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杰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部和十二指肠消化液等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炎症疾病,最为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烧心、反流,部分患者伴有胸痛的非典型症状。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反流性食管炎,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4.2±8.8)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胃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经胃镜检查,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且可排除其他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以及肝、胆、脾脏和胰腺部位的疾病。入选患者中无胃肠道术后者、包括糖尿病、心肌炎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对治疗药物有禁忌证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20 mg,早晚饭前半小时用药,疗程为一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服用剂量5 mg,3次/d,疗程为一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恢复至0级,或较治疗前降低二个级别;有效:临床症状缓解或部分消失,胃镜检查较治疗前降低一个级别;无效: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对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治疗有效率的值比较以χ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53例中,显效3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53例中,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发病机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一方面因食管下段位置的括约肌张力降低,影响了食管体部正常的廓清功能,造成抗反流物的自然防御机制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则是因胃酸长期对破损的食管黏膜进行腐蚀,加重了食管黏膜组织的溃疡、糜烂等病变。在这一过程中,H+成为了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因素,通过抑制H+的生成是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1]。同时,由于仅仅抑酸不能促进食管括约肌功能的恢复,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所以应采取综合和整体的治疗方案。
奥美拉唑是一种H+-K+-ATP的酶抑制剂,具有较强且药效时间持久的抑制基础胃酸分泌的作用,避免受到其他因子刺激而分泌胃酸,从而尽可能避免胃酸加剧食管黏膜的损害[2]。莫沙必利作为一种新型胃肠道促动力药物,不仅有效提高了胃肠运动频率,同时增强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具有药物安全好,疗效可靠的优点[3]。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针对病因起到了治疗目的。在本组资料中,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的方法实现了抑酸和加强胃肠动力的双重疗效,临床疗效较单纯应用奥美拉唑更加确切,总有效率达到了94.3%。
因此,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7-410.
[2]张德兰.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59.
[3]范昭豪,钟永煜.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疗效.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26-127.