,便失去耐心,烦躁易怒。许多老年人自己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老[1]。②因老化而灰心:常常在病房可以听到这样的叹息:“唉,我真是没有用,老是丢三落四……。”这是由于脑的老化而至的记忆力下降,多数老年人视之为不中用的表现,担心成为子女或者社会的“累赘”。③敏感与多疑:文化层次较高的老年患者往往敏感多疑,恶性联想,常把一些无关的病情同自己联系起来,怀疑和猜测医护人员和亲人对自己隐瞒病情,从而导致精神恍惚,身心疲惫,影响疾病的治疗[1]。④性格的改变:性格的改变同老年人脑的退化有着密切联系,如大脑皮质和额叶的提前退化直接影响着性格,可表现为遇事固执己见,易激动,枯燥、刻板,甚至出现与周围格格不入。生病住院后,更是无法适应新环境,进而出现郁郁寡欢。⑤丧失:一是角色改变导致不适应,离开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社会交往减少,失去他人的关注,失去与同事的沟通,心理便失去平衡。二是配偶的丧失,老人会变得孤独、寂寞。
2.1 尊重老年患者的人格 住院后的老年患者强烈要求被重视人格。在护理操作与治疗前,要主动地、有礼貌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2]。
2.2 提供舒适、安全的疗养环境 应为住院后的老年患者设置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疗养环境,使他们较快地适应患者的角色,消除因住院而引起的不适和担忧。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要提供手杖、轮椅等自助设备,在做各项检查时有陪护[2]。
2.3 调节好患者的疗养生活 ①保持愉快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写字、绘画、下棋、集邮、音乐欣赏等。这些兴趣与爱好可协调、平衡神经系统的活动,使神经系统能更好的调节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活动。②家庭融洽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妇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可直接、长期地影响着老年人的心情。另外要与周围人保持关系良好,使情绪上保持乐观,有益于身心健康。护士也应鼓励家属多来医院看望,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③重视老年人的饮食卫生,戒除不良嗜好:老年人应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乳类、蛋、鱼虾、大豆、肉类等;避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内脏、鱼子、脑髓等;应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及纤维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戒除吸烟、嗜酒、喝浓茶等不良嗜好。
2.4 指导老年人克服不良心理 护士应鼓励老年患者回忆美好的往事,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自信,有助于老人保持情绪上的稳定。对于那些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老人,护士要从他们的回忆中肯定其成就并给予赞扬,改善他们的不良心境;对于猜疑心理较重的老人,要多做耐心细致的说明,对所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耐心解释和疏导;向其提供有关科普医疗书籍供其阅读,使其了解疾病情况,彻底消除其疑虑[3]。
[1]沈桂云,沈兆峰.84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08,16(04):108-109.
[2]崔军.老年住院病人心理反应特点及护理.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2(02):123-124.
[3]胡振英.老年患者压力与身心健康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